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的读书路

今天,天天打电话给我们,高兴地说:“妈,我们老师给我们列了高一的书单,里面大半你都让我读过了,这下只要整理一下读书笔记就行了。”胖贺在边上插嘴,这就叫“听了老人言,沾光在眼前”呀。天天连连称是。

想起让天天读书的经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初为人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最初,我觉得读书就是要读名著,从天天上三年级开始,我就不再买绘本,而是塞给她《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四年级开始让她读《简爱》和莫泊桑,现在想想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怎么会对这些感兴趣。天天就开始排斥读书了,每天读书写笔记都像是上刑场一样,找各种理由推脱。

这时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说让孩子读书是有阶段的,童年时应该让她读她想读的,喜欢读的书。不要过早地接触太艰涩名著,否则会让孩子排斥读书。

这篇文章一下子点醒了我,我开始调整天天的书单,让她自己去挑选她想读的书,于是我家书架上开始有了杨红樱系列,笑猫与马小跳成了我俩聊天的主要内容。再到后来的曹文轩的书,不过我向她推荐沈石溪,被她拒绝了。

也不再强求她写读书笔记,只建议适当做些批注,隔几天和我交流一下读书感受,这样读书不再是作业,而变成了休憩的方式。每天不用督促,写完作业,直接就拿一本书读去了。

上了中学以后,时间开始紧张,除了老师要求必读的书籍之外,我不再给她定要求,只是大量往家买书,龙应台的,余秋雨的,大冰的,福尔摩斯,还有各种经典名著以及畅销小说。放在书架上,让她自己选,自己抽时间读。后来发现,天天和我一样,兴趣很广泛,大部分书籍都喜欢,只不喜欢读外国名著,每次挑书都把那一排跳过去。我也不管她,随她吧。这读书就像吃饭,你老让她吃她不喜欢吃的,会厌食的。

说实话,读了这么多书,我并没有发现天天有什么超出别人的地方,不过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浸润自己的心灵吧。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嘛。



附上今日读书所得:

今天读《中国哲学简史》31--38页

1.第一个试着给百家分类的是司马谈即司马迁之父,在他所写的《论六家要旨》中,把以前几个世纪的哲学家划分为六个学派:阴阳家, 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第二个是刘歆(刘向的儿子),他首次试图系统地追溯各家历史的起源:

他认为周朝前“官”"师"不分,某政府部门的官吏同时就是与这个部门有关的一门学术的传授者,这些官吏是世袭的。所以当时只有官学,没有私学。

周朝后期,王室丧失了权力,这些官吏也丧失了职务流落各地,他们就转而以私人身份教授他们的专业知识为生,于是他们就不再是官,而是私学的师变成了职业教师。

孔子说“礼失而求诸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周朝实行分封制,国家内的土地再分为许多采邑,每个采邑各有其封建主,都是国君的亲属,他们既是领土的政治,经济的主人,也是居民的政治经济的主人。他们是"君子”其字面者则是“国君之子"。

写一个社会阶反是“小人“阶级,或曰庶民,这些人是封建主的农奴,平时为君子种地,战时为君子打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5,359评论 1 16
  • 我甚至连呼吸都封锁了 我甚至连心跳都不要了 我甚至把骨肉都抛弃了 我甚至把黑夜都赦免了 我甚至原谅了岁月在我身上的...
    明子的世界阅读 332评论 2 10
  • 2018-7-21 感恩日记 感恩周末的到来,让劳累了一周的人们可以安顿下来,放松身心,享受周末的休闲时光! 感恩...
    种子高手阅读 99评论 0 0
  • #借梗# 我喜欢下雪 一下雪 苏州就成了姑苏 是千百年前蓝湛问灵之时 那含光君 今日我问你 君待何时与我相遇. ——唐楸
    唐楸大人阅读 19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