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8:30收到一个异常警报,一下子暴涨了300+的次数,我老大一下就不淡定了(我还没吃饭呢!!!),于是我这边和服务端一起开始查问题了,问题是服务端的一个轮询的接口异常了,导致android异常了(我就纳闷了,ios怎么就没有问题呢?)
于是,在解决线上问题时候还是决定对这个bug一探究竟。下面是异常信息:
# Thread-8284(8284)
java.lang.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Unexpected code point: d8ec
a.e.a(SourceFile:922)
okhttp3.HttpUrl.a(SourceFile:1851)
okhttp3.HttpUrl.a(SourceFile:1820)
okhttp3.HttpUrl.a(SourceFile:1867)
okhttp3.FormBody$Builder.add(SourceFile:110)
xh.basic.internet.k.run(SourceFile:313)
就这么多,唯一比较明白的代码就是okhttp3.FormBody$Builder.add(SourceFile:110)
这句,那就从这里开始追查。在 Github 上找到现在使用的 okhttp Tag 3.6.0
版本的代码,就可以对应到使这个方法。
题外话,这里为了在 GitHub 上方便查看源码,我在 Chrome 上安装了 Sourcegraph for GitHub 插件,查看源码需要跳转时,就像在 ide 中一样,ctrl + 鼠标左键 就可以跳转到目标代码很方便。
还有 octotree 插件值得推荐,是可以将 GitHub 的项目目录结构化,查看目录是不用每次跳转到新的页面了。
根据收集到的错误log可以很顺利的一步步定位到下图中 3 的位置,跳过去发现是 okio 的 Buffer.java
文件。由于 okio 的 jar 也是有版本的,只能再去 GitHub 找对应的 tag 查看代码了。
项目中所使用的 okio 1.9.0 版本
一看代码,行数和异常输出的信息都对上了。
再按照上面的代码顺序看看逻辑,这是在对 POST 请求的参数进行 encode 的时候,出现了一部分字符会不接新的情况,并且直接就抛出异常了,描述的 codePoint 为 d8ec 也确实符合 0xd800~0xdfff 这个区间。
这我就更加好奇了,这个神奇的符号到底是个什么鬼,害得我差点背锅了要。最后是了一些方法转换出来是这个字符“ރ”,第一反应这 (ri) 是 (le) 什 (gou) 么 (le),度娘一下十个货币符号,这种符号用户也会输入???
BUG 的追查也告一段落了,这个符号的来源没有细究,来源于服务端的可能较大,毕竟这个 bug 是在服务器异常的情况下暴增的嘛!但是这个隐患可不能留,于是看看 okio 更高版本的 jar 有没有处理这个问题,直接看1.13.0版本的代码
可以看到,之前的抛出异常代码已经被替换成了输出 ? ,好吧没有根治至少不会在异常了,这说明这个区间的字符是不应该被解析么?
赶紧更新 okio 的 jar,完事提交代码,下班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