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东岳先生的思维方式、象形文字字义的来源、思维方式的分化、西方哲科体系的产生4节课,边湖边散步边听,然后反思挺多。
1、现代人到底要什么?慢即是快,快即是慢。这句大道至简,可自己仍与现代80%的人一样忙碌,被动生活。要反思,古代人信息量少,集中所有精力去处理该做的事,才有了我们远古源源流长的文明与发明。他们的智商几千年的发展,不亚于现代人。而现代人如此快速、大信息量同时去处理这么多事情,以为所谓的快、全,真的就能研究到本质、探到根本吗?
2、科学与技术,真的是促进社会的正向发展了吗?这句值得再辩论再反思。几乎很多的现代技术,看似提供了便利,但便利的背后呢?又牺牲了多少资源、环境,这些便利,又给现代人带来了多少真正的价值利益,这些价值利益的循环,真的是让人类保持一个良性循环吗?比如汽车,造汽车要花费多少精力与资源,要造钢、设计、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的工序,带来了便利,但又造成了多少污染,甚至造成了多少交通事故?
3、现代与古代,其实没有孰发达与不发达之说,只是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古代人慢、简、极致,但这其实又是符合人的身心健康的。因为慢,因为极致,才产生了史完前列、难以企及的文学与思想巨著,如史记、资质通鉴、四大名著,才有了伟大的四大发明。那个时代的人,文言文复杂、象形文字看似一个字、一个音节简单,但其寓意却深远。反思我们现代人,我们的文字看似简化了,文字多了,但其思维体系与深度,其理解力,真的难以达到古代人的高度。
4、中西方文化,其实也一样,没有谁好、谁坏之说,因为文化与知识都有遮蔽性,只有文化与知识相交流、相碰撞,才有了对比,也才有了众说纷纭。所以中国文化(农业文明)受西方文化(工商业文明)的冲击,确实没落了,但一驾马车跑的太快,过度了,到顶峰了,是不是该放慢速度,该有下坡路了?周期波峰理论,也是万事万物发展的一个规律。尤其工商业快速发展,带来环境与资源的巨大破坏、对人身心健康的破坏,也许这次全球疫情,正是过快之恶果之原。
5、从个人来说,要反思,这几年东看西看,表面上是看项目、换项目。但背后的底层逻辑呢?每天信息量充斥,诱惑太多,社会生存压力大,导致自己与80%人一样,希望在一个项目上能快速看到起色、持续变现发展。但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今天的中国,信息量与信息公开度非常透明,每一个项目要想立本,在竞争无序的市场环境中,仅凭一已之力,谈何容易?因此,低端重复,努力了,但资源、资本、产品、市场、团队、运营、服务,这些体系化的运作,你具备吗?你如不具备,为了生存,小打小闹赚点辛苦小钱,也就是必然的。
6、现代绝大多数人,我们追求结果,看重精神与物质的结果,但如只是一昧地追求结果,会特别痛苦、特别急躁过程。导致心浮气躁,欲速则不达。这个不行,换项目、换路径,但低端重复,浪费的时间与精力,却是时间再也买不回来的。在急躁中,失去心智与健康。
7、最喜欢什么,最擅长什么?尝试总结与思考,确定后就去做。透过哲科体系,庞大的信息量,我们每人每天只有24小时,也是最公平的24小时。不是所有的你都能做?你都能干出成绩?专注你最擅长、最喜欢的,注重过程,在做的每一天,积累,看到自己的变化与进步。主动、自律,如被动,时间与信息,永远推着你惶惶终日,一无所成。生命只有一次,最贵的是时间,在哲科、大道至简的道道中,时刻要反思,如何主动、如何积累自己的智慧与成果。
8、理论与实践,并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做不了那么多实践,包括爱因斯坦、达芬奇等非常多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是在非常年轻时,极有了伟大的发明与创作,他们如此年轻,难道其思想与发明,都全部一一实践了吗?No!透过先人、透过史书,去总结其道、其哲学智慧,寻找个人、家庭、企业的发展之道 ,才是王道。少思多行,只会重复犯错。
9、每天要有不同,东岳先生最后谈到,我们的思想进步即是要有不同的声音,与其他人不同、与原有的自己不同。是的,人类最伟大的生存发展之道 ,即对未知的探索,如每天信息一样、思维一样,人会乏味空虚。低端索取物质粮食,却不能去成就精神文明的创新,岂不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与资源。
10、时间是最贵的,主动、自律,找到自身最感兴趣的发展路径。学了那么多,做了那么多,写了那么多,是不是该整理一下,构勒出自身的思维逻辑、架构、接下来的发展路径。从容驾驭自己的人生,少听80%人的声音,听哲学家、思想家的著作,去探索自身的未知、自身难以企及的思维与能力。
做到了,即是你要的状态,你活着每一天充实的状态,过程如此,结果也不会差到哪去。在做的过程中,将你整理的思想智慧,应用于社会某一个需求中,自此,良性循环发展个人、家庭或企业的一生。远离繁杂,专注哲科、总结先知、探索未知!
20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