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越来越便捷,为什么我们离理解越来越远了?

1、一个销售的困惑

部门员工有一次和我说,现在事情越来越多,我对于自己的时间管理有些苦恼。

为什么呢?

我到底以开拓新客户为主,还是以维护老客户为主呢?

我思考了一会,“你以业绩为主,你说的都是手段,不是目标。“

开拓新客户能增加业绩,维护老客户就不能增加业绩?老客户维护好了,续费很简单,关系和服务到位了,转介绍也是常有的事。

很多人经常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其实追根到底是对目标意识不够明确,或者再进一步讲,就是对于事情的思考是浅层思考,深度思考不够,也就是本质意识不够。

当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本质思维能力后,答案既不是黑,也不是白,而是灰。

2、你会嫁给谁?

有两个男的在追你,A男送你价值5000元的生日礼物,B男送你价值500元的生日礼物。

一般来说,你会更喜欢谁?

再加一个背景,A男是富二代,家里有千万资产,B男是一个普通的白领,500元是一个月生活费的一半。

你是不是要犹豫下了?

你是嫁给财富,还是嫁给一个真心愿意付出,对你好的人?

不探讨价值观,只是当给出前一个命题的时候,很多人不会犹豫,选前者,因为他们只看到了数字的绝对量,没有看到相对量,没有看到很多背景。

也就是说,这个时代,我们经常获取的是碎片化的知识,离事实往往还很远。而这一点在文字类的社交媒体上对话更为常见。

3、文字意思在重构。

故事不好说,就像我们呼叫云,我经常给很多介绍说呼叫云是一个客服外包平台,很多人会认为是一个售后客户服务外包的平台,可其实我们包含了售前电销客服和售后客服。

也就是很多人对于一个词语的外延和内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这也是很多人沟通,经常说,我说的不是那个意思。

当然,还有个人认知障和经历障等原因,这里就不说了,我说这3个故事,从不同的维度回答了我给自己的命题。

浅层获取信息很容易,深层思考比较费力;

片面理解很简单,全面理解很费力;

惯性认知很简单,打破惯性很费力。

所以,为了理解别人,理解自己,还是做些费力的事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