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安分?和平?
并不,对于人类来说,长久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只是奢望。不同的喜恶和性格造就了个性鲜明的个体,也正因为个性,让我们对一切产生了看法和分歧。
人类拥有个性,该多么孤独啊,但人们又夸大了个性,以至于对未知充满反抗。
现在,又有了这么一群特殊的人。他们遭受了辐射伤害,变异成可以读懂别人想法的“另类”,脸上都有类似胎记的标识。普通人看到他们如同瘟疫,一方面对这些异类产生了厌恶,一方面又害怕他们阅读自己的想法。
尽管当权者对这种社会矛盾很是头痛,但看到了读心人可以利用的地方。
在这个后现代时期,高度发达的科技,和美丽摩登的街景,已经随上一次人类互相大动干戈而灰飞烟灭了,整个城市已经变成了印度/中东风格,到处扬着黄色的尘土,浑浊的光线,破烂的碎布。
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什么能有效地监控人民,掌控人民了。但现在,读心人可以弥补这个空缺。没有质疑,没有暴乱,稳定的社会就在眼前。权力的最高渴望之一,就是俯首帖耳的社会。
我们不止要知道人民在做什么,还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你们的自由,远没有我的安全感重要。
II
在当权者眼中,这种和读心人合作的关系就是完美的互惠互利,民众排斥读心人,现在当局可以保证你们的安全,条件就是用你们的能力帮我控制社会,各取所需。
对于人民来说,曾经身边的亲友在灾难之后变得令人不知所措,现在又成了当局的工具,而那个费尽心思想钻进每个人脑里的老大哥现在得逞了,双重挤压之下,人民脑海中的几种解决方法显而易见。
读心人在辐射中因祸得福,没想到这时候却受尽排挤和利用,其他时间只能开妓院,任由普通人进行意淫,再强迫读心人进入别人的脑子里,饱受侵辱。
在恐怖气氛中,一位神秘的科学家造出了可以屏蔽读心的面具,并免费送到普通人的家门口。当局打开的大门又被关上了,而社会地位尴尬的读心人再次受到了撼动。追查制造者成了当局和读心人的头号任务。
当局的抓捕和监禁,对戴面具的人来说不过像坐公交一样索然无味。真正心惊肉跳的是读心人的审讯,只需对上眼,读心人就可以一脚踹烂思想的防卫,深入每个人思维的所有边角。
接着当局在内部快速传播资料,读心人的思维可以互相连接成网络,迅速同步资讯。很快,当局代表人和读心人代表人搭档摸出了面具制造者的真身。
面具制造者和当局加读心人的对峙显得毫无悬念,但制造者仍执着于守护人类最后一块净土:
“唯一存在的自由独立的国度就是我们的思想。”
读心人代表在最后一刻发现,这位当局代表人搭档在脑中早已经形成天然的屏蔽面具。白色恐怖摧毁了一道城墙,却发现世界悄然竖起另一道更高的城墙。
III
以上来自新剧《菲利普·狄克的电子梦》,菲利普·狄克小说的改编剧第一集。每集剧情各自独立,都改编自菲利普·狄克的短篇小说。
菲利普·狄克,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大量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和剧,如《银翼杀手》和《高堡奇人》。作品中充斥着政治和宗教的冲突,大量探讨党同伐异的人性和自由的渴望。
第一集《面具制造者》保留了原著中冲突最强烈的白色恐怖情节,即当局和民众的冲突。将读心人的冲突拔出台面,扩大了剧情叙述。
IV
菲利普·狄克用他的小说论证了,人是一种不安分又脆弱的生物。自人类能够思考以来,当权者与民众的对峙便一刻不停,人与人间充斥着互不信任。即使没有这种对峙,冲突游戏对人来说也永不厌倦,人们总能找到新的矛盾点,对新归类的人进行排斥。剧中的读心人更成为一种放大的标本,我们可以感受到放大的恐惧感,以至于对新鲜事物和强大事物都报以否定态度。
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我们带来了危机感和莫名的焦虑。人类从古代屠杀灭绝其他人种,到现在互相讨伐,出现各自为营的局面。个性产生了某种孤独感,而这种孤独让我们,像极了在黑暗房间角落里握着厨房刀的孩子,盲目劈砍沉默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