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起参加夏令营的女儿,回来时由于干湿不分,包里发着阵阵怪味。女儿觉得不好闻,所以就等着妈妈去收拾,妈妈则温柔且坚决地告诉她:“自己的包自己理!”
于是孩子带着口罩把包理掉了。
说起这些,我的脑海忍不住浮现孩子戴口罩的夸张模样。
经历这一次,下次出发前如果妈妈提供几个塑料袋给她,肯定知道该怎么用了。
同时,昨天也在朋友圈看到另一位妈妈,看到孩子干湿混放心疼孩子,担心这几天是不是都穿着湿衣服。
夏令营的那几天,妈妈们关注的重点忍不住会是今天有没有换衣服,看到照片里一件衣服穿了好久,这一天的心里都是纠结的。
夏令营晚上打电话的时候妈妈问:“你为什么前几天都不换衣服啊?”
“因为不脏啊!”(妈妈通过照片都看到了背后的盐花)
有不打电话的孩子回来后妈妈问:“你那几天为什么把衣服反穿啊?”
“因为正面太脏了!”
据随团摄影师讲,的确有孩子那么多天都没有换衣服。我笑着猜:“肯定是第一次参加的孩子!”
当我去采访Candy营长时,讲到在两天露营的前夜,有些孩子就去向Candy借衣架,因为在这些孩子的自我统筹安排里,2天衣服能够干了,出发前夜就把衣服全部洗掉晾在房间里。
我知道,这些孩子都已经经历过好几期夏令营的洗礼了。
我们可以理解为,夏令营是加速孩子成长的孵化器,夏令营更是检验家庭教育和社会课堂的桥梁。
从来没有和父母分离过的孩子,需要断乳的除了孩子,还有父母;
从来不会洗衣服的孩子,首先教会他的不是辅导员,而是父母。试想,一年365天,至少300多天在自己身边有教学机会的,却盼着几天的夏令营,辅导员1对好几个的情况下教会孩子洗衣服。在1对1 的条件下都没有那份耐心和意识,却在夏令营期间在微信群期待辅导员教孩子洗衣服,这个难度实在是太高!
所以,每次夏令营回去,父母都值得和孩子好好谈谈,除了开心还有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孩子最受欢迎?为什么?(向优秀的人学习)
你在这里交到了朋友吗?怎么会和她成为朋友的?(择友的价值观)
你觉得朝夕相处的室友有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在家里能把这些习惯带回来吗?(习得好习惯)
整个活动中你觉得自己最突破的时刻是什么时刻?那一刻自我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关键时刻,印刻自我成长的时刻带入生活学习)
活动中你第一次尝试的活动是什么?为什么你愿意去尝试?(建立勇气,重温这一刻的勇气,将这一品质带入生活)
活动中你最沮丧的时刻是什么?你是怎么度过的?如果有下一次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面对自然活动中的挫折,回顾应对方式,一起探讨值得留下的和值得改进的)
每个人都喜欢新技能GET后的喜悦,那就一起来看看,时间的积累和意识的到位,还有一年的实践之下,下一次夏令营哪些技能可以完全掌握了!
如果说选择一次专业的营地教育从成长的经验值来说可以加十分,父母事先的培养和事后的一起总结也可以加上十分,那么同样的一个夏天,一个孩子不断地经历,下一学期再回到学校时,Ta的心智模式已经大幅度地被提升了。
人和人的距离,就是心智模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