【图书介绍】
【R:原文片段】(必选)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必选)
要求:符合I便签的标准——诠释、清晰、准确、致用
What:反思就是反过来思考,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是一个追问问题和校正自己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型。
Why:我们经常分不清楚假设和事实,也无从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改进。可以通过反思来放慢思考的速度来审视自己的目标和决策是否合理。
How:
1.观察结果
人们往往会把没有经过理性思考的假设当成事实去付出行动,结果往往是不理想的。
2.研究原先假设
达到这个目标有没有别的办法?我是否意识到有潜在的威胁?有没有考虑过不同的布局顺序呢?”
5.反思校正假设
自己做出决策的过程合理吗?”“要实现的目标还有其他方法吗?”“考虑的因素全面吗?”等问题。
Where:适合事前追问自己放慢思考和事后复盘。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必选)
要求:符合A1便签的标准——鲜活、故事、对应、反思
原来我要求部门的同事每周写周总结,都是我自己想一些问题并形成模版发给大家。里面的问题包括,你本周做了什么?哪些是对工作有直接帮助的?想在哪些地方提升自己?为什么要提升这些?结果发现,有的人根本写不出来。
反思:我给的是总结方向的问题,而不是反思方面的,应该多问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哪些因素。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必选)
要求:符合A2便签的标准——目标、行动、关联、可控
背景:因为管理人群发生了变化,想让自己的管理更高效,提升团队管理能力。所以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为自己的对标标准。每天反思,寻找差距。
目标:养成每日写工作反思日记的习惯
行动:
1.把7个习惯列出来,作为对标对象。
2.每日反思对标
其实是一个“打卡”的过程。记录每天对标的结果,让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更加积极地坚持反思、提升自我,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能够通过正反馈,加速习惯的养成。
3.每天反思对标同样的内容
是一个自我催眠的过程。就像心理学中讲的,我们可以通过自说自话来与潜意识对话,影响我们的思考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