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苦咽甘,茶也
陆羽之前的时代,人们将“茶”字写作“荼”字,认为茶是一味药材。陆羽写成《茶经》之后,世人才对茶有了多方位的认识。可见《茶经》对后人的影响至深。
陆羽《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在茶文化史上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茶经》在《新唐书・艺文志・小说类》、《通志・艺文略・食货类》、《郡斋读书志・农家类》、《直斋书录解题・杂艺类》、《宋史・艺文志・农家类》等书中,都有著录。历来为《茶经》作序跋者很多,至今可见的有十七种之多。
在中国,社会文化根据自己的特性有选择地接受了陆羽《茶经》提供的茶艺文化的部分内容,茶的礼仪、程序部分最终大都进入到需要礼仪规范的宗教之中,和一部分民俗当中,留在文人士大夫和众多茶叶消费者中间的,是茶的清雅、芬香的享受,是精美器物的玩赏,是生命过程中体验与经历在茶中的印证与延伸,人们在其中更多的是享受舒适,即使有程序等,也是为了充分发挥茶的禀质,更多地享受茶饮茶艺的乐趣。
在日本,在韩国,及近年在东亚及南亚许多地区盛行、流风余韵拂及北美及欧陆的茶文化,都是在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下,逐渐发生的文化交流与传播。而茶叶成为世界三大非酒精饮料之一的成就,也是离不开陆羽的肇始之功。
对于古代绝大多数文人来说,修齐治平之下,没有绝对的理想;文章之外,没有可以称道的技能;道德、礼教之外,没有必须遵循的规范。在唐宋变革之际,个体意识开始觉醒的文人,也同时开始向社会提供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陆羽想要通过茶饮提供给社会的新的东西,是“精行俭德之人”茶饮行为的规范,这是他孤零的身世和遭逢乱世的经历之下所渴求的东西,他想通过茶叶、茶具、煮饮茶的规范化程序,提倡某种在道德、礼教之外的行为规范。
《纪异录》中说,陆羽幼年在龙盖寺时要为智积师傅煮茶,煮的茶非常好,以至于陆羽离开龙盖寺后,智积便不再喝别人为他煮的茶,因为别人煮的茶都没有陆羽煮的合乎积公的口味。幼时的这段经历对陆羽的茶事业影响至深,它不仅培养了陆羽的煮茶技术,更重要的是激发了陆羽对茶的无限兴趣。
陆羽青年时与贬官于竟陵的崔国辅“相与较定茶、水之品”也是他重要的茶事经历。与崔国辅分别后,陆羽开始了个人游历。安禄山叛乱后,陆羽与北方移民一道渡江南迁,一路考察了所过之地的茶事。与其交往的皇甫冉、皇甫曾、皎然等写有多首与陆羽外出采茶有关的诗。
上元初,陆羽隐居湖州,撰写了大量的著述,《茶经》是其中唯一传存至今的著作。
773年,陆羽应邀参加《韵海镜源》的编撰工作成为陆羽修改《茶经》的新契机。他在这一工作中能够接触大量的文献,有助于他在774年完成编撰工作后补充修改《茶经》中的部分内容,尤其是《七之事》中与茶有关的历史、医药、文学的文献记录。
凡煮水一升
酌分五碗
乘热连饮之
一杯茶一轮月,一块饼一家人
饮哲祝愿大家佳节圆满
精选红茶
精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