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逻辑」读后感
我们常说,没有梦想,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分别呢?
是的,人必须有梦想,有目标,但问题在于——有了梦想却不行动,跟咸鱼又有什么分别呢?
小明说:我要挣钱!
小红说:我要减肥!
大部分的小明、小红们说完就说完了,或者就像网上段子说的那样:“我是个非常自律的人,既然说了要减肥,那我就会一直说下去……”
因此才会有人减肥、戒烟800次,还有801次在等着他。
这么看来,我们一点都不缺乏梦想,我们缺乏的从来都只是行动力啊!
我最近在看北京日报出版社的《小逻辑——让选择变简单的方法》,这本书讲的正是21个反直觉的行为学规则,这些规则正是帮助我们将目标付诸行动的“秘诀”。
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其中一位是英国行为研究小组的常务董事和谢菲尔德大学的客座教授欧文•瑟维斯,另一位是亚太地区行为研究小组的常务董事和新加坡公务员学院的客座教授罗里•加拉格尔。
他们俩都是英国政府行为观察小组的核心成员,这个观察小组很牛,在针对数百万人的行为助推过程中,发现了解决复杂问题的简单方法,他们将这种方法称为“小逻辑”。如果用简单易懂的话来解释就是——
“将大目标拆分成可执行的小步骤,来激励达成目标”的一套系统方法。
可以说,《小逻辑》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掌握更有行动力的选择方式,以及学会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达成目标。
01 不可缺少的目标与计划
每个人都知道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我们也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学会制定目标和计划,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人尽皆知的“常识”。
但“反常识”的是,大多数人不是缺乏目标,而是设定了太多目标!不是没有计划,而是计划根本不可行!
比如:今天去逛商场看到好多漂亮衣服啊,晚上回家订个目标——瘦10斤;明天看了朋友圈别人晒的旅行照片,又计划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后天听说邻居家的娃考了第一名,想想还是先想办法把孩子的成绩搞上去……忙活了大半年,只觉得自己很忙很累,但几个目标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小逻辑》作者通过观察小组多年的实验,得出结论——要实现目标,第一步就要学会选择“正确的目标”。也就是说,一次看准一个目标,把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心思更集中地聚焦在这一个单一目标上,为这个目标设定一个清晰的量值,以及完成的最后期限。大目标设置好后,再把这个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每一个小目标都要“可控”。
比如,我要用6个月的时间瘦15斤,那么分解到每个月的小目标就是每个月瘦至少2.5斤,当然还可以具体到每一周。把大的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的可控的步骤,会让你更“清晰”也更“接近”自己的大目标。
接下来就是制定你的计划,《小逻辑》强调,计划的原则是简单、可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计划逐渐变成你的习惯,才能更好地坚持下去。
02 注重发挥四种机制的作用
《小逻辑》提出了包括承诺机制、奖励机制、分享机制和反馈机制四种机制的行为规则。这四种机制都是结合人们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惯性归纳出来的,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去践行我们的计划。
比如同样是减肥,一个人默默地下决心减肥,另一个人则公开宣称自己要减肥,效果会有明显不同。这就是承诺机制的作用,当你把自己的目标公诸于众的时候,心理上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接受“他人”监督的感受。如果想要强化这种效果,还可以直接指定一位朋友来监督你。
需要提醒的是,这位监督者的选择很重要,你得选择真正对你有监督效果的人,类似情侣或另一半就不太适合,因为他们可能因为讨好你而不敢约束你。
奖励机制也很好理解,就是每当自己实现了某一个“小目标”的时候,就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有的小伙伴订下一年看20本书的目标,那么每个月就得看完2本,如果这个月提前读完了2本书,就可以奖励自己连续“偷懒”几天,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总之,运用好这四种机制的作用,可以让你在计划的路上走得更踏实,也更充实,距离目标也会越来越近。
03 将方法与技巧连成一条纽带
所谓规则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小逻辑》书中提出的21个行为学规则,最终落实到你的行动上,还得结合你的实际来进行。
比如,不是每一个规则都是必须的,但总的来说,你还是得努力做出改变,才能获得进步。
一个月减肥2.5斤,听起来挺容易的,但它意味着你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都得发生比较大的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也会因此变得不同,你得去适应这种改变,才有可能坚持你的计划,并达到目标。
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没有人会一帆风顺,会有挫折,也会有出错的时候,但其实每一次的挫折或错误都是财富。一路努力,一路反思,灵活应对,终究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正如书中所说:对于选择困难症的人,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去思考“这件事这样做到底对不对”,而是给自己一个“这件事就请你这样操作”的清单,按照这个清单的指引,一步步去做,反而人就慢慢踏实了,慢慢看见解决问题的曙光。红尘小说网 wap.zu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