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刚刚打开这本书我是很不相信的,但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以信其无,如果通过这本书可以稍微改变一下我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的坏习惯的话,那就是万幸了。
所谓的“共振阅读法”就是让自己与作者所写的这本书之间产生共鸣,从而引导出自己内心的声音以及被隐藏起来的才能。据说只要掌握了这个阅读方法,你就能做到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每天轻轻松松地看完一本书,一年阅读超过300本书都将不再是问题。我暂且持怀疑的态度,继续往下看。
一分钟呼吸,帮你集中注意力
瞬间集中注意力的一分钟呼吸法:
1.请留意丹田部位往下约三指的位置;
2.缓慢地让气息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能发出声响;
3.缓慢地用鼻子吸气,同样地,过程中也要能发出声响;
4.一吐一吸算作一个循环。用一分钟的时间反复进行这个动作。
为此,我们必须对“阅读”这件事有一个新的认识。
这种新的认识就是,将“阅读”分为“用眼睛看”和“用头脑思考”这两大部分。
我们对于自己目光所及的事物,都会进行下意识的判断。相较于视野辽阔时的“眺望”动作,我们在看文字时则会有意识地去“看”。在“看”的过程中,有的人速度会很“缓慢”,有的人则会很“迅速”。
“用头脑思考”这一块,也可以分为“迅速的”和“缓慢的”两种情况。我们首先会获取文字传达的信息,然后再结合自己过去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思考,从而理解文章的意思。
二、即使不从头到尾读完,也没问题
进行第一遍阅读时,要减少我们的“需求”,并且通过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来增进我们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不要想着从“通读”一下子就过渡到“熟读、精读”的状态!
三、国外电影的字幕与“阅读”之间的关系
第一遍阅读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看”上,先让自己对书中的信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从第二遍开始,有侧重点地去阅读,只需要将焦点集中在自己所关心的信息上即可。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
四、一上来就看目录?或许只会适得其反
如果你想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自己想了解的信息的话,那么最好现在就改掉“从目录开始看起”的习惯。
一上来就看目录,这从认知科学、脑科学的角度来说,将会适得其反。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最初通过看目录,会让大脑形成“固定思维”。
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视角”。你的视角决定了你想要了解的信息。
如果在阅读的一开始,就已经顺着作者的视角,对书的内容产生了“固定思维”的话,那就很麻烦了。
五、获取真正想了解的信息必须要做的事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受作者意图的干扰,以和作者进行平等对话的姿态,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自己真正想了解的信息
六、细学“共振阅读法”
支撑“共振阅读法”的5条假设:
假设1:在接触到书本的一瞬间,身体就能获得信息。
假设2:无论用多快的速度翻书,大脑中都会留下信息。
假设3:大脑会试图思考这些信息的含义。
假设4:阅读时所处的不同立场,也会使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发生改变。
假设5:以故事情节来阅读的话,能加速我们对内容的理解。
实验一:拿到书本的一瞬间,身体发生的变化
1.在挑选书本之前,先做身体前屈动作,看看自己的双手能距离地板多近;
2.挑选一本你打算阅读的书籍;
3.拿着这本书,再做一次身体前屈动作。
虽说人与人之间会有一些差别,不过一般来说,对于自己所熟悉的书籍,我们的身体肌肉是会呈现放松柔软的状态的,而这也会让我们的前屈动作变得更容易些。
反之,如果是让我们觉得读起来会有难度的书本,则会让我们的肌肉变得僵硬,前屈动作也变得困难。
实验二:用1分钟的时间翻阅书籍
1.用1分钟的时间翻阅先前在前屈实验中所使用的书籍。
2.拿着这本翻阅过的书籍,再一次做前屈动作。
确定阅读的目的,提升阅读速度与记忆力
实验三:对“目的”的实验
1.将本书打开在这一页上,然后浏览文字。
2.在浏览文字的同时,在头脑中想象你现在所处的空间。
3.回忆一下,现在你所处的空间里有几个“红色的物品”。
4.想出来之后,在大脑中数数量,然后再用眼睛环视一下周围来加以确认。
5.通过眼睛确认之后,轻轻地闭上眼睛,然后再次想象你当前所处的空间,并且回忆其中有几个“红色的物品”。
6.想出来之后,请慢慢地睁开眼睛。实验四:想象作者就坐在我们面前
1.尝试着去想象将要阅读的这本书的作者就坐在自己面前。
2.面对这个作者,假如你能向他提问一直困扰你的事情,你会问些什么呢?
3.在阅读的过程中,想象自己是在与作者进行对话。
共振阅读法中的5步共鸣
步骤0:接触书本,明确自己的目的。
步骤1:通过随意翻阅,让大脑“下载”信息。
步骤2:在三栏表格中绘制曲线。
步骤3:从曲线中感兴趣的那一页上摘出单词。
步骤4:凭着感兴趣的单词,带着问题去阅读。
步骤5:基于从这本书中所获得的想法,制订出行动计划。
需准备的物品
·想要阅读的书籍
·白纸一张(A4纸或者笔记本用纸即可,首先要在纸上画出“三栏表格”,或者使用本书后附的“共振地图”)
·笔(推荐准备12色的彩笔,这样能有许多颜色可供使用)
七、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随时随地都能记住阅读的内容
1、在电车上也能读完一本书
原本要用一个月才能读完一本书,现在通过一张纸,用20~30分钟就读完了。所以,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来进行阅读,让自己保持阅读的习惯。
2、利用午餐时间来阅读,一年能看250本
利用午餐时间进行“共振阅读”的诀窍,有以下几点:
·营造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间。
·选好阅读时的背景音乐。
·准备一个消噪耳机。
·准备一个心仪的笔记本或者便笺纸。
·将阅读的时间限定在20分钟以内。
3、晨读
4、怎么做才能记住读过的内容呢?
通过微小的“输出”,让自己不再忘记
要想不忘记读过的内容,让其永驻我们的脑中,必须重视大脑的“输出”作用。
实际上,“共振阅读法”所能做到的,不仅仅是向大脑“输入”信息,同时也能产生一些“输出”的内容。
·尝试向别人介绍书的内容。
·将书的封面和自己绘制的“共振地图”,发到社交网站上并附带简短的书评。
·填写并寄回书中附带的读者回执。
·在博客上简单地介绍这本书。
·时常回顾自己绘制的“共振地图”。
·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抄写下来。
·尽快将书中所讲的内容付诸实践。
·随意翻阅后,让自己早早地睡去。
·分散式学习,即知识不可能是一夜间获得的,而是会分成几次来进行学习。
·变换方法学习,即重复学习是错误的,应变换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要想今后能够回忆得出来,则需留有“明显的线索”。
不要只是“为自己而阅读”,还可以想着“为他人而阅读”。从与他人分享的角度出发,你的阅读体验甚至整个人生都会变得不一样。
5、书评
当你进行“共振阅读”时,感觉自己想要写下些什么时,请随便写一点,就当作是“草稿”好了。
①首先尝试直接“放松”地打草稿
②在撰写书评时,要设想一个读者对象
③“放松”地进行整理
④在文章中加入我们自己的风格特点,并尝试大声朗读出来
6、参加读书会、学习会的三个好处
·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能从他人那里了解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7、让“输出”质量倍增,你要有个优质的睡眠
保证优质睡眠的4个诀窍
·睡前2~3小时内不要进食。
·临睡前喝半杯水。
·为了让身体放松,可以进行简单的运动(瑜伽或者冥想)。
·给自己一些简单的暗示,回想自己白天时的样子。
睡前和醒来的一句话,将能改变你的学习效果
八、想要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如何选书、读书?
从“通才”到“专家”,时代的要求变了
“跨界专家”,指的就是能够在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之外,再精通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即并非局限于某一个专业领域,而是通过各种跨界知识的积累,从而支撑起自己的专业性。
如何在短时间内撰写出专业的论文?
首先,他觉得要补充大量的知识,于是购买了十本有关“建导技能”的书籍,并用三天的时间进行“共振阅读”。
周末两天,撒网式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
1.思考拓展自己专业领域的目的
2.去大型书店逛逛
3.购买8本关于该专业领域的书籍,以及2本非该专业领域的书籍,这10本书中除了要有一般的专业书外,还要选择2本入门级的书、2本较难的专业书,以及2本与该专业无关的书籍。
如果你觉得这本书有价值的话,那就去投资,否则你就无法确定它是否真的有价值。我们花钱买书,也是对这本书的作者的一种尊重。
只用两天时间,让自己掌握专家级知识
通过“共振阅读”掌握专业性知识的步骤
①设定阅读的目的。
②将所有的书籍拍到一张照片中。
③随意翻阅所有的书籍,然后休息。
④找出“共振词汇”。
⑤从书中找出与之关联的内容。
⑥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⑦想出自己的“关键词”。
⑧利用这些“关键词”找到新的切入口(意见)。
⑨基于新的切入口,撰写报告或笔记。
准备工作
·购买10本与自己打算学习的专业知识相关的书籍。
·白纸(A4大小或者笔记本即可)。
·笔(推荐准备12色的彩笔,这样能有许多颜色可供使用)。
瞬间学会阅读管理类英文书籍的诀窍瞬间学会阅读管理类英文书籍的诀窍
①先读翻译版的书,然后在阅读原版书时与其进行对比。
② 阅读英文书籍时,注意搜集该作者的一些信息(主页、照片、维基百科等)。
③结合字幕来观看作者的一些视频资料。
询问自己3年后的你
·Who(谁)和谁在一起?
·Where(场合)在什么样的场合?
·When(时间)3年后的几月几日?
·What(做的事情)在做什么?
·Why(原因)为什么要做那件事
·How(方法)怎样做才能实现?
10年后的你
·Who(谁)和谁在一起?
·Where(场合)在什么样的场合?
·When(时间)10年后的几月几日?
·What(做的事情)在做什么?
·Why(原因)为什么要做那件事?
·How(方法)怎样做才能实现?
我承认我产生了一种自己进步的错觉,而且我认为在此期间我做到了足够的专注,打破了我自己专注时间只有20分钟的极限,并且做了一份比较详细的系统的笔记,也许我对“共振阅读法”还不能够完全掌握,但是只要坚持并且付诸实践,将会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