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迟子建《我的世界下雪了》
投稿:钱先峰
迟子建是东北女作家,她的笔下经常出现哈尔滨,那里是她的故乡。
《我的世界下雪了》是迟子建的散文集,这是一个关于大雪的梦,雪花在空中漫卷,“我”从雪景中寻找到灵感。
讲述故乡的人情世故,笔调细腻,情感真挚。她打开回忆的闸门,带领读者开启一场追怀之旅。
全书分六个章节,每一章节看似独立成篇,却又紧密联系。
极地的生活,世界的文学
《拾月光》和《寻石记》充满童趣,有贾平凹《月迹》中的纯净情怀。
少年杰克带“我”到冰上拾月光,我们把月光装进桦皮篓,当晚就睡在了冰房子里。显然这是一个浪漫的梦,代表作者的未泯童心。
“我”把用来腌酸菜的大石头砸碎了,为了不被母亲发现,到外面寻找可替代的石头,最后无功而返。看似愚蠢犯傻的行为,却是童年糗事的真实体现。
《远去的邮车》夹杂着怀念情绪,新旧更替,过往的辉煌必然永驻心间。
《照妖镜》写的是校园恶作剧,晴天在课堂上拿出一面小镜子对着阳光晃老师的后脑勺,等教室里哄声四起,老师回过头,“我”迅速收起小镜子。
这种恶作剧,我在上小学时见调皮捣蛋的同学玩过,有一回收手晚了,被抓了个现行。上中学以后就没人玩了,可能自己都觉得幼稚吧。
《年年依旧的菜园》让我感触颇深,外祖母精心侍弄着菜园,“我”在菜园里玩耍。小时候,我们家屋前屋后有两块菜园,屋前由母亲侍弄,屋后由奶奶侍弄。屋后的菜园简直被奶奶当成了宝,不仅勤去拔草浇水,还扎了个稻草人,用来吓退偷食的鸟雀。
勉强温饱的岁月,这两块菜园为我们家庭餐桌提供了必要的瓜果蔬菜,省下了买菜钱。
似水流年 温情常驻
我的故乡在北方乡下,作者描写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有些片段唤起了我的回忆。
如农人浴室和茅楼,盛夏太阳晒过的水就是最好的洗澡水,温度适宜,省了添柴烧水的成本。茅楼就是农村常见的茅房,使用率高,花费的心思不亚于建一所猪圈。
如生火做饭升起的炊烟,若炊烟准时升起,则说明这家人一日三餐有规律,生活正常,反之则有事情发生。炊烟化身传递信息的使者。
如撕日历一事,我们家以前也买过那种薄如草纸的日历,有时一忙就忘记撕了。后来父亲干脆买了张年历,一张可以用一年。
如照相趣事,我在上小学时,外面来了个拍照片的老头,拍一张照片要五元钱。和我关系不错的同学拉我一块儿拍个合影,他的意思很明显,一人出一块五,分担费用压力。
在他的再三劝说下,我决定先斩后奏,先把照片拍了再回家找父亲要钱。没想到,老头摁快门的时候,我们身边围了一圈看热闹的同学,双人合照整成了大合照。那老头技术贼差,照片洗出来,围观的同学有的竟是半张脸,让人瘆得慌。
《我的世界下雪了》是集结往事的优美散文集,迟子建用满含温情的笔记录下北极村的见闻随感。
许多远离故土远赴异地打拼的人读完之后都有感触。年画和农具,如今成了老古董。炊烟和瓦片,城里的孩子或许都没亲眼见过。这些我们儿时司空见惯的物件,若干年后可能只能在博物馆里一睹真容。
精读全书,字里行间,情感抒发恰到好处。不汪洋恣意,也不含蓄朦胧,美好的追怀中带着惋惜和无奈,却让人收获回忆的温暖,心生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