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妹妹进入对口的公办小学一年级学习已经大半个月,一切进行顺利,也如老母亲预期。以此记录,作为纪念。
每个孩子都各有各的特点,我的处理方式也未必适合每个孩子,如果能给有如此耐心读这么长文章的爸爸妈妈们一些新的启发,那么我也很开心。
“小文盲”的前世今生
妹妹目前的状态是典型的小文盲,完全符合教委倡导的一穷二白“零起点”。汉字,自己在生活中自学了一些最最基本的,大部分字是不认识的。计算,没有刻意练习过,速度可想而知,但偶尔还能自己摸索出两位数的加减规律。英语,在托班的时候上了半年双语幼儿园,后来搬家,小班进入家门口的公办幼儿园体系,又加上这三年心理上完全拒绝学习,因此基本等于零。
妹妹的这种状态,大概和我几年前读黄甫军伟老师的书《以心养心》有关。老师讲述了他自己女儿小时候的培养经历,据说教育大师有意把她女儿培养成一张白纸,小学从班里的倒数几名奋起直追,从而锻炼她的心理素质。作为一个实践派的母亲,我大概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被“惊艳”到了,心里种下了这颗“无为而治”的小种子,于是在妹妹幼儿园的三年中,就这么无所作为地任其发展到了目前的“文盲”阶段。
如果说妹妹有什么特点的话,老母亲观察总结了以下几点:
1. 专注力强。她喜欢画画、做手工,可以一个人沉浸其中而不受任何人打扰,可以做几个小时,直到完成自己满意的作品。
2. 感受力不错。我们经常为看到路边美丽的小花,天空变幻的云彩而雀跃;我们经常聊天,谈及生命以及各种现象,妹妹常常会有出乎意料的、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回答。她能很清晰地觉查“大我”和“小我”,称之为“小天使”和“小恶魔”;她能很准确地判断别人做某些事情的动机及应对。
3. 动手能力强。很小的时候,妹妹就很愿意帮我做菜。这个暑假她学会了蛋炒饭,常常中午炒给家人吃,而且味道也越来越好。她很体贴,她的眼里总是能看到很多的活儿,会整理房间,虽然有时也不愿做,多数时候还是比较主动地帮忙。
对于妹妹,我觉得最值得我去关注的就是帮助她提升内心的力量,因为妹妹敏感而胆小。她对自己要求很高,很多事情都力求完美,以至于我要经常去宽慰她,“你已经做得很棒啦!”她很担心会遇到凶的老师,我问她:“老师会骂你吗?”她说:“不会,但是老师骂别人,我也很害怕。”除了女孩子与生俱来的那部分,反思到我自己身上,我想在前几年因为我对儿子的管教比较严厉,而吓到了她。请原谅一个在“无明”中的老母亲不知犯了多少错,在我对哥哥大喊大叫的时候,妹妹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看着。当长大一点,我会发现她比较慢热,害怕挑战,害怕外来压力,对于老师的话特别重视等等。而对自己高要求,力争做到最好的背后,可能有害怕被指责、被批评的心理压力。
自信的“倒数第一”
我已做好了妹妹在班里表现比较落后的心理准备,但没想到这个结果来的这么快。这几天老师开始让他们做5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并按照完成时间排序。妹妹放学回来告诉我,老师拍了拍她的头说:“字写得不好,速度有一点慢。”我说:“别的孩子以前就开始练习了,你没有练习过,当然会比较慢啦!如果你想追上他们,就只能课后多一点练习,如果每天一张口算纸,可能三周后,你会追上他们。如果每天两张纸,那么你可能两周后就会追上他们……你打算怎么做呢?”妹妹说,她要增加练习。第一天,她兴高采烈地做了两张纸,虽然有几题做错了,我还是给了她修改的机会,还模仿皇甫老师的做法,打了一个个大大的红勾,又打上了大大的一百分。反正每天都是大大的一百分。
前几天,晓黑板上老师要求家长签名,并说有38名同学口算全对(全班一共40人)。打开妹妹的本子,居然有三分之一没有做完,应该妥妥地得了个全班倒数第一。我平静地签上名,和妹妹聊了一会儿,大概明白了,因为老师说她数字写得不好,这一次她就写得特别认真,所以速度跟不上了。于是我们制定了战略,先保证做对,字不要太纠结。当天又做了一张口算纸。隔天,老师又让签名,这次发现都做完了,也都做对了。老师盖了一个“有进步”的小印章。妹妹说她是第30名做完的,我给了她大大的肯定,指着那个印章说,“看,老师觉得你特别棒,特地多给了你四个小星星。因为你从40名提高到第30名,真的进步太大了!如果能继续努力,下次很有希望从30名提到20名,从20名进到前10名!”孩子总是很单纯的,她很愿意相信妈妈说的是对的,也很愿意相信老师看到了她的进步,因为她体验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进家门,她就特别自豪地跟爸爸说:“我前几天口算得了第40名,今天已经成30名啦,过几天马上就要20名啦!”
学习是漫漫长征路,学习成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咱们不是天才,还需脚踏实地。但妈妈想告诉你,我也做好准备,耐心地陪你一点点进步。倒数第一都已经有过了,还怕啥呢?!
妈妈被“打得”哇哇叫
妹妹一直不愿意学英语。老师布置了视频跟读的作业,她声音很小,有气无力地跟着。我几次要求她读得大声一点,并做了示范,但她还是特别小声,我知道她有抵触情绪,我也开始有一点了。她边读,边默默地流泪,还是很小声。我伸出一只手给她,说:“你来打我的手,你能拍得有多重,就能读得有多响!”她一开始轻轻地拍了一下,轻轻地念了一声。看我并没有生气,反而很开心,她开始重重地拍我,大大地喊,越拍越重,我越痛得哇哇大叫,她越变得放松。感觉这样还不过瘾,于是我提议打我的屁股吧,屁股肉多!她重重地打我的屁股,打一下,念一句英语,我配合节奏摆出一个个被打得造型。我说:“哇,原来妹妹不是不能大声读英语,只是妈妈的方法不对呀!”妹妹理直气壮地说:“就是!是妈妈的方法不对!”然后我们哈哈大笑,抱成一团。
晚上,我们躺在床上,她居然自己大声地背起了刚才念过的英语。而老母亲的心里,真的不在乎那几个句子和单词,希望妹妹可以慢慢突破心里的恐惧,轻松地活出自己真正的样子。
一年级妹妹的日常
妹妹上学一切从简。我说:“如果你觉得可以接受,哥哥留下的书包和所有的文具都挺好用的。如果你不喜欢,妈妈可以给你买新的。”结果妹妹都选了哥哥留下的,看着妹妹背着挂到屁股下的大蓝书包,爸爸觉得很亏待她,而小姑娘很幸福地说:“我积累了福报!”
每天早晨妹妹6:30之前起床。起床后,我让她自己定运动的目标,跳绳或别的。然后我们会诵读《大学》的章节,不以背诵为目的,读几天下来,慢慢也就会了。除了赶时间,我们尽可能选择步行上学,因为很近,也因为可以让她自己背着书包体验这份上学的责任。今天上学的路上,看见其他小朋友都是家长背着书包,我悄悄地低头对她说:“嘿!看你有多厉害,你能自己背书包!”每天睡觉前,妹妹都会特别仔细地整理自己的书包,跟我对第二天的课表,有时书包要检查好几遍,然后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选好、放好。临睡前,我们读一个有寓意的小故事,这本书读完,我打算给她读金波的儿童散文诗。
老母亲时刻都在反思
五年前,哥哥入小学时,我们做好了各种幼小衔接的准备,上思维课、上拼音课、学英语、学游泳、学围棋,但是到了送进校门的那一刻,我还是情不自禁地不安。在随后的五年中,我不断地在焦虑中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那条教育之路。而最终的自我诊断报告是,我的焦虑跟孩子有什么关系?!孩子只是一个无辜的替罪羔羊,现代教育制度只是加重自我焦虑的催化剂而已,我的焦虑只存在于我的心,存在于我内心对自己深深的不安全感,仅此而已。
五年后,看着“小白”妹妹又入学了,我很淡定地告诉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几年,经常和身边的妈妈们一起聊孩子、谈教育,大家经常探讨要不要报兴趣班,要不要补课,能不能打骂,要不要表扬鼓励,西方东方哪种教育体系好……我一路都在寻找这些答案,一路磕磕碰碰无数尝试。从幼儿园家长升级成小学生家长,从小学生家长升级成初中生家长,几年的思考和陪伴,让我走过焦虑,越来越坦然。
我的孩子不是天才,也不是学霸,甚至倒数着,但个人状态都还不错,愿意学习,愿意帮忙,比较讨人喜欢。至于未来能不能成材,我并不知晓,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我很有信心:如果一个孩子能认真地学习如何做人做事,那么在未来社会生存立足应该还是可以的;如果一个孩子能够有独立探索精神,有勇气去担当更多的责任,那么他必将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一个孩子开始去深入找寻生命的真正意义,愿意奉献自己,照亮别人,那么他将是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人!
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作为家长,我认为,这是首先要确定的第一个愿景。我的答案是:帮助孩子提升生命状态。一切助力孩子提升生命状态的,做什么都是对的;一切不以提升孩子生命状态为目的的教育,常常做什么错什么!而具体怎么做?藏在中庸之道中。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各有特点,就像中医治病,讲究阴阳平衡,运用在家庭教育中,同样值得借鉴。在陪伴孩子的每一刻中,家长如何能透过表象,看到孩子的内在状态,并滋养其深层次的心灵需求,我想这比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知识,又或是养成一些表面的习惯和能力,还要更加重要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