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隐于辽阔的时光》的作者艾平的缘分,始于2021年的一次工作接待。彼时,她作为作家采风团队的一员前来,而我有幸参与接待事宜。能够和心仪已久的作家们近距离接触,对我而言,这无疑是从事旅游工作的一大珍贵福利,内心常常暗自欣喜。
我从不觉得这样的陪同工作枯燥乏味,或许正是因为始终怀揣着崇敬与热忱投身其中,我收获了许多工作之外的宝贵馈赠。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呼伦贝尔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的艾平女士,曾获百花文学奖散文奖、华文散文奖、《人民文学》游记文学一等奖、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冰心散文奖、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等奖项。人品令我敬佩,文采卓尔不群,令人感佩。
那次见面后,我们虽未频繁联系,但这份缘分却在时光中延续。2022年初春,我惊喜地收到了她的礼物——艾平亲笔签名的新书《隐于辽阔的时光》。收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在购书网站又买了一本送给挚友,满心期待能与她共享这份美好。
初次见面,艾平便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圆润的脸庞总是笑意盈盈,一举一动都散发着和蔼可亲的优雅气质。对身边人所做的点滴小事总是会诚挚地道谢,表现出了深厚的修养。
相处几天后我才发现,在她温和的表象之下,潜藏着蒙古血统赋予的豪迈与才情,恰似草原上看似平静却蕴含无尽力量的河流。
收到这本书时,我没有即刻翻开阅读,而是精心挑选了一个静谧的午后,点燃一支香,沏上一杯茶,让自己的内心全然沉静下来,才缓缓翻开书页。没想到,这一翻开,意外与惊喜便如汹涌浪潮般扑面而来,令我沉醉其中、难以释卷。
究竟什么样的文章堪称绝佳?大概是能引发强烈共鸣,唤醒内心激情,激发无限想象,像推开一扇窗,展现出陌生而迷人的美景,驱散眼前阴霾的文字。在阅读《隐于辽阔的时光》这段时间,美好的阅读体验让我沉醉其间,仿佛被作者用文字牵引着,走进了那片我原本陌生的、辽阔的草原世界。
当我合上书本,不禁长叹:怎么这么快就看完了?我还意犹未尽呢。很多阅读时的感触稍纵即逝,好在我在阅读过程中及时用笔记下那些或稚嫩、或有趣、或令自己感动不已的瞬间。我将这些感悟按不同主题分类梳理,让思绪更加清晰。
这本书让我看见了大草原的自然之美:“翻开书页,草原的气息如春风拂面般扑面而来,这香气里有春天青草的鲜嫩,裹挟着生命初绽的蓬勃;有夏天繁花的馥郁,弥漫着热烈生长的奔放;有秋天手把肉的醇厚,承载着丰收的满足与喜悦;有冬天白雪的凛冽,蕴含着万物蛰伏的宁静。”在《黄狗谢尔的孩子们》中,作者对草原四季的细致描写,让我真切感受到草原自然的独特魅力。
这本书让我感受了艾平用笔倾情描写的人物精神:“那些坚韧的草原人,是真正的精神贵族。”在《你做的鞍子在说话》里,制鞍匠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展现出对文化传承的执着;《锯羊角的额吉》中,额吉面对生活困境的乐观豁达,体现出草原人骨子里的坚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草原精神,让我深受触动。
这本书让我感悟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俄罗斯来的丹顶鹤》一文,讲述了丹顶鹤在草原栖息繁衍的故事,人对丹顶鹤的呵护,丹顶鹤与人的亲近,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这种和谐深深打动了我。
这本书让我体味到了家乡情怀:“如果说旅游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去往别人待腻的地方,那么文人和旅人截然不同之处在于:即便他们也欣赏别处风景,但最美的永远是家乡!”艾平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呼伦贝尔的热爱,这种情怀让我深刻体会到家乡在每个人心中无可替代的地位。
艾平在书中所发出的种种感悟于我而言既陌生又新奇,但又充满了强烈的吸引力。这本书的名字足以勾起任何一个向往大草原之人的好奇心。享受完这场文字盛宴,我心满意足却仍意犹未尽,思绪如风筝般在草原上空自如飘荡,透过作者的视角认识并欣赏这片名为草原的美丽土地。
若要推荐一本开卷有益的好书,我想,艾平这本献给家乡呼伦贝尔的散文集,定能满足你的阅读期待。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在她的文字中,领略到别样的人文风情与自然风光,收获一场丰富而深刻的阅读之旅。
“开卷有益”,感悟颇多。下期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