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30日好像人们就迫不及待的提前出发了,可见假日的免费高速活动引导节日出游非常成功,国民的出游热潮终于战胜了对高速收费的恐惧,于是国民堵公路运动提前一天就开始了。我又暗自庆幸没有答应朋友参加这次“自费堵公路活动”。当然,朋友也不愿意五月一日参加免费的“堵公路活动”,于是取消了一周前原定计划。
一号是劳动节,因为手不好的名义,来了一位年轻朋友,于是,这个五一就跟年青朋友一起过了。说来也巧,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日,我不在意这个日孑很多年了。在青年人的帮助下,又拖回并装好了一张宜家的椅子。当然,我不想描写商场的人流,反正现如今买家具也跟买菜似的,东挑西拣,然后一卡车一卡车地往回拉。
劳动完了,还是没挡住出游的诱惑,最后选了一个能让自己承受堵车时长的景点------塘栖古镇。塘栖古镇,位于杭州市北部,距市中心远些,但离我家其实并不远,原来半小时的车程,开上一小时也到了,有点浪费时间慢慢来的味道。
江南古镇很多,模式大同小异,一条小河贯穿、两边是商住两用的堤岸,辟如周庄、乌镇、同里、南浔乃至新近的一些互联网小镇。所以,不大的塘栖能位列江南十大古镇之首,与它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使其成为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历朝历代以来,塘栖均为杭州市的水上门户。同时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也是浙北重镇,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花果之地、丝绸之府、枇杷之乡”。但它确实很长时间被人们遗忘了,我在猜想其缘由是否与大运河被污染有关,如今,知名古镇的水大多是绿绿的,而塘栖的水是和钱塘江水一样,黄黄的,大运河治理后与钱塘江是贯通的。
节日的塘栖,也逃不过比肩继踵的人流,然后,唯有逛吃逛吃,才能摆脱烦燥。在吃之前,还是要介绍一下塘栖景区的主角:广济桥。塘栖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自元代商贾云集,蔚成大镇,明清时富甲一方,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据现存的史籍记载,早在北宋以前,塘栖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打渔村,渔民们三三两两在此散居,在此晒网休息。直到元朝张士诚拓宽了官塘运河以后,人们沿塘而栖,小镇才初现雏形。到了明代弘治年间,广济桥的构筑使镇区两岸连成一片,这才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古朴苍老的七孔石拱桥,远看依然轻盈灵动,站在桥上,便可一览古镇全貌。桥的两边也建了石墩,和大运河上的拱宸桥一样,成了现代杭城北部的两个实用文物了。
下了桥,左中右三条巷道,满眼都是在买吃的和正在吃的人们,我也不例外,本来早上就留着肚子来的。粢毛肉圆是塘栖的名点,主料为鲜肉和糯米,像一个个雪白的糯米球,圆墩墩的,晶莹饱满。先买两个,尝了再说。传说清朝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江南,厨师们在匆忙地备菜中不小心把肉圆子掉入旁边准备裹粽子使用的淘好的湿糯米里面,顿时一颗颗糯米黏在了肉圆子上面,糯米像是镶在肉圆子里的珠孑一样,不好弄掉,最后只能小心翼翼地把那些做好了的肉圆子一个个全都扔进糯米里粘了一遍,让肉圆子全部都均匀地粘上了糯米,并一个个整齐排列好,放蒸笼上去蒸。当然,效果是令人惊讶的……吃着香喷喷的粢毛肉圆,眼睛还盯着两边铺子里的美食,脚步是慢慢前移的,前后左右都有垫被的,不用担心摔跤了。有些招牌还可令人会心一笑,似一阵凉风。
肚子似乎饱了,传统美食可观瞻而不可下咽了,视线里出现亮眼的新花招了 ------旋风土豆。在山东吃过一回,成功地将一个土豆卖到10元,今儿个到了南方,好家伙,身价又涨了百分之五十,15元一个,这耍酷的创新美食,还是要支持一下的~~ 下肚以后,自然中餐也免了。
民以食为天,吃饱了,按日常习惯,是下午茶时间,巧了,这杭州市余杭区的古镇,有个听苏州评弹的茶室,简陋是简陋些,本来么,出来就是轧闹忙,我有多少年没听了?不对,我小时候不爱听,压根就没现场听过!这一想,就订了座。时间,就是那么奇怪,曾经向往的事物,慢慢会变得淡漠而丢到某个角落,不翻箱倒柜便不再会记得;而有些不起眼的东西,慢慢会引起内心的好奇,激发出探索其存在的奥秘。所以,有时候所谓的创新,不过是改造了我们的已知,去实现我们的未知。
离开场还有一个小时,沿着水北街,有了现代元素的茶吧、小吃,再往前走几步,临近西端,发现了余杭方志馆。沿石板路往里走,看见两幢明清风格的二层旧宅,白墙青瓦,古色古香,清凉幽静。大概拥挤在街上的人不会想到这好玩的地方,要是有得喝茶,我大慨会坐下来的;要不是订好了茶座,我也会慢慢看的。记得奶奶是那个年代少有的识字的余杭姑娘,所以嫁给了杭州的爷爷;后来爸爸工作过的良渚化工厂也是属于余杭的;现在的余杭正在腾飞,已经是杭州的一个区了,我没有理由对它不感兴趣。相传始皇东巡会稽,舍舟航于此,是以为名“禹航”。在这里,我可以看到曾经的杭州,曾经的江南水乡,可惜这次只能把停留的时间压缩在一个小时之内了。
重新穿过鳞次栉比的商铺,到茶室,说书人刚刚开始,茶室座无虚席,台上是一女子单档,嗓音略带沙哑,脸型宽大,弹着三弦,說的是旧上海滩的江湖轶事。三弦弹罢,放在台面上,又从台下左手边拿出琵琶弹上一段,偶尔收放一下手中的纸折扇,扮条汉子,我大概也不会怀疑她的性别。一会儿,服务员来泡茶了,传统绿茶喝法,我今儿个也不能讲究只能将就了。然而,茶在玻璃杯中足足舞蹈了二十多钟,尖尖细细的嫩芽带着轻盈曼妙的身姿从水面慢慢沉淀到杯底,开始群舞,后来独舞,还有托举和双跳,我看入迷了,台上说书人的声音,只是偶尔飘进耳朵。然后茶叶由嫩绿变成嫩黄,水面上还有漂浮的茶叶,我只能吹一下喝了,入口的茶叶,按考究的规矩是不能吐出来的,我试着嚼嚼吃,毫无苦涩味,一点都不难下咽,怪不得倒茶叶的时候,小二有点吝啬,我要求多倒点,他说他的茶叶很好的。我突然觉得今天赚到了,普通的茶水价,喝到了上等好茶。甜甜的回甘在口中,评书似乎也格外好听了,尽管我是外行,只熟悉几句常规旋律。
于是,我出乎自己意料的,听完了上下两场。结束的时候,店小二告诉我,这是当地产的白茶。
塘栖古镇的另一个亮点,就是皇上的赞誉了。乾隆御碑位于水北街原杭州水利通判厅(添设府)内。至民国初,府址被毁,而碑尚存,崇裕丝厂首任厂长卢锦江建私宅时,就将碑砌入墙内,幸以保存了下来(咱就不计较这是否属于贪污国家财产了)。乾隆御碑通高5.45米,其中碑额高1米,宽1.5米,额上刻有双龙戏珠的浮雕;碑高3.35米,宽1.4米,厚0.5米;须弥座出土高1.1米,宽1.8米,厚0.8米。碑正文429字,款10字,碑文四周镌有云龙纹。
御碑的内容是乾隆十六年(1751),弘历帝南巡,查得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皇粮情况,苏皖两省积欠额巨,而浙江省未予拖欠,为表彰浙江省,特免去地丁钱粮30万两,将“圣谕”刻于石碑,晓谕官民。这是塘栖的荣耀,也是余杭的荣耀,更是杭州乃至浙江的荣耀。
大概是很久没写简书的缘故呢,还是塘栖古镇一天的信息量太大,五一太闹忙,叨叨了一下午了,就此搁笔吧,顺便再透露一个信息,在南街也有肯德基和星巴克可以休息就餐。别的景点就留待下回介绍了。
当然,最近正是塘栖琵琶当季,去那里买,又甜又便宜,我肯定带回来不少,要吃的,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