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6日,对于DISC的小伙伴们可能只是链接了一些资源,F43结业拿到双证认证。于我,却不仅如此——这一天,我的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小目标”实现了!——科学证明(DISC报告),我回到了中正状态。通俗点的解释就是,我重新回到了新生儿的状态,亦或是人生的圆满状态。
这张图,不知道专业老师会如何解读?但是,我自己的解读就是中正的状态,我用“圆融俱足”来形容这种状态,这也是随时向目标出发、应对各对环境、向D、I、S、C任何方向前行的状态。
相信很多人如我一样想过: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在活什么?答案是:回到“原点”——出生的状态。(请注意,是出生状态而非出生的时刻)
先用DISC理论猜一下各位反映,(现学现卖,有师兄弟姐妹看到失误的地方请指正一下,哈!)
D的人会说:“不可能。”我们不可能回到出生的时刻,也不会记得出生的状态。
I的人会好奇:“出生是个什么状态”,“你为什么定这个小目标”……
S的人会说:“ 这个真复杂,我理解不了,想像不出来。”
C的人“你有什么根据这样讲。”从原点来,就为了回到原点,那我们还来干吗?
为了I和S的人可以很好的了解,又因为I很急,好奇心太重,所以,容我讲讲前因后果,事情的来龙与去脉。D和C的人可以直接看倒数第二、三段。(谢谢!对D的人得特别说这句)
一个“死”而复生的人,清醒后的状态是什么?一切欲念都“烟销云散”了,“活”就是最大的满足。
话说2014年7月,我经历了人生中第三次的“生死劫”这一次与前两次不同,这一次是意外。(前两次算是自找的,时间关系,本次就不表了,主要照顾下D和C的感受)
我生孩子的时候,剖宫产手术,医生误割断了子宫底部的血管,导致大出血,且出血部位无法手工缝合。于是医生采取了冰袋压制止血法,两个小时后我被送回病房,失血量1000多CC;下午三点,我血压出现异常,被送到无创手术室进行急救,就是传统讲的“产后血崩症“,五点多的时候,我由于失血过多昏迷,当时失血2600CC;当然,接下来她们为“挽救”我的生命做了第三台手术。总之,晚上9:00多,我被送往ICU特护病房,命算是保住了,次日凌晨2:54分,我正式清醒过来,十点多回到病房见到了我刚出生的宝宝,十五天后康复出院,这算是正式活下来了。
这次劫难带给我两个“后遗症”:一个是失忆和健忘;一个是感知力下降。这些给我的生活带来困扰:
首先,工作上,几乎丧失了工作能力。我是一名讲师,之前十几年积累的满脑子的知识 、信息“一键删除”,健忘的程度跟“老年痴呆”差不多,基本是上一秒发生,下一秒就得费力想才能记得;
其次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我的事情给先生心理造成了很大的阴影,他被愧疚情绪困扰了很久,加上哺乳,我产后抑郁,情绪经常失控;内在激素的失衡,也让我出现了“类更年期症状”。家里人各个躲着我,每个人都过得提心吊胆;我也是一会哭一会怒,身体上半身忽冷忽热,下半身没有知觉;走路经常是东倒西歪,身上磕的青一块紫一块。生产前我的衣服S、M码;怀孕M\L码;可是手术后我的衣服是XXL\XXXL码起。相貌算是脱了相了,不夸张的说,要不是我妈天天守着照顾我,她要突然看到我,肯定一眼认不出。
大家能理解这样的一个人还有什么欲望、梦想、鸿图之志呀,我那个时候就一个想法:做个正常人、活着。
孩子6个月的时候,我开始了“自救”这路。2015——2016年,我用两年时间全身心的学习,报了很多课程。心理学、催眠、自我管理类的课程、星座、生命数字、OH卡、心理剧、沙盘、萨提亚……几乎快成了上课机器,仅2015年我统计了一下自己的面授课时683小时,读书、听授课录音、线上微课就不统计了,实在太多,统计不过来。总之是即杂又多就对了。到2016年,我就“清醒”和“正常”了很多,于是定在了生命数字的心理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帮助了一百多位来访者解决了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收入的提升给我增强了信心。
但是,心像“宇宙”那么大,做咨询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就像中医把脉,有些时候是不太准的,有些时候是跟来访者解释不清楚的。那么我就需要一些看起来更科学,或是别人觉得科学可信的证据。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10月海峰老师在北京的一次DISC的宣讲,让我发现了DISC报告,我觉得DISC是一个很好用的、显现为行为、可测评的好工具,跟我的生命数字解读可以有很好的配合。于是今年,时间终于不冲突了,果断报了F43的课程。
在数字的体系里,一直辅导人们调整的位置是人的中正状态,即一个完全中立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是一种感觉,每个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这种状态不好掌握。我自己调整和做相关练习有两年时间,坚持最好的是2016年,我从3月22号开始就每天做能量调整的练习并记录过程和感受。正式对外发布的成长日记177篇。我感觉自己的状态比手术前还要好,身体恢复得也不错,体重减了20多斤,情绪调控能力和自我觉察力都高于手术前,但是苦于没有一个指标可以证明我在哪里。今天DISC的报告,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了我在哪里,我表现出来的状态和想让人看到的状态是一致的。这让我很是惊喜。
那么,我解释一个这个中正状态,为什么说等同于出生状态。抛开我的宗教信仰,我们看现实。通过与新生儿的互动,我发现,孩子并非如我的认知:TA们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我的观察告诉我,恰恰相反,TA们什么都懂,只是我不懂TA们的语言——“婴语”,简单的访求:吃、喝、玩、乐”这背后的满足其实并不简单。因为大人往往会过量给予或是因为会错意而无法第一时间满足。
0——3岁前,大多数孩子是圆融俱足的。TA们清楚自己想要什么?TA活得很自我,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基本不受外界的干扰。随着长大,随着跟家长的互动频率加强,随着大脑的发育,意识的更多参与,将孩童天然的性格和天赋一层层的“潜”了起来。我们的本真就这样埋藏在了“潜意识”层里。年龄越大,所处环境越复杂,这些“真我”的东西就隐藏的更深,我们离“自我”就越来越远。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自然法则,所谓的“天规地限”,是人力所不及的。这就如同我们玩的升级打怪,游戏的设计者是天与地,而我们处于中间的人,就是那个冲关者。我们只有选择权,确主载不了全局,却要为结果负责。中立的状态可以给我们一些帮助,当我们回到自我的中心,我们清晰知道自己是谁,就可以获得选择的自由。
关于DISC我还要继续实践,这一次,我不想像十二年前的接触那样轻易错过。我要认真、持续的使用它。我相信,今天的遇见便是最对的选择,也是最好的时机,我的生命与DISC结合,将会创造出新的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