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文,一个中国文化之悠久而又独特的文化景观。百千万人浩浩荡荡走一座独木桥。如果想要取得成功,必须于千军万马之中杀出重围。我能何为?亮出己之特色。所以,我以为,中考作文若求升格,其一求特色,其二求文学性,其三,求进一步的思考。
其二,遒劲,求文学性。(这个提法,于我稍有纠结。其实,考试作文并不是文学创作。但是现在的考试作文似乎需要这样的趋向。是不是我也不能够免俗呢?)所谓文学性,我以为不过是用语言塑造形象。
好的文学作品,一定会让读者感受到鲜明生动的形象。所谓身临其境,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之类。比如关怀,比如激动,比如激烈等等,如何来表现看不到的现场氛围、内心激流等等?还是要借助一些形象。如何写内心的感受?读读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能够感悟诗圣心灵的颤抖;读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就能够为李白深挚的依依之情而心动;读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开阔襟抱和豪迈情怀,很多的经典作品不过一个范例。
我们要学活法,就是写出自己内心的真感受。在《作文法讲义》的《文章的美质》一章中,陈望道先生指出,美使人懂得,还不足,还须传达得栩栩有生气,使人看了不致厌倦,不致毫不感动。他认为,“感情的美质”要求文字的“遒劲”,也就是刚劲有力,也就是要有精神的内涵。一方面,有生气,有生命是感人之本;另一方面,思想深刻、新颖,同样能够感人。这样才能够使得读者不能不注意,不能不信任,不能不感动,不能不思考。
而这个方面特别要求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确有所见,确有所感。而抄袭、模仿、套作成文、古文,或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的方向错误,或是舍康庄走狭径的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