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2日,因为新冠病毒卷土重来,西安按下暂停键,宣布全城封城。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12月21日,我的邻居赵老师在朋友圈发了文章链接、一段国学感想,吉祥读书会第一次进入我的生活!
而我是那种,有想法就会付诸行动的人,我第一时间联系赵老师,咨询如何学习国学。
对,12月21日,当天我很荣幸进入吉祥读书会,过去的一周,我申请参入了《道德经》、《黄帝内经》小组学习;参与了三次吉祥读书会;每日带着妹妹一起读《论语》、抄经静心。尤其是在居家隔离的时候,平和、静心尤为可贵!
随后,我又邀请了我的俩位知己朋友,一起入群学习。当下免费、高品质的学习机会尤为可贵!因为可贵,我甚是珍惜、感恩!回馈组织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坚持早读、抄经并且当光荣的志愿者。
当赵老师、《道德经》学长吴老师,分别向我发出写感想的邀请时,我当下立即答应;“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复盘也是最好的成长!
第一日入群:我刚好看到朋友说“婴儿之未孩”。我查了一些资料,婴儿之未孩“体力充盈,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不衰,全身心都处于极其和谐的状态,即精之致,和之致也。”
这个状态应该是我们希望达成的状态吧!
学长吴菊云老师回复我:老子提醒我们“反者道之动“,相信每个人本自具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脚在走,心像婴孩一样纯真守一吧。圆规,源归。
当下我的领悟:源归,成长也在一次次地历练中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千帆过后,人最难得的是赤子之心。
我又问: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反者道之动”的原理,福祸相依,疫情让我们出不了门,但有时间抓孩子网课、继续精进厨艺;而目前西安管理被诟病“道之动”,希望有反对能有新的启发和进步。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们普通人看天下万物,生生不息,一代代的生都是生于“有”,“有”从哪里有呢?“有”生于那个“无”,是从“空”来的,“空”能生万有,这与佛家的“缘起性空”同一道理。后面一段是我从网上现学现卖,自己对空还不是太理解;有可能说大象无形、人如尘埃,欢迎各位老师指正。
学长刘老师回复我“这一段说得太好了,道德串联了世间的一切事物,但是它不会主动推动事物的运转,也不会阻碍事物的发展,人们用肉眼看不到它的形体,却能看到它留下的痕迹。
平时我们做事也时常有这种感觉,当要完成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自己内心思虑的力量往往是不够用的,而若是行为和目的中正,却会出现外界事物与自己行为契合的时和位,帮助我们完成,这种运行规律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在起心动念处就已经出现,并在某一时刻发生作用。”
我想这可能就是“天人合一,本末相顺”吧!
另一个小组学习《黄帝内经》,让我接近一直向往的治未病。
学长赵朋老师在群里分享:
中医这门学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学就会,一做就废,这是为什么。
1.形传,大部分人都到这个阶段,模仿。
2.心传,这是一些登堂入室的医生能达到的水平,基本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
3.神传,这类人都是中医开天辟地的人物,比如张仲景,王冰,李时珍等。
中医不好学,就是大部分人没有了解核心的方法,这类东西都是师傅口传心授,没法完全写到书里的。
我属于不懂就会问“感觉中医辨证论治挺需要一些天资的,不知道理解地对不?”
赵学长回复“辩证需要医者有很强的感知系统,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中医都练功或修行的原因,让自己心静,这样才能聚焦,专注!”
中国文化特别注重“人”的感受,重视人的感官系统的开发,这也是东方文化的特点。
我领悟到“真正的尊重是人文关怀”
赵学长答到《裴子言医·序》。原文: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
学长刘炜老师回复“做个医者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
我回复“医,故神圣之业[抱拳][抱拳][抱拳][咖啡]
读书读经典,我想我找到了深入学习、研究经典、最合适我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感恩我的好邻居赵老师、感恩学长吴老师、刘老师、赵老师及学友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很荣幸成为您们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