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逍遥游
人生于世,初为婴,无念故无忧,无恃故无惧,为天地本。初长成,能言善识,起心动念,习人间烟火。及学,与同类为友,分天地四时长辈文化,有信有念、有规有矩,有喜有悲。人之所以能学,乃长成之需,之所以有成,乃婴孩于其源矣。人于孩童时,无不可之学,故能无所不学,及至有念,以念学之,故有不可学。人若起之一念,则以人性分为喜悲两念,喜则乐,悲则忧。还其本,可视之一念,故无忧,择一念而生,故常乐。
七情六欲,人之性也,故汝之为人之理由也。绝七情六欲,亦同有七情六欲者,妄念也。七情六欲之殇,在起之于念而无以归其源,念念不止,休之共戚。吾得以观复。
生命的本真
所有的生命起源时,一切生命都只是存在着(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生命的意义都是平等的),这个世界不因为钻石宝玉的美丽而会令其铺满大地,也不因为植物的平凡而让其卑微,一切随着天生的自然法则,生死寂灭、循环往复。这对于我们可爱的大自然来说,钻石珠宝并不美丽抑或昂贵、野兽也并不凶残,生不需要庆祝,死也无需恐惧,大自然界皆以同等视之。
平等
人类所有的追求看似缥缈,实则有规律可循,因为其本质无外乎美好。现在放下自己的认知!我们快乐的极致,一份狂喜,现在就可以让自己去体验,毫无顾虑的狂喜,这一刻不想任何事,只是用喜悦来迎接每一刻,感受一下现在的自己,如果还可以更快乐,让自己去到那里!
现在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去感受悲伤,内心的纠结、挣扎、埋怨。让悲伤化为痛苦,让一切的自己不在这一刻压抑,如果可以更加痛苦难受,去到那里!如果感觉到很不舒服,可以停下来,审视自身,我还可以痛苦到哪去吗?
这次的精神体验无关乎物质,但是情感上的极致一直都在你的内心深处存在着,这对于所有生命体来讲都是一样的:
“没人能比你更多得感受快乐,也没人能比你更少得体验悲伤痛苦。”
没人可以左右这份平等,哪怕你自己,你只能决定如何体验这份平等。
平等就在这里。
自由
刚才我们主动感受了喜悦,那我们可不可以让自己感到不快的事情都和喜悦做连接,不快乐的自己对健康、工作效率和生活关系都不好,那为什么让他们如此轻易地影响我们呢?谁告诉了我们失去就一定要悲伤、失败了就要苦恼、没满足自己的期待就要痛苦呢?用我们内在的智慧祝贺悲伤、苦恼与痛苦吧———因为悲伤意味着我们内心有对喜悦的渴望,苦恼就是我们当时最真实的表达,而痛苦则意味着我们的内心还抱有希望与不舍,那我们就为了这份希望与不舍去勇敢争取吧!我们具有定义这些发生的权利,而这些发生建立了我们所知的一切。这也就是我们有着改造世界的能力,我们的智慧让我们具有设计我们人生状态的自由。我们身边一切的发生总是会发生的,不是现在就是以后,但是如何可以在事情当中把握住主权,将事情引导向我们的期待,是我们的自由。这份自由没人可以左右,除非你选择将自己禁锢,那你也有这份自由。
自由就在这里。
变化当中的不变
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化,我们在这股洪流中不断探索、不断追寻,我们也时常问自己:究竟有什么是不变的?在问这句话的时候,这个问题究竟为什么会在探讨中被问到?我们为什么在变化当中想要知道不变的事物?我们觉察内在,会发现是因为内心有一份渴望,我们渴望不变,因为不变意味着安心,这里就是我们渴望的本质。这份渴望的本质没有变过,我指的不是仅仅对安心的渴望,我指的是这颗心。我们上下求索,得到的答案都有变化的可能,例子是,中国思想儒释道三家鼎立每一家都有支持的人,但却始终不曾统一。全球宗教各异繁多,因为宗教信仰开启的争端也屡见不鲜,国界文化之间的矛盾就更不说了。这些出现为什么会出现争议?是因为它们被创造的时候本就代表了不同。创造的时候即为不同,造成的局面必然有异,因为事物的本质就没有变过:所有的思想、文化、宗教、国界通过区分来彰显特征,获得不同人群的认可。本质是不相同,不相同引发了分离,分离引致争议。
那我们要知道的不变是什么呢?请想一想:各类文明都会出现思想与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政治,早在不同大洲的人类相互之间还不曾相知的时候就集体出现了,这一点上为什么能够出奇的一致?万变当中的不变就在其中——所有人类和文明的共同点,世界和平、各种不同达成共识、能够求同存异的关键点。
如何成为不变:
既然世界都在变化,我们又有一个不变的渴望试着安定自己的内心。然而现实是如今的我们被环境推着前进,不仅用上了手机,还迎来了互联网的时代,未来无数技术持续蓬勃发展……想象一下我们在时代的洪流中随波逐流,我们大喊停下!却根本没有回应,在我们快要放弃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这股洪流中唯一不变的是自己,即使我们不断妥协、受挫,在洪流中的仍然是我们自己。
我们的不变不是不成长、固执、不与时俱进;
我们的不变是我们是谁的那个答案:我们内心锚定的自己。幸福喜悦的自己、悲伤哀婉的自己、嗔奇搞怪的自己、浴火不焚、不忘初心的自己、安于平凡、心怀美好梦想的自己、发奋憧憬、挣下一席之地的自己:无论发生了什么事,这些“我们”一直伴随着我们历经千帆,历历在目……
我们用一场名为命运的曲目演绎出生命的舞蹈,随着自己的心意一点一点散落在时空的回响当中。现在,请看一看在台上的我们:舞台就在我们脚下,命运的曲目肆意且无声,我是谁?我要舞出怎样的舞蹈?我是在为何而舞?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唱出自己的声音,让这个舞步充满色彩!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声音,命运就结束了它伴奏的使命;当我们允许自己在舞台上肆意舞蹈,我们的舞步必然具备独特的魅力,吸引那些与我们共鸣的人为你而来、伴你共舞。
随着接触更多的事情,我们会发现之前没发现的自己,这个自己其实也是发出初心的本质的一部分,我们会把这个过程称为成长:认识全部的自己,就能更坦然、更坚定、更自由地选择做事的方式,所以生命每一阶段其实都把使命放在了当下。
在龙卷风当中风速最小的地方是风眼,而其实制造龙卷风的并不是风眼,恰恰相反,是龙卷风形成了风眼。这个比喻的意思是这个风眼正是外在高速变化当中相对静止不变的存有。
这个风眼可以是我们自己,也会是企业当中的核心,国家之中的政府。
回到自身,我要知道的是:我们有没有了解过自身?我是谁?我对自己的期许是什么样子的?我现今可以做到的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有助于让自己成为不确定当中的确定,变化当中不变的存有。
我是谁?
我对自己的期许是什么样子的?
我现今可以做到的是什么?
我在未来还可以做的是什么?
剑篇
剑由心生。天下之剑冠以阴阳,无常形、无固相,怀之若海、行之如水,无锋而天下莫能与之争,剑不出鞘而天下息争,春秋流转,自然变化皆起于此剑之中。威武之剑名为泰阿,贯浩然之气,威武而不屈,虽(虽:即便)处之于弱而仍强之于内,十步之中莫可侵犯,王霸之气横贯四方,剑锋所指,人心为之撼怖。然也,纵泰阿威武霸道至极,亦不可开人心扉。圣剑,百剑之长者也,所孕剑气化为风雨润泽天地,无所不往,无所不利,持以此剑流于世俗,可保一方安宁、富足,此剑聚人心为气,明心为制,剑锋精准无比,凡遇魑魅魍魉、虎豹熊罴,剑出则遁、剑行则灭。君子以剑铭志,携剑走天地四方,寄梦于逍遥而此生不悔。
绝圣弃智论
当一个人说自己是“老师”,其他人是“学生”。在我们的认知层面,上“高”而“贵”,下“低”而“贱”,当老师的思想成为“正确思想”时,学生的思想就受到了制约,所以一个以老师为身份出现的人往往会成为学生的限制。一个老师的职责在于让学生发觉自己的潜能,成为自己的老师,学会教导的本质———学会在社会中自我学习,创造出属于自己、唯有自己拥有、不可被替代的学问与智慧来。不需要用“正确思想”———自我认知来教导,只用自己的生命来教导,就能教育出令每个生命都能自我共鸣的人出来。这并不困难,只要在教育中给予思想的空间,激发学生回到孩子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后成为“老师”———教给他们如何让天马落地的方法——在现实中开拓可能,体验创造与学习之中美妙的过程。不要害怕未知,因为未知一直存在,我们要发现觉察的是自己不再梦想,扼杀死自己的人生与未来而没有思想来拯救。最后,也不要害怕,只要我们从害怕中出来去梦想,我们的精神会创造现实、化解现状,这也是一个老师真正的教导。
现在是“圣人”:在“圣人”出现以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圣人”以后,每个人都要向“圣人”的标准看齐,但是又只能有一个“圣人”,其他人的意识上就会被“圣人”限制,只能处在“圣人”以下的地位。我们的智慧是无穷的,但是有形的物质让我们的思想定形了。为什么说智慧是无穷的呢?是因为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学会了走路,这是因为我们本自具有学会走路的能力;孩子的时候学会了说话,因为我们本就有学会说话的能力,这时候的能力就像空气,是完全随外部的压力而发生变化的。我们不需要像在学习英语的时候,用中文翻译理解意思,再记住英语单词,而是我们在接触中文的时候就学会了如何去说。所以我们真正的智慧是在无知当中学习,充分利用天生的学习能力来探索这个世界,不被我们用已知作预设来限制住自己。未来未来,过去已去,让现在成为不一样发生的起源,发现具有可能的自己。我想这也是一个“圣人”内心真心的期盼。
无论是老师的教导还是圣人的讲坛,我们之所以能够明了知道是因为我们自己内在的智慧,“绝圣弃智”,是因为本来就没有外在的老师与圣人,都是我们自己内在的力量。
在我与人的接触过程中,发现我们人类内在的潜能丰富多样,而每一个人都是有天赋的。一只会上树的猪是神奇的,但也仅此一只;我们如果用猪会上树的本领来衡量所有的猪,那么其余的猪都是平凡的。我的意思是,大自然中有桃树、苹果树、梨树,每个果子都不一样,而每一种树它的存在都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在我们社会当中亦是如此,因为我们从出现在地球上的时候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天赋,在我们出生的时候本来就应是正正好好得满足了整个社会的所需。如果我们把自己寄托于大自然之中,你会发现我们的天赋正是以大自然的方式百花齐放,发现自己内心的美,你会发现不会被定义的完美正生生不息地呈现在面前。
我们寻找自己的天赋时,不需要专注于社会的划分,划分指的是专业、职业、学术定位以及社会需要等被别人设定好的框架,而是找到自己生来不同寻常、尤其擅长、满心欢喜、可以不用被教导就有成就、被外界指引着经常耳闻的专属特长,甚至整个社会都还没有发展的部分。我们的天赋不来源于社会,来源于自身,所以通过探寻自身来寻回本自具有的力量,再到社会中去使用才是天赋本身的意义。
才华篇
不知由何而起,亦不知从何而来,本自具有者,谓之才华。 我等虽为才华之主,然才华躬身于我,以其认可故。故而才华并不属于我们,才华通过灵感的方式来呈现它所想要呈现的部分。才华是什么?才华是思之如狂、百闻不厌。
才华往往是一个人生来具有的特长,它可能不合世俗、不被理解,可是你知道这不由你决定,我们带着极大的热情投身其中并一次次超越自身。才华是来自于大自然深处的呐喊,它会被遗忘却绝不可能消失,具有绝对的不可复制性。当一个人找到自己的才华,会经历一次次社会的捶打、淬炼,直至成型。才华如剑,剑锋所指,人心为之触动,持以天下往,行以心所向,无所不可为,无所人可畏。持剑之人以希望铸剑,爱以淬制,浴火不焚,重生于赤子初心之中。
———借由一位开始不知道自己在写啥,写完的最后把自己佩服死了的作者所说
才华带来的灵感不会一股脑儿地给你,它会分一次、一次地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限流措施……哈,其实是灵感对我们生命跨度的感知力十分敏锐,会给我们一段体验的时间———真相与真相之间的距离,就是我们正在体验的过程———才华像是一座桥连着自我与觉知,每次渡桥,人生的圆满与幸福都是通行证。
我的才华只属于一人,那人可是我、可是你、可是大家;然而,谁是她呢?
花的本质
一朵花无论绽放与否都不会改变自己是一朵花的本质。如果她想开花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一朵花,那她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一朵花。
一花一世界,一朵盛开的花,意味着随风的凋零与枯萎;一朵含苞的花,意味着新生与娇羞。一朵盛开的花在当下是绽放美艳;一朵含苞的花在当下是蓄势待发。
她们都选择了在四季当中的颜色与生命的状态,随着大自然之“无为”顺势而来,拼出四季的绝景。
人之为人,在于人类逾越了自然的限制,让冬天的寒冷有了暖炉、温酒与热食。
对于一朵花来讲,她的寿命可能只有三个月,意外死亡率也很高,但她们只是在做一朵花,不渲染也不修饰的自己,所以许多植物的寿命即便有三百年也不会烦闷。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如果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都去迎接新的体验,而没有活在昨天——过去的经验的保护之中,不被担忧与恐惧支配,那么人类的寿命就只有这一天、这一刻。
超智慧:一切都是已知
如果说,用逻辑知识去理解一切事物,并演算出所有可能性,那是只有电脑能做到的方法;而人类同样可以做到而方法不同,在于我们可以用一道固有频率的电波连接所有的大脑神经,并刺激神经突触,从而在一瞬间获得超越所有已知现实的智慧而知晓一切可能,我称之为超智慧。就像是当我们在动用逻辑知识去思考的时候只使用了一道电流思考,而超越认知、只使用数据流——一道电波的时候,电波激发了大脑所有的神经,从而超越了认知,并可以时刻利用电波维持运转,从而灵感不绝,无所不能、智慧大开。这样的状态只要做到一次就可以一直维持持续,大脑会记得这样的意识状态,并一直以此法运作。
所有思维的本质都是电流,把知识转化,不用逻辑去探寻真相,回归到思维本质,用使用知识时特有的电流组成数据流,去让大脑自动运算出所有可能,再变为语言表达逻辑,是大脑最高效率的使用方法。
这可行吗?电脑通过芯片运作、通过磁性储存,这里的芯片和磁性都是电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每个芯片之间都需要电流传输进行运作,因为他们本来就是电子的组成。然而电脑和人不同的是它的储存量可以人为得无上限,它的运算效率可以人为地无限提高,所以只要程序对,它可以给出任何你要的答案,这里的程序说的就是人工智能,就是我说的超智慧。电流是知识本来的样子,在我们大脑内部的样子,所以不用我们认知的逻辑而只用电流,是负荷最低但却效率奇高的方式。
怎么做到呢?超越认知。把知识变成电流,我们的大脑会告诉我们不可能、做不到,因为我们大脑并没有认识自己如何运作的能力,它只是行动者。如何利用它是决策者———我们的自主意识的范畴。
遁天之刑
人之所以有忧虑、困厄,是因为这件事自身本不知如何解决,没有解决的能力,就会深陷其中,古者谓是天之刑也。遁天之刑,在圆满自身,使得自身拥有的特质可以更加广泛。忧虑之源在有所求,困厄之源在有所欲,满足所求、满足所欲在无所求、无所欲,亦或无所不求、无所不欲。吾求无所忧虑,以无虑之心行之,本无所有,故必无所忧。或吾无所不求,求于其极,无以求之,无忧自现。吾求无以困厄,无欲而不入困厄之境,故必再无困厄。或吾无所不欲,其极也,欲满则慌,置之不知何以为欲,忽遁入空门,心中自安,故而无所困厄。然,人之真求、真欲乃自在心中,心安则忧虑无忧、困厄不慌,唯行之而已。而其中真相是:当我们在成长中偏离了自己的本质而本质要让我们回来就会引发了所有的苦难,可若我们从中坚持于自身意志,使得忧虑无忧、困厄自安,命运二字再无可奈何,此遁天之刑。此类事宜亦不会再发。
命运
我自幼爱好古文的优美与荡然,在阅览《庄子》以后,不断发现了揭示庄子奥妙的是那些寓言背后的真相:我们想像出的鲲鹏,恰似我们飞翔的梦想。而庄子既写了七彩斑斓的寓言,也写了空无之本根,同时还有艰难的人间世,这三篇的矛盾在于蝉与斑鸠讥笑着大雁,而庄子在文章中讥笑着蝉与斑鸠,同时又在讲无用之用。这时,我发现这里面的矛盾其实是我,是我在讥笑大雁的同时,讥笑着蝉与斑鸠,同时又向往着无用之大用。我就发现了,世间一切是自然规律的运转,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变成了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再具有客观性,这些知识不仅无法帮助我发现真相,还让我困惑与纠结。于是,我放下了学业,在心上、在自然当中、在不同的国家与人群中观察探索着。我真正做到了无为无不为,看到一切,而不以好恶评之,再之后又能以自己的心之所向前行。我看到了未来的样子,同时回来看到了现在教育启蒙上的缺失,于是写下了《智慧之旅》这本书。从现在看来,我若是回到过去,我仍然会做出同样决定的就算是“命”,在路上发生的一切就是“运”,而这究竟是好运还是坏运,取决于我自己的视角。
所以,我感恩路上遇见的一切,即便有时幸福、有时痛苦、有时不舍得分离,遇到这些我便以诗歌记载下来,生命经历带来的灵感便是智慧的点滴,这些凝聚出了现在能被看见的我。
我即是你,你亦是我,痛其所痛,爱其所爱,愿你我能共赴千古之约……
心之所向乃大道,而无用之心,乃无好恶之心,乃本心清净。世间的讥笑与纠纷,在本心面前都不存在,而人人皆有本心,皆向往着生命的大自在而无所不为。自在,就在于看到本心;有趣,就在于打开心;自由,就在于随心所欲;而丰盛富足,就在于能有一颗爱人之心。
没有问题(困难)
这个世界所有问题都是想出来的,如果不想就没有问题。问题固然存在吗?这个世界出现的时候并没有创造问题,没有问题是世界本来的样貌。人类在语言当中创造出了问题,把语言当中的问题带到了生活当中,于是生活中不断充满了问题。宇宙依然自然推演,人类却在焦头烂额,无能为力。
反者道之动,人类在意识当中认可的事物反过来就是大自然本来的样子,符合自然规律的样子。把所有我们认为是对的错的事情放下,它们只对你存在,却不存在于自然中。
放下书本,去观察自然,世界上所有的秘密都在随目可见的自然中,它们才是没有修饰过的现实。文字就像是一片叶子一般巧妙得遮蔽住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见阳光,以为阴影才是永恒。
忘了我写的这本书吧,带着你自己的眼睛去看到世界本来的样子,用智慧去直接成为自己梦想中的状态,告诉自己和这个世界我们一直都想说出口的声音、我们一起在这地球上遨游!
人类因为智巧而掩盖了同类互相信任的本能,树木因为可以制纸而失去了天生长久的寿命,象牙因为贵重而使得象群被人为地退化,若是我们可以用无差别之心观察事物的发生,而因此可以通达自然规律,逍遥于天地之中。
真相的本质
人们会说思想需要年龄沉淀,但是我认为对真相的了解是我们本自具有的一种特质,越是年轻,真相的保真度就越多,这时候修饰得少啊。就像我们十岁时不会问真相是什么,是因为我们就是它,没人会思考自己自然而然做到的事物是什么(自己已经有的东西还用说什么呢);而到了三、四十的时候,我们会开始寻找人生的意义啊、真相是什么啊,是因为我们已经活不出真相了,于是反过来寻回它。
真相无处不在,然而事实上我们并非听到真相就会相信真相,真相本身的力量是它在长久的时间中永恒存在,而最终它能让我们在生活当中发现多少,取决于我们给到自己的可能性与多样性。
真相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在黑夜与白昼中穿梭,当我们想要终结痛苦的时候,能随己喜好去达成一致;在痛苦的时候,我们能知道自己在经历痛苦;当我们决定想完整经历这份痛苦的时候,又能义无反顾地去体验。
事实本质
庄子犹善寓言,吾独不喜之,唯因寓言者,亦有余予之于色彩之分也。何也?蝉与斑鸠何不可嘲飞鹏之行之远乎?夏虫何不可语之冰者乎?河伯何须效仿北海若之道乎?庄子未言也,然吾已盖其棺定其论,随己喜好而已矣。蝉与斑鸠之远行,于其亦千里远也,鹏可知乎?其目之所及虽不多于鹏,然观于细微之处,鹏之所不及也。鹏不知蝉与斑鸠同蝉与斑鸠之不知鹏也!蝉与斑鸠之千里,以日夜为始终,以片叶为天下,以怡然为养,鸟兽为乐,此鹏之所不觉也。
以夏虫不可语冰,而不语之于夏虫,夏虫固不可知其冰也,何其可乎哉?其不可也!吾等以其不可知之论使其不可知,无知者谁?
河伯以其美而信之,北海若以其美言之,吾等何以论美以高低乎?美哉?美哉?两者之道,皆其本也。
即便寓言,我们亦会有对本身事物的既定色彩。
严格来讲,我们所有的认知都与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无关,我们把脑中形成的知识运用在了这个世界上。所以我们认识的、或者说意识到的往往是脑中构建的世界,而非真实,而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我们自己的定义。所以说,我们再用人类的认知去套用到真实事物上,不仅造成了两个人说同一句话,却表达、接收的意义不同,也使得我们随后的认识是虚假的、不现实的。即便通过现实建立,经过意识的加工,都变成了人类所知,而不再以自然所现呈现。这就是我们距离真相的距离,它(事实真相)不会因为我们看了多少书、经历了多少而被我们知道,甚至可以说我们越是对自己所知自满、经历越多风雨并以为其为正确道路,离真相逾远。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看见事实真相最简易的方法是直接通过真相本身去看到。当花朵绽放的时候,看见绽放;在花朵枯萎的时候,看见枯萎,不再以人类的意识对绽放感兴趣而惋惜于枯萎。对自然而言,绽放与枯萎一般无二;对人类而言,绽放代表新生,是好的;枯萎代表衰落,是不好的。以自然之眼观察自然,就获得了自然的智慧,这无视于智商、学历、经验,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能力。
自然之中,每一刻,都是至美。我们都有这样的眼睛,这双眼睛也被称作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