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郑州爆米儿童鞋,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让我思考,也正好给我一个机会,边思考边完成本周写作组的作业。
首先,我们要先明确我们的“死磕群”是一个什么样的群。我们“死磕群”是由老乡感情维系的、共同从得到APP中获取灵感、愿意主动升级我们的思维体系、主动成长的一群人组成的。这群友好而热情的人,来自河南各市区,从事各行各业,无论成长经历和生活经历都各不相同,但我们却拥有共同成长的热情,相互分享的激情,没有正群中条条框框的群规,让我们的思维想法更加灵动、更加奇葩。思维碰撞产生火花的前提是大家都敢说,不怕丢人,不怕思法偏颇,想说什么说什么。
樊登曾分享过一个经历故事,之前给某银行内部授课时,教授大家如何进行头脑风暴,交流话题是如何减少客户的差评率(不满意度),当时有个经理说,“减少差评可以让给差评的客户都不要来。”当时在座的银行高管立马扭头就要发火(客户是上帝,怎么能让上帝不要来呢?)。但樊登一看情况不对,立马用言语止住了领导的批评,“这个想法很好,但具体要怎么做呢?”那个经理就说,“你看我们银行,每天乌央乌央大多是来交水电费、燃气费的大爷大妈,人一多事情就多,环境就差,不满意度就高,我们多开几个VIP柜台,少开几个普通柜台,排队缴费的人一看排队长,自然就去隔壁银行了,我们这里专心服务高端客户,人少了环境好了,不满意度自然就降低了。”
如果领导当时发火儿而樊登不去加以阻止,这个奇妙的想法一定不会这么幸运的从某个人的脑子中传递出来。事实上,各大银行现在都在升级和增加VIP柜台。
这个故事我特别喜欢,因为思维的火花往往藏在人们不经意的言语之中,而这种无拘束的表达,不会出现在有层级差别的交谈环境下,不会出现在限定条件的交谈环境中。只有我们这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环境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概率抓住那火花。
就像我感谢爆米儿一样,如果你不问我,我或许永远也不会思考这个问题,畅快交流的感觉是多么愉悦,恐怕只有身处这个群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好了,言归正传,假如有人用群资源创业,那么,是哪种形式的利用群资源呢?常见的是投放广告,大量刷屏。这种方式,很难真正用到群资源,就像朋友圈卖东西的,我现在已经统统屏蔽。这种单方面利用某种途径达到个人盈利目的的,很容易激起别人反感,反而不能利用途径有效宣传。
不是相互得到,就很难形成相互的合作、认可。
假如可以相互得到呢?这种形式的利用群资源是否可以被人接受?我觉得我是愿意接受的。
我认同老罗的一句话:“你的想法再精彩,那是想法的价值,而你的价值呢?永远体现在行动之中。”
我们这个群的价值,不应单单体现在我们的想法上。我相信我们群里的每个人,都尝试着对我们的思维进行着升级,而这种升级的根本目的,无论最终表现形式是什么,其精髓在于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而我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受着思维转变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行为。我们交流着思想,却很少有人主动交流我们行为上的改变。
究其根本,我探知不来,但可以提出两个可能性。一是网络终究虚幻,交流行为从某种程度上透露了我们的生活,而我们愿意保留隐私。二是相当一部分人对自己的生活并不太认可(比如我),不是不认可生活,而是不认可不太精彩的生活,我们会觉得,我们自己都觉得不精彩的生活,别人也会觉得无趣,那又有什么必要分享呢?
假如有人在群里发布他创业的经历和感受,分享他对一款产品的喜爱和信任,那这种利用又有何妨呢?群里的人从他的经历经验中受益,或许也能从他的产品中受益(这取决于产品是否真能打动人),而这种实质行为上的分享,是我多么渴望得到的。我从他的分享中得到了新奇的生活故事,而用来交换的仅仅是顺带了解了一款产品,我得到了许多,又没什么失去,何乐而不为呢?
我甚至希望真的有创业者分享他的成功和失败,那对我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我们本不该束缚住自己的手和脚,向这些创业者们学习,trial and error,勇于行动,因为行动者就在我们身边,这种受周边人影响而改变行为的方式,见效是极快的(群体的一致性在心理暗示方面的作用,超出我们的想象)。
PS:我希望创业者们生活经历的分享是其他各行各业的群友们分享生活经历的开始,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不觉得自己的生活精彩,是我们太熟悉我们的生活圈子。而对于不了解彼此生活的我们,其他人的圈子就是新奇的,精彩的。交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信息或是获取信息,我相信来点实际的、有用的信息和干货,我们可以形成一个有效信息迅速传播的网络(织网-知网),而获益的人,正是我们自己。
最后,希望有人能多多提问,提问获得的思考,其深度远比自己瞎琢磨更深刻。在此,提前谢谢大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