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
孟子中提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请你看看那些在历史上有一席之地的名人吧。
海伦·凯勒在2岁时失去了视觉和听觉,后来凭借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成为著名的慈善家,作家。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1970年又随父母下放至山东聊城莘县,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结婚。198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张海迪树立为宣传偶像。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贝多芬45岁以后,耳朵完全丧失了听力,任何助听器都无济于事了。他发出了自己人生的最强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休想让我屈服!”随着失聪的恶化,贝多芬往日那非凡的钢琴演奏技巧,已大不如前了。他要求自己指挥管弦乐队来倾心发挥乐队所能达到他所需要的演奏效果。贝多芬脸上的表情,充满了对自己所创作音乐的自信,他从不放过诠释每一小节的机会。贝多芬把全部精神都投入到他的音乐活动之中,在逆境中成长,创作了一支又一支大家耳熟能详的优秀歌曲,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在他失聪了以后创作的。
逆境不会击败你,恰恰相反,它会鼓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