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与现行模式对教育的影响——《吾国教育病理》之反思

许久未对这一阶段反思了,一来生活无趣,二来没什么输入,也就无法反思与输出。

近来在读郑也夫的《吾国教育病理》,加之一年一度的高考令整个国家都跟着紧张起来,因此,对教育有些关注。那便聊聊教育吧。

暂且不从大的方向入手,从我遇到的三个案例着手:

闲来无事,我接了三个学生的家教工作。由于是家教,与家长沟通的机会比较多,并且更容易接触学生的家庭环境。而这三个学生,正好在不同程度上代表了国内不同阶层的学生境遇。

案例一:T同学

T同学:这是我接到的第一个学生,一年级,性别男。性格十分文静,话不多,乖巧听话。跟T相处了一个多月,这个孩子有很强的自律性,一开始上课中规中矩。老师说什么他做什么。由于我的教学以尊重学生自我发展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我常运用游戏和沟通等方法激发学生。T同学游戏做多了,和我熟悉了,自然而然表现出了孩子气的一面。时常会跟我流露出不敢在父母面前表现出的一面。

比如一次上课,我发觉T很不开心,对互动都心不在焉。我便停止了教学,问他发生了什么。

T同学弱弱地跟我说:“今天下雨,老师让同学站在操场里,自己打伞。”

我:“你淋雨了,所以不开心吗?”

他:“嗯,不要告诉爸爸!”

······

我在每次上完课后,都会将课程内容和T同学的表现发送在微信群里(群里有T的父母,助教,T和我)。几次之后,T悄悄告诉我不希望我把上课的情况告诉父母。

家庭教育:T同学的家庭教育很到位,父母的学历也很高,属于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为其提供了很好的资源,课余为他报名了乒乓球和钢琴特长班。雇了家庭教师(我)为他培训英文口语,也有适当的娱乐时间。T的父母对T同学的各项要求都很合情合理,并非一贯的填鸭式教学。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适量添砖加瓦。

感受:T在父母面前是个很有韧性的孩子。父母为他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使他养成了很强的自律性,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是一个让人省心的孩子。

但T的情感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有意识地做着父母面前的“乖孩子”。只要适当给他空间,孩子气的一面立马展现出来。

总的来说,T同学来自知识分子家庭,家教严谨,自带儒雅气质。学习和自控能力很强。但这个孩子时常心事满满,真实的一面需要耐心挖掘。


案例二:P同学

P同学:P是我接触到的第二个学生。他是一个初一学生,性别男,学习成绩很差,基础为零,学习习惯不良,没有自律性。爱读网络小说,爱看电视。目标不够清晰,动力不足,注意力分散,没法集中。性格上P同学属于开朗一类,但深入接触下来我发觉P同学情感被压抑较多,极不自信,缺乏信念感。

家庭教育:P的父母经商,经常不在家,因此p的家庭教育不是很到位。幼时跟着父母常年辗转各地,P同学的基础教育非常差。目前母亲非常苦恼他的成绩,经常给他换补习学校,东学一点,西学一点。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在没有抓住重点养好学习习惯的情况下,P同学的母亲还为P报了各种特长班,周末不仅辗转于补习班,还忙着奔赴特长班。

感受:与p同学接触下来,感觉这是个非常让我棘手的孩子。他其实很聪明,同时也很会“装”,老师及父母面前,他非常听话。但是,一旦下了课回了家,便“原形毕露”。作业中有一项是他每天必须微信语音读英文给我听。 然而每天都必须要我催他,他才会慢悠悠地完成作业。 不仅如此,上课时经常不是忘带作业就是带错作业。其实这些“小伎俩”我都明白。但我很不愿意利用父母的压力威胁他学习。因此我一直在与这个孩子周旋,试图与他拉进距离,建立联系。一个月的“周旋”下来,身心俱疲。

我与他的母亲接触也很多,P同学的母亲是一个繁忙的上班族,父亲经商,经常不在家。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方法基本靠吼。从p的母亲身上,我发现了p同学的问题所在。

首先,P的母亲在情绪处理上,控制力很低,或者说她并未意识到应该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绪。第一次课,去到P家,上课中途休息,P的母亲就在孩子面前跟我吐了一大堆苦水。P很尴尬地回了房间。甚至到了上课的时间,P的母亲依旧滔滔不绝。在p的成长过程中,p母亲就这么一直向孩子输送着焦虑等负面情绪。在别人面前议论自己的孩子从不回避。如此一来,P同学开始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从不会将自己的困惑告诉家长,遇见难题也不会问老师。因为,他得到的情感反馈一直都是负面的。

其次,在抓重点上,P的母亲没有一点重点意识。她只知道要不停地为孩子输送知识,不管是书法,英语,舞蹈,数学只要孩子去上课就行。在她的想法中,没有重点。这就造成了样样抓,却什么都无所成的情况。 在发现P的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问题后,我多次提醒P母亲,成绩是次要,首先要将P的行为习惯建立起来。但P母亲依旧要求P每周辗转于各种特长班,补习班。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也与此息息相关。

最后,P的母亲没有立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p的母亲缺乏自我立场。这家说这里好,便把P推进去。那家说那里好,又将p领过去。最近,P由于成绩是在太差,她的母亲准备转校让他复读初一。选择学校时,她问过我的意见。当时,她在高价进入市重点学校和私立住宿学校中犹豫不定。

重点学校是市数一数二的一所初中,教师负责,校风严谨,同学上进,若是能进去,自然是好的。而那所私立住宿学校我也曾了解过,广告打得好,对外宣称军事化管理,却在最基本的师资和升学率上打哈哈。与p的母亲商讨时,我发现她将p送入私立学校的愿望十分强烈。理由是她希望孩子能学会独立。可笑的是,P连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都没有树立起来,家长又强行将他塞进私立学校训练所谓的“独立能力”·······很可能到最后芝麻和西瓜都丢了。

在之后的交涉中,我了解到,p母亲之所以冒出一个训练孩子“独立能力”的想法来,是因为她有个朋友就职于该私立学校·······如此一般,我就全懂了。抓不住重点的p母亲听信了朋友的意见,无视孩子的基本学习能力和自控力,直接跳到独立能力,鱼与熊掌妄图兼得。任凭我如何劝说她理性思考,她也铁了心要优先培养p的独立能力。

行吧,我也无话可说。


案例三:W同学

w同学:这是我最近接到的一个学生。八岁,二年级,性别男。首先这个小孩情商特别高,高得惊人,他懂得如何让别人舒服地与他交流。面对自己的出错,他会立马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其次,他很会照顾对方的感受。在教学中我会询问学生的意见,w同学总说“老师只要你开心,我就没问题。” 在家长面前,w懂得如何表现能让父母开心。另外,w的见识非常广,我教他26个字母时,每说到一个字母,w都能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如我说到字母c,他便给我科普了“scp基金会”(一个有关于各种超自然现象、个体等等事件的系列作品。)说到P,他跟我说停车场的标志都是P(park)。说到字母Z,他问我为什么南航飞机的编号都是以z开头······w同学的问题之多之复杂,常常把我也问得晕头转向。

W很喜欢玩电子游戏,但他不是瞎玩,而是记住了电子游戏中的大部分细节。比如每把枪的型号,缩写字母的含义,课后他还绘声绘色地给我描绘了和外国人玩游戏的细节·······

给w上一节课需要花的精力十分大,一方面要跟着他发散思维,一方面又要及时将孩子的思维拉回来。我给w上课的同时,他也在给我输入他的知识。

家庭教育:在与w的家长交涉中,我意识到w的家庭条件十分富足。w诞生于前几年的赴港生产潮流,自出生就是香港户口。父亲对他的教育十分看重,教学前主动要求阅读我的教学计划(这是大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的一点。)在基础教育上,父母给他的自由空间很大,但是一点不含糊。值得注意的是,他与父母对话时,父母没有刻意使用“小朋友用语”,而是平等交流。

感受:首先,w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成熟,与他聊天时感觉不到他是个八岁的孩子。并且他明确告诉过我,不要将他当作小孩子看待。一次课后我准备奖励他动物贴画,(用动物贴画哄小孩子时我屡试不爽的招儿),没想到他一脸拒绝,礼貌地告诉我:“老师,你不用给我这些的,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我在尴尬之余,满脸震惊。w希望别人将他视为大人,在许多方面展现出超乎同龄人的成熟。

其次,w的表达能力是十分厉害的,在父母面前,他踊跃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他知道如何表达能获得父母和众人的欢心。妥妥的一个“小人精”。按说许多孩子到了叛逆的年龄,有很多悄悄话是不与父母说的。但w相反,他不仅能表达,还能用使对方愉悦的方式说出来。这是这个小孩儿非常厉害的地方。

最后,说到w的学习能力,由于没有接触过英语,这个小孩语感差了一点,但是十分努力。学习起来比较轻松,理解能力也很强。奇怪的是,游戏中他的好胜心并不强。他更重视大人的反馈,不管是玩游戏,还是课堂表现,你在观察他的同时,他其实也在观察你。



每周末辗转于三个小孩之间,让我感触很深。教学最轻松的是T同学,最累的是w同学,而p同学让我最没有办法。我不只是教书,同时也在与三个完全不同的家庭交涉。在感受他们的家庭教育的同时,我也在不停回忆我接受的教育,以及反思我的教育观。

由此,我开始思考两个问题:

1、如今,一个孩子的教育成功与否,与父母所处阶层是否有所关联?

记得有一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说出了当今家长们的最大痛点:

“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此话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人们渐渐意识到,“寒门出贵子”的时代已然过时。在这个拼资源拼背景的时代,起点大不一样,终点又怎能公平?

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很珍贵,毕业以后进入重要且高薪的岗位。由此完成了阶层跨越。尝到了甜头或者看到了甜头的后辈们也开始寻求通过教育完成人生蜕变。同时国家大力扩张教育,一时间人们对应试教育趋之若鹜。大众失去了理性判断,把孩子“砸”进去接受应试洗涤十来年先。

然而,原先通过教育走向上层的人数量已经饱和,占有优厚资源的后代子孙们在起跑线上已经甩了其他阶层几条街。阶层越级越来越困难,常常出现寒门学子努力到达的终点,却只是上层社会学子的起点。

近来读到郑也夫的《吾国教育病理》,作者从宏观上作出了对现代教育弊端的分析。

在文中,作者表明教育的扩张在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上并不乐观:

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较好地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以后这一作用何以削弱了呢?因为生物世界的特征就是博弈。一个制度建立初始与其延续过程是大不相同的。初始时大家都天真无知地面对,其后则是精心策划各自的策略,以求成为现存制度中的适者。大家都要策划,当然是权势阶层更有办法。这是人类社会的通则。中国的特色是,在博弈中,我们的政策缺乏弹性,几乎没有作出任何调整,且严重偏袒权势阶层

郑也夫提到,在家长们追求应试的现象中,应试只是中国教育的病象与症状,而军备竞赛才是病灶与病原。

一旦挑选人才的标准极大地倚重考试,考生、家长和学校就会将注意力聚焦于考生,从而将能力的培养,局限为考试能力的培养。

而这场竞争中的弱势——底层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就会逐步陷入追求高等教育的怪圈。而背景强大文化程度高的家庭,却能在利用应试教育的同时跳出这个怪圈。

一句话概括,即: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到如今,教育的成功与否,已不仅仅局限于占有的物质资源了,更多的是拼父母的资质与远见。填鸭式教学早已过时,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与教育模式的停滞不前,使得阶层流动越来越固化。



2、高考真的是现代中国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

每年到高考月,网上就会疯传一种观念:高考是人生最后的公平竞争。我国人口众多,人才的挑选只能通过高考这单一方式来完成。

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

《吾国教育病理》一书中介绍了德国教育的分流制度。

1920年的德国法律规定:所有儿童接受四年的基础教育,四年以后开始分流。覆盖全民与分轨制的两大特征导致德国教育在两个层面收获了巨大的效果。在第一层面上,其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导致德国成为文盲率最低的国家,培训出的优秀工人托举起它的制造业。另一个层面,德国的大学和学术研究自20世纪初至“二战”前,也几乎是世界第一。

先说何为分轨制。

分轨制即指德国小学四年。四年后学生们分流到三种不同类型的中学:主体中学、实科中学、文科中学。

主体中学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接受职业培训,没拿到主体中学的毕业证书是很难找到职业培训岗位的。而在德国没有经过职业培训是不能上岗的。换言之,“全部学徒工中的大部分人来自主体中学。”

实科中学又称为“中间学校”,介于主体中学和文科中学之间的学校。学生可进可退,一方面毕业后可以接受职业教育,进入专业学校。另一方面成绩较好的可以转入文科中学,谋求上大学。

文科中学,也即“完全中学”,学生读完10年级后进行考试,合格者得以进入文科中学高年级就读。凡通过文科中学毕业考试者可直升大学。

而近年,德国又根据教育状况实行了“综合中学”,用以缓和三轨制的带来的固化,让各阶层的子弟读同样的初中,以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并消除阶层间的社会隔阂。

综合中学的创立,对分阶层民众晋升的欲望打通了道路,为底层提供了转轨的可能。

从条理脉络清晰的德国教育分轨制中,我们得以窥见,德国较好的为学子们提供了三条道路,将社会分流提早了许多年。中国教育中,人才的分流直到大学毕业才开始起作用。而德国的三轨制将学子定向分流,因材施教。即保证了人才培养的效率,也降低了教育成本。更重要的是,职业教育灵活地回应了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变化的需要,回应了技术发展的新重点。

在国内,本科毕业后,大部分人找到了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从零开始学起。继而给人一种错觉:认为本科教育不过为一纸文凭。学校里教的与工作后学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本科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节。却依旧有后继千万人为挤入高等学府而踏过高考独木桥。大部分人即使知道本科教育的本质,也义无反顾地踏入这个怪圈。

当然,分轨制也有其许多弊端。但这样的教育制度确实为缓解我国的“高考焦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写着写着就写大了,在柬一年的教学与如今做家教的经历,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观察到的不同特点,每一刻的新认知新输入,都让我反思,现行的教育制度,我们所能触碰到的基础的教育,是顺行的法则还是逆行的悖论?

在做老师的时候,或许由于性格和不严谨的长相使我常能触碰到学生们的困惑,亲近的距离让我更懂学生们的世界。然而,我也只能做一个无能为力的旁观者。

就如同P同学,刚刚他失落地告诉我,妈妈最终还是带他参加了私立寄宿学校的入学考试,并得到了入学资格。




底层父母最能耐的,大概就是将自己生养孩子的责任用金钱的方式推给教师和各大教育机构。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正是这意淫似的教育思维,将孩子一步步推进火坑。

心疼我的P同学三分钟。



后记:

此文只是我在接触学生中的一些感受。我承认,主观性较强,并缺乏调查数据。

但不能因为无能为力就不去反思,就对存有争议的东西全盘接受。

于我而言,教育并非单纯的知识输入,更多的是,理性思维的建立与感性认知的提升。

还记得曾读过的《优秀的绵羊》一书中提到过:

真正的教育(即“博雅教育”)的首要责任是教会人类把自己以讹传讹所形成的常识中解救出来,先要认清它,其次质疑它,最后以新的角度思考它,而不是被“常识”这匹蒙着眼睛的野马拉着跑。

所以,好好想想看,我们所接受到的教育,在一定意义上,算不算一匹蒙着眼睛的“野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013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05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370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68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5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54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1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1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382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7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8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24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09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1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01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00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