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一个人的关注圈和影响圈可以从他的言谈中看出端倪,与关注圈相关的语言多半带有假设性质。
“要是我的房屋贷款还清了,我就没那么担心了。”
“如果我的老板不那么独断专行... ...”
“如果我的学历更高... ...”
“如果我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
而与影响圈相关的语言多半体现了这个人的品德修养,例如“我可以更耐心、更明智、更体贴...”
把外在的环境视作问题症结的想法本身就成问题,应该说是我们给了外部环境控制自己权力,这种“由外而内”求变的思维方式就是以外在环境改变作为个人改变的先决条件。
积极做法是“由内而外”地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I:
what:关注圈是关注自己掌控不了的外在环境,由外而内的思考方式;影响圈是关注自己能够做到的东西,由内而外的思考方式;影响圈更积极更能改变结果向好的方向发展。
why:太多的关注圈思维会让我们将责任推卸给外部环境,让自己丧失对生活和工作的掌控感,而影响圈能帮助我们找回这种掌控感。
how:
觉察:觉察一下自己现在的思维方式是不是一种关注圈思维?
判断:现在自己的思维模式是从外部找原因还是从内部找方法,判断自己的思维方式处于关注圈还是影响圈。
行动:在作出判断后,立刻行动,回到影响圈,看一看我现在能做的有一些什么,并做出改变。
where:在我们工作、生活中都可以采用关注圈,影响圈方法。
A1:
在年前,我面对大量工作的时候,默默怨天尤人,心情不好,工作越做压力越大。
反思:我这时候是一种关注圈思维,我的焦点都在海量的工作上,而不在如何完成上。
A2:
当我面对疫情的时候,看到大量的疫情越来越严重报道,感染病例与日俱增,让人们人心惶惶,这时候我:
觉察:我这时候是不是一种关注圈思维呢?
判断:我关注了太多在我无法改变的外在疫情环境上,我这时候是关注圈思维。
行动:我应该让自己把更多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我能改变的事情上,回到影响圈思维;于是我勤洗手,不出门走动,在家做俯卧撑,保持良好的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