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安妮宝贝的回读者信,感觉对于从事不喜欢工作的人也同样适用。)
信中写了很多,最主要的问题是,现在在做的事情不喜欢,喜欢的事情目前做不到。现在我分几个要点回答你。是我的个人意见。
1
作为一个学生,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课业,我不建议懈怠相对。要完成自己的选择(不管这种选择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当然也可以转变。但前提是有做出转变的能力。如果没有,那么认认真真做完它。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出于兴趣去做的,有时也是出于责任去做。责任心是我们能够独立完成任何事情的前提。
2
不要经常上网也不要轻信网上所呈现的。网上有很多虚拟的、理想化的、诱惑且无用的内容。而我们真实的生活,是依靠自己的脚步,一步步走出来。人怎么可能只把时间浪费在自己觉得美好的事物之上呢?为了获得美好,我们要经历许多艰难、磨练。包括一个写作的人,他需要孤独一人关在屋子里对着电脑度过很多时光,身心有很大的消耗。任何事情都有代价。但我们通常只看到表象,看不到背后的代价。所以,会误解完成一件事情应该很容易,或者他人的状态才值得向往。
3
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事物,有些以物质呈现,比如衣饰、建筑、风景、美食、物品;有些以精神呈现,比如艺术创造、哲学、文明、传统、信仰……有些宏大,比如金字塔;有些微小,比如午后走进咖啡店,点一杯咖啡就这样静静坐着晒太阳。所有幻化形式最后都会归结到我们的心。心在透彻的时候,一切也会对应显示出它的美好之处。否则,我们察觉不到,感应不到。所以,任何问题的首要,先要观察自己的心。
4
时常检查这颗心。它是否粗糙、庸俗(沉迷于阅读一些肤浅、低级趣味的书籍),它是否软弱、混乱(试图跟随人群并被他们的言行和价值观挟持),它是否懒怠、贪婪(只想快速摆脱令自己觉得麻烦的事物,然后占有令自己觉得愉悦的),它是否丰富、澄明(当你与一些心灵层面的文字互相交融、感应时),它是否敏感、自省(在你觉察到自己的矛盾和困惑,并体会到内心所向的时候)……你看,我们的心有很多个面,很多种显示。但这种种显示每一种都不会持续存在,而是在变化的。如同天空中的团团浮云,没有稳固。
5
那么,真正稳定的应该是什么呢?如果稳定是湛蓝无边际的天空,那么,当我们的心去除掉各种变幻反应的时候,它也会趋同于此。
6
心的自由、稳定、澄明要通过一段持续的克制、精进的过程才能获得。需要大量精深阅读、学习、求知、身心训练、自省反思……一些我们认为轻易并且愉悦的事情,比如社交、上网、翘课、肤浅阅读则不可能带来这种递进,它们只是令人虚度光阴。这个勤奋的过程是为了获得智慧(不是累积知识)。获得智慧,才会获得直接的力量。
7
同样,心的自由,不可能通过幻想、对峙、情绪化、困惑来获得。这是一个阶段,但阶段不是结果。阶段需要穿越,而不是用来沉溺。在我们没有获得对自我的真正认知之前,走出去经历大事未必会有什么收获。但我觉得可以从点滴小事开始。比如,是否可以给自己定下一个计划表,每天能够通过自律,做到早起、健身、固定阅读好书一两个小时、打工存些旅费出去看看远处的文明、多结交良师益友来增加自己的心得、日常保持整洁、与人友善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不难做到,同时,这些点滴会日益加固我们身心的力量。
8
在你的信中,我看到一种敏感、深切的反省。这是很宝贵的,要保持它,经常运用它。但切记,勤奋、精进,没有这两点,除了反复的迷惘与消耗,会一事无成。经常观照、磨练这颗心,争取把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做完、做好。这是起始阶段。当我们稳固了身心力量,再来看看能否出发去远方。
要完成自己的选择(不管这种选择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当然也可以转变。但前提是有做出转变的能力。如果没有,那么认认真真做完它。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出于兴趣去做的,有时也是出于责任去做。责任心是我们能够独立完成任何事情的前提。
对于一个对工作厌倦把选择行业责任归咎在他人身上的人多看看。无论当时是听从了谁的话语,可最终作出决定采取行动的是你自己,要完成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