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看到一个人遭遇到不测或者不愉快的时候,很多人会表示同情心,“你太可怜了”,“会好起来的”,这样不是最好的安慰,细观这些话体现出来的其实是一种居高临下和置身事外的心态,所以我表达一下关心态度,这常常让被安慰的人感到气馁,敏感脆弱的人感到被伤害“不让你可怜”,“不要你假好心”,这听起来很无情,甚至没有礼貌,但问题不在对方。而在于沟通方法不对,事实上安慰需要的不是“可怜可怜我”的同情心,而是另外一种能力——同理心,就是能准确的传达“我理解你,我和你感同身受,我接纳你此时所有的情绪”的信息,那么我们说说出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区别。
同理心需要轻度介入和提供支持。
轻度介入
每次满怀善意的发起安慰之前,我们自己要先评估一下,双方的关系有没有那么近,他出事了我来安慰合适吗?怎么安慰比较不唐突?
如果关系比较亲近的像闺蜜呀,好哥们儿,如果遇到问题那么你可以跟他说,“我会陪着你,我愿意为你分担。”“你怎么啦,跟我说说,别怕,有我呢?”
安慰朋友的时候,轻度介入不是自告奋勇地去当调解员,你只要好好的陪着她,带她去吃点好吃的,或者发泄发泄就足够了。即使你们关系特别好,安慰时也不宜用力过猛,可以根据对方的需求推进。
提供支持
提供支持不一定是说金钱上的,也可以是情绪上的支持,也可以是把自己也曾经经历过的告诉他给予支持。情绪支持通常是那种能够让当事人他的情绪平复下来,如果是亲密的朋友、闺蜜的话,跟她聊一些开心的事,分散注意力,让他不要去想那些糟心的事情。这也是一种情绪支持。这种善意的安慰和陪伴才是真正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