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岐伯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译文
翻译:岐伯回答说:天所赋予我们的是生化之机,地所赋予我们的是长养之气,随天之生化之机而动,阴阳之气上下交感,才使万物化生而成形。所以,基于阴阳两气相交而产生的生命的原始物质,就叫做精;阴阳两精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生命活力就叫做神;伴随着神气往来存在的精神活动,叫做魂;依傍着精气的出入流动而产生的神气功能,叫做魄;能够使人主动地去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观意识,叫做心;心里有所记忆并进一步形成欲念的过程,叫做意;欲念已经存留并决心贯彻的过程,叫做志;为了实现志向而反复考虑应该做些什么的过程,叫做思;因思考而预见后果的过程,叫做虑;因深谋远虑而有所抉择以巧妙地处理事务的过程,叫做智。所以明智之人的养生方法,必定是顺应四季的时令,以适应气候的寒暑变化;不过于喜怒,能良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节制阴阳的偏盛偏衰,并调和刚柔,使之相济。像这样,就能使病邪无从侵袭,从而延长生命,不易衰老。
《黄帝内经》中讲到,“心有所忆谓之意”。这里这个意的意思,也就是说心想事的这个行为就是意。如果老是不停地想事,脑子停不下来,那就会伤害到脾。经常胡思乱想地人,一般都比较消瘦,我们看到过很多。身体本来就不好,就劝他,有事作事,没事不要想事。想的太多的人,身体没有很好的。
因为想事这个行为,也要消耗人体的精气。身体非常虚弱的人,动动脑子都感觉累的慌,或者有人常说,累的脑子都不愿动了。这说明,想事这个行为也是需要消耗精气的。所以,脑子老停不下来的人,都比较虚弱。我们看到过一篇资料,讲的是国内的一个数学家,天天在思考,身体消瘦,反应应对能力都比较差,那上公交车的时候,眼镜都能被人挤掉,这个也是精气不足所导致的。精气足了,各种反应应对能力都会很强。
也有时候,我们说过,有些朋友失眠,到了晚上,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脑子不停地想东西,一会想这个,一会想那,就是停不下来,停不下来,自然就失眠了,睡不着了那这种情况,用上小建中汤,给他收敛一下,他马上脑子就休息了,没有精气供他想来想去了,这样就会睡着了。
不想事,这个行为非常难以做到。我们刚开始的时候讲过,只要不生妄念,就可以后天返先天,无论佛法中的禅定还是道家的丹道,都特别强调不生妄念。这个是一个很难闯的关隘。所以如何止住念头,不去瞎想,这个是修行界一直探讨的一个非常关键的东西。那么我们以前的前辈做了很多的探索。像脾藏意,这个思路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有些人根据这个原理,会去服用一些药物,强行去控制这个念头。这个在孙真人的《千金方》中,有不少的方子,是调理这一块的。也有吃蜡的,吃完后可能就把这个脾气给固住了,脾气不动,那杂念就没有。这样讲,小建中汤可能也有这样的功能。我们有机会可以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