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做过最疯狂的事,大概是一个人去澳洲浪了一个月,但要说那潇洒程度,还远远够不上流浪的级别,顶多是个有时间有闲情的个人游。
前几天,身边出现了一个真正的流浪者。我挺佩服他的,如果他不是我的学生的话(这师生关系意味着,他的突然消失我有责任奋力去寻找,而报失踪、查监控的整个过程让人身心俱疲,消磨了流浪的美感。)
从监控上搜索到的点滴信息,串起了这个临时起意的流浪故事。
那是五一长假最后一天的傍晚,小浪(且让我这么称呼他吧)在寝室打完游戏,一个人意兴阑珊地出门吃了饭,回到宿舍就接到快递电话,于是拿上手机,出门去取快递。大概是这个五一太漫长,游戏生活又刺激又无聊,小浪拿了快递,忽然不是很想回寝室,想出门随便走走。
在这个大学密布的大学城,到处都是跟他一般大的学生。小浪已经在这里待了快两年了,从西部腹地到江南省会,这里的人明显跟家乡的不同,他们看起来更加开放,懂得也多,但他们跟自己明显不是一类人,小浪尝试过融入,但经常觉得自己跟这里格格不入。到了大二,学习差不多被游戏取代了,专业带给自己的是对未来的迷茫,开学初还拿了一张耀眼的退学警告,这让一直以学习好自诩的他无颜见爹娘,虽然他们从小到大都不怎么操心自己的学习。他偶尔会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也偶尔能感受到淡淡的、挥之不去的孤独。
想着这些有的没的,小浪发现自己已经向东走了很远。路的尽头是一条江,不如去江边吹吹江风吧。小浪这么想着,继续向前走。这个时候天已经完全暗下来了,身边不停地走过成群结队的男男女女。不知道什么时候,天空下起了暴雨。他赶紧找了一个屋檐躲雨。这一躲,就是半个多小时。江南的雨让人有很大的不真实感。
小浪想起几年前,那个时候他还在读高中,心里面忽然有一个创业的念头浮现,于是他趁周末回家的时候,收拾了几件行李,给妈妈留了纸条,说想出去打工创业,然后一个人默默地走了。他一路坐火车,住旅店,找工作,辗转了很多地方,干过最粗裂低下的活,遇到过老板拖欠工资。在最穷的时候,卖了随身携带的手机,靠仅有的一点钱勉强度日。就这样,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自己的间隔年,他想寻找的答案和他想看到的世界,都以未知的方式开场,再以沉默的方式收场。他用一年的时间让自己的生活里多了几个陌生人,有的温暖,有的冷酷,他体验,他经历,他遗忘。回到家,他重新拾起他的学业,以高出当地一本线六七十分的分数,为自己争取到一个到远处读大学的机会。而那一年的风风雨雨,他对任何人都没有提起,包括他的爸爸妈妈。
雨停了,小浪继续往前走,经过一片难走的修路地基,他终于来到江边。看着江水,迎着江风,仿佛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回到了身上。他继续向前走啊走,直到又一场大雨倾盆而下。他找了一个桥洞躲雨。这桥洞显然收留过很多过客,好几处草丛边的地面磨得又白又平整,角落里散落着白色塑料袋和食物包装袋。他找了一片空地坐下来,打开刚刚取的快递,大雨扑打桥面的声音卷着呼呼的风声在桥洞里形成一个旋转的闭环,他被这声音迷了好一会儿,忽然一个念头冒到脑海里。
“想去流浪,捡垃圾为生,走到哪儿捡到哪儿”
他打开QQ空间,在上面发了一条说说。
然后他关掉手机,等到雨停,在桥洞里捡了一辆小黄车,骑车一路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