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好很难,乃至备受煎熬。写得好要求勇气、耐心、谦卑、博学、见识、执着、智慧和感受力--你孤独的书桌上都得具备。
1、用电影的方式思考。把故事的重要事件转化为场景,场景细节和对话的选择必须很细心,人物必须彼此对话,而不是只跟你对话,他们也不该只互相对话,还得互相捣乱、窃语、咒骂和调情。感情至关重要。
2、吸引读者的好方法是创造一个不可抗拒的人物,一个读者真心在乎的人物。
3、准备写作时把所有事件列在时间线上。
4、为故事找到框架。故事越复杂,框架就越简单。主题越宏大,框架就越细微。
5、展现,别说教。使用具体的细节描写。用感官的经验使得心灵成长,唤醒内在认知。
故事的发生是按照时间和细节来推动的。人物的性格塑造也是在情节和细节中凸显的。作者首先要理解故事中的人物,理解到足以让读者走进这个人的内心。
以人物为中心的故事,最有效的开篇往往从人物即将要开展的一个决定性行动写起,再及时回溯,解释他是如何走到了这一点。
6、意义是故事的本质。找出故事的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在开局的结尾,是人物性格的复杂化。复杂性并不是冲突,而仅仅是迫使人物付出精力的事情。所有的故事都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叙事,下一个层次是主要人物对事件的感受。最后一个层次就是文章的节奏,用以唤起故事的普遍意义:爱的持久,智慧的盛行,孩子的成长,战争的残酷,以及偏见的歪曲。
20世纪中叶杰出的神经解剖学家保罗 麦克莱恩创造了“三位一体的大脑”这个术语。每个人都有三个大脑,一个理解节奏,一个负责情感,第三个负责认知。认知脑是可以编程的,但真正要深入交流,作家必须把三个大脑的语言全部用上,这就是为什么节奏感对讲故事那么重要的原因。
我们的大脑喜欢听故事,喜欢在故事中思考,因为这是我们从世界获得意义的方式。人类大脑关注证据--新的信息和过去的经历--并且能够设想出场景和可能的故事。这就是结构反映意义的原因,也是我们喜欢具有结构感的小说的原因。
写作要不断考虑人物与情节的关系。
7.5个w,who,what,when,where,why。
在普通的故事里发现普适性的真理。
深入挖掘故事背景,不能浮于表面的故事情节。一个故事的结尾可能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头。寻找“情绪性的真理”。
在开始写故事之前做好准备,寻求足够多的素材,整理编辑。找好“路子”。在一个你潜在受访者带领下进入一个世界的时候,所能获得的东西丰富到哪个程度,其实依赖于你自己到底能给这个受访者带来多少东西。
要去寻找亨利詹姆斯所说的“那个有实感的生活的层面”(the felt life level)。
8、提炼故事要点,如果是新闻报道要记住,最重要的是采访对象的情感体验--而不是你自己的情感体验。
寻找最初的记忆。秘密本身就具有摧毁性。
9.最重要的就是对文字的打磨。对写作保持一种钟情和狂热,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写出来永远比单纯想象要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