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之初,曦和日丽,烟波水漫,荷香四溢。再临金陵,梧桐依旧,绿荫满天路。
玄武湖岸,荷花绽放,清香飘逸,去逐千里。只见绿影两岸,才子佳人,云裳羽衣,笑盈欢堂,相伴而行,朝天北而去,遂向前而询。
闻道秦淮河岸,盛举花灯会,邀各路俊士才女共赴秦淮河畔,赏花撩月。
花灯盛会,热闹非凡,璀璨夺目。凡登舟逐波者,或多人相伴,提之花灯,饮醉会诗,同游与秦淮河之畔。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淮河之美,不绝于目,灞河廊桥,灯花残线,清水浮浅,竹亭歌台,淮河曲折而蜿蜒,如九龙盘曲,环抱夫子庙秦淮河岸。
月色撩人之际,有郎才俊女者,沿秦淮河而下,赏花聊月,饮酒作对,霓裳羽衣,共赏花灯之美景。
淮水觞觞,碧波荡漾,水光竹影,曲歌相伴,皓月相行,甚是恰意怡然。淮河湖畔,夫子庙堂,灯火通明,络绎不绝。
廊桥之处,舞曲飘逸,妩媚迷人,为之迎客乎,既儿,众客登堂,有客者观花灯而赏之美景,亦有客者登夫子庙宇而朝拜,庙堂虽小却万人空巷,色彩绚烂之下,红墙朱瓦,金碧辉煌。
秦淮河畔,风光之决胜之地,唯有深处之而倍感盛景之美。
钟山晓雾,万里潮鸣。晨曦之光晕,日丽柔和,温玉雅人。
初登钟山,一片闲暇之雅,丛花相竞,花香四溢,一派欣欣向荣之际。小道曲径,通幽僻静,蜿蜒迂回,不见其极,陌路人相伴,众鸟低垂鸣。
钟山之大,非区区千里以言尽,东南之滨,美龄宫是也。其处山丘之巅,高三层,民风之墅,其舍藏品无数,琳琅满目,登其雅堂,如步入旧日民国,民俗风韵,展露无遗,更有游客争先恐后,络绎不绝。
其旁为梧桐环抱,高参入云,取梧桐大道而入,为之孝陵。顺孝陵神道而行,过拱桥,登钟山,即可登访。
孝陵位列钟山之巅,魏然雄伟,登其上可远观百年林海,亦可俯视陵园全景,一睹造园之艺术。其园自孝陵城而外,分之三层,合而围之,是为朝圣,以为观天下之意,自下而上,谓之下马坊、神道、御河桥。自孝陵出而西进,为之中山陵,处钟山之中而恩泽万世,虽身陨九天而护佑中华。
烟雨画桥,水墨丹青,天下胜景尽江南。
细雨朦胧,烟波浩渺,蠡园美景,不见樱花灿漫,而遇水墨烟雨。雨霁停骤,天青晓雾,朦胧一片,不知言语。只见孤舟,独自飘零,与长天一色。
江面画如廊,长青一线天,何人叫吹箫,迎面知仙来。
自古太湖多妩媚,自此见真容,远有孤帆远影,与青天做伴,近有杨柳飞絮,零星点缀。走过灞桥,小舟清泛,涟漪水诞,一幕小桥尽流水之色。
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鳌头。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樱花池,人潮涌动,游园者皆为那满池樱花,更为登那樱花楼,一睹盛世樱花真颜。
樱花灿漫,如幻如醉。满天飞樱,长空香溢。池水荡漾,亭台倒影。飞石假山堆砌,脆玲花灯鸣竹。凡等赏樱楼者,无一不为其满山樱花邂逅。
粉黛白眉引人胜,不知花仙尽人间。
赏樱楼虽美,只可远观胜景却不可亵玩,唯有其太湖仙岛方可极尽其焉。
太湖之境,湖光山色,美轮美奂,乘飞舟而行,沐浴湖风,白鹭飞傲,鱼跃龙翔,与风同自在,与鸟共自由。
太湖仙岛,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润泽万物。
环岛而行,花鸟相伴,林草相行,游人如织。湖中浅鱼飞跃,取食林草,一幅鱼跃龙门之像。
仙岛至上,道观尽显,屹立山巅至上,其内道教始祖人像,高耸入云,矗立不倒,仙风傲骨,为之天仙者。
登山巅者,可观山海青天,太湖之境,尽在眼底。湖光山色,白茫一片,不见小舟孤山,未闻小桥流水,流云飞飒,飘渺无综,宛如仙境。
道观小径,通幽曲折,不知其向,可通天桥,可行之山巅,可下至湖畔,但凡身临其境者,无论其方向何如,都可来去自如。小径虽蜿蜒,如九龙盘旋,却直通仙岛入口,虽迷踪者,亦可寻其方向。
太湖仙岛之美,言之不尽。
太湖仙岛游船客,瓜洲横渡近仙台。
试问谁家最为乐,潇洒自如李郎君。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胜景,不可失之广陵瘦西湖。
瘦西湖之景,可谓美之不可方物,湖水碧绿,纵横交错,垂柳戏水,柳花飞絮,更有亭台楼阁,扁舟流水。
天高山岭,水崩而流,偏东北一隅而下,散叶而开,聚而成湖,分而成渠,汇而为海。湖水自高处而来,蜿蜒数十里,连绵不绝,胜似天龙盘旋,其右旁地脉冲天而起,如麒麟盘穴,镇守一方龙脉。
沿水流而上,扁舟林立,水波粼粼,白玉青天,引得游客乐此不疲。湖内小溪错落,杨柳霏霏,廊桥横斜,水波拍岸,游人络绎不绝,小道水桥更是水泄不通,宛如小径通人。
沿溪流而上,豁然开朗,沿岸柳絮纷飞,相间而开,并排而立,不见尽头。沿石岩之路而行,不足百米,一闲亭矗立,立于湖畔之央,白墙朱瓦,两侧杨柳霏霏,百鸟鸣竹,更有清风吹闲,甚是怡然,谓之钓鱼台。其处于湖中之岛,为溪流环抱,为瘦西湖观景之胜,近观则水潺潺而静谧,碧波而荡漾,粼粼镜面,水碧滔天,垂柳戏水,画船摇曳,远观则飞鸟翱翔,凉亭倒影,百舸争流,清闲自在。
沿小道而行,即可到达五亭桥,其横断于湖之央,亭檐四角开来,直面湖之四方,其基座为岩石铺满,前面台阶足有百来十之多。自中央而望,其呈中轴之形,亭桥分其为五,合而为一,故唤名五亭桥。越过五亭桥,直走千米,便可至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白玉拱桥,月弧之壮,立于上湖之央,桥下孤月门,只许小舟而行。日照而下,水中倒影,划船摇浆,一幅画影争朝夕之景。二十四桥之名,刻于岩石至上,霸气雄浑。其侧为一亭台,清凉无比,绿铜锈色,颇为古色古香,其旁则为溪流,静谧幽静,鱼翔浅底。其后柳树高参入云,绿茵葱葱。坐其上,一派恰意之感。
乘小舟而过二十四桥,沿溪流而上,更有不绝于钓鱼台及二十四桥之景。
其溪流四通八达,其右占地广大,中央为一中心湖,溪流右进而汇于此,湖中荷花绽放,飘香四溢,古色长廊环抱于湖,偶尔可遇游人相行于其间。长廊之外,红桃满园,香溢飘飘。
再沿溪流而上,蜿蜒几里,水流不喘,灞桥亭台鲜有,唤之则多为园花。花瓣之鲜艳,犹如牡丹之王,或硕大而鲜艳,或粉黛而细腻,或娇艳而羞涩,自路旁而开外,随湖尽而止,旦间忽有花船而过,泛起阵阵涟漪,引得娇花弄清明,出水甚芙蓉。
瘦西湖胜景之美,唯贴身感知,方可领略。
杨柳纷飞尽,碧水殃青天。
画船笙箫曲,西湖伴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