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新学期同步管理指导⑥:一线教师深度把握"教学目标"的六个维度
教学案设计、上课、达标检测都是依目标为参照展开的,目标具有射箭靶子作用。然而许多教师对目标演变、分类、表述、目标链构建、达成等存在模糊、肤浅认知,为此特撰写深度把握"教学目标"的六个维度一文,与同行分享。
维度1:教学目标演变与进化
词的变化彰显的是对概念本质理解的变化或赋予新内涵。在以教为中心时称教学目标,在以学为中心时,在编制导学案、助学卡时,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为教师教而设计的,而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为了突出关注学科素养及渗透核心素养,强化育的价值,又把学习目标升级为学养目标、学育目标。
教学目标课改前格外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称为双基目标;课改后,教学目标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这时称为三维目标;自核心素养颁布后,目标又升级为关注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正确价值观念,这时称为素养目标。
维度2:教学目标分类及对应学习方式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在修订版中又改为记忆、理解、应用、区分、评价、创造。
与布卢姆新目标分类有点类似,韦布的知识深度(简称D0K):D0K1:回忆、D0K2技能或概念的基础应用:D0K3策略性思锥、D0K4拓展性思维。
马扎诺的把学习目标由易到难分为四个层次:知识提取、理解、分析和知识运用。
有的从落实目标视角,把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核心目标、拓展目标三类。
依据课标、教参对知识点要求不同,结合布鲁姆目标分类可编制单元或整本书知识点双向细目标表,可作为教学、命题的依据。
也有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知识分类,结合识记、理解、应用、区分析、评价、创造等知识认知程度做双向细目标的。
通常把识记、理解、应用层级的知识学习称为浅层学习,用到的或培养的是学生的低阶思维;把分析、评价、创造层级的知识学习称为深度学习,用到的或培养的是学生的高阶思维。
维度3:教学目标表述与要求
依据课标、教参、生情来确定一节课目标,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即目标要适宜。需要提醒的是课标要求是保底目标,上不封顶。
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目标书写要求适宜、具体、可测、分层;目标不宜太多,原则上2至3条;目标要体现知识方法、思维、素养多个维度。每条尽量用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结果来书写,尤其是行为动词尽量不要用"理解、掌握"等不便于检测的模糊动词,用易量化、具体词语来转化。
更高一级要求站在思维素养层面来撰写学养目标。若能把行动方法、学习内容、达到标准及渗透学科素养能整合到一块来写会更好。另外,若能从以往指出知识学习重难点走向梳理出核心概念、关键能力会更棒。若能定出目标达成检测指标、路径、方法会更完美!
素养目标制定五步骤:
首先要明确学生五识:己知、欲知、能知、需知、新知;其次,“三读一疏理”,读课标、读教材、读文献;从下列角度梳理解读教材:梳理模板包括核心要素,纵向线、横向线,主要教学策略,课标要求模块;再次:提练学时单位的核心概念,把握全局性理解框架体系。第四:统筹谋划,构建学科学习单位的目标链:研制总体的整体全程式目标;设计阶段的连续性递进式目标;形成具体的针对性弹性类目标。依据课标总目标、级段目标、单元目标确定学时目标、课时目标、环节目标;思考学养目标、跨学科协同目标、上位的核心素养目标;最后对学科素养、综合素养目标要进行分解、解读。在此基础上明确十点:衔切点、切入点、对比点、类比点、探究点、知识体系构建点、切入点、易错点、交汇点、拓展点。
素养目标表述五要求:
从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从学科三维目标提升到学科素养目标;采取一主二协同一渗透表述,即一个本学科重点要关注的学科素养目标,同时要关注协同其它学科要培养的二个协同目标,最后还要思考最上位的要积淀的核心能力、关键品质一一综合素养目标。;目标表述要恰当、具体、可测、分层;学生立场、学生明白语言表述目标。
维度4:教学目标链构建与运用
构建学科总目标一一级段目标一一年级目标一一单元目标一一课时目标五级目标链条;理清总目标与级段目标关系,年级目标与单元目标关系,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关系;重点做好单元目标、细化、分解,比如单元语文要素训练要分解到课时中去。
比如:语文学科目标链构建与实施。
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只界定了低中高三段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语文实践活动五个模块的级段目标,没有细划年级目标,同时它是保低目标,即保低不封顶,至于本校目标确立,这就要求学校教研组要研发制定适合本校的上述五个模块年级目标,再依照教参、学情制定上下册目标、单元目标,构建语文学科总目标一一级段目标一一年级目标一一本册目标一一单元目标一一课时目标,构成语文学习六级目标链,这样才能依标教学。若能依据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语文实践活动五个模块目标,开发系列模块+语文校本课程,组建语文学科课程群会更好!
部编新教材是双线结构:按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语文要素采取螺旋上升的体系。不同年级、不同单元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单元内部横向联系,每个单元由三部分组成,单元导语”明确语文要素“,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总结梳理语文要素。
因此各校在语文课标新修订版未版布以前,急需依学段、年级、单元要掌握的语文要素汇总成一个总表,同时最好把同一个要素也汇总到一块,利于语文教师整体建构新教材语文要素体系,利于教师对同一语文要素上挂下联,知起点,知今后为什么服务,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总之,分解构建语文目标链、汇总整合语文要素过程,就是对课标再一次学习解读过程,也是实现系统整本书备课、单元备课的有效载体,更是梳理语文教材编排线索、结构的过程,当然也是实现语文教材资源、目标校本化的过程。
维度5:备课时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的层级及教学视野
纵观一线教师日常备课时制定课时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五个层级:依据题目、内容制定,只考虑的是双基;照搬教参单元目标制定;把本节课知识放到整个单元知识体系中去思考,即单元目标+单元结构;把本节课知识放到该类知识过去学过什么、现在学什么、将来还要学什么的上挂下联的大框架体系中去思考,即领域体系+单元目标+单元结构;在大框架体系中围绕高观点、大概念、核心知识去建构。
维度6:教学目标与目标达成与测评
习以为常思路是,先确定目标,再确定学习内容,最后设置达标检测。而现在流行的拟向设计是先确定学习目标,再确定检测目标达成判断指标、依据,最后依据欲达成这些指标,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资源。我称之为以终为始的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达成路径即学程设计优中差学生不能一刀切。关注学生个性化学程设计,指导学生优化学习路径并提供给学生工具、模型和脚手架。
翻看教学案或听一线老师上课,存在主要问题有: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流程设计不照应,有的是目标有三条,而学习内容只有二点;有的是目标写了二点,而学习内容却有三点。另一点是达标检测题设计与目标,要么检测题与目标没关系,要么不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