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想象你正在知乎上浏览一件热点事件:在看了几页插科打诨的搞笑回答后,你忽然看到一个赞数达10k的高赞回答,好奇心驱使你点了进去....
只见高赞回答首先列出了观点概念,接着从1.2.3个角度对事件进行了一轮精妙的剖析..说话有条不紊,逻辑清晰。
你看完回答后瞬间一个激灵,醍醐灌顶,一拍大腿情不自禁地喊出来:“对呀,就是这样的呀!其实我也想到其中几点,怎么就写不出来这样的文章呢!”然后带着满足的表情按下收藏,顺便点了个赞。
生活中你是否有这种感觉:有的人考虑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是能考虑得特别周全,仿佛在答文综大题一样的条理清晰。你觉得他说的自己也想到了,但又苦恼于自己没法想得像他一样完美。
我们知道,大部分人的智商是差不多的,除了遗传等外部因素外,在勤奋程度差不多的情况下,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大部分人一直在中,中上游徘徊,一直进不去上游呢?
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方法。如果说“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这个套路曾帮你解决掉了大部分作文题的话,一套好的思考工具也能辅助你思考大部分困扰已久你的问题。
这周给大家推荐的是一本思考工具的入门“小黄书”——《三大思考工具,轻松解决各种问题》。
推荐原因
1、外观好看,明亮的黄色给人一种想翻开它的欲望
2、方法简单,写的就算是小朋友也能实践起来的简单方法
3、轻松幽默,用“龟兔赛跑”和“蚂蚁与蛐蛐”这两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来解释工具原理
书中介绍的是以色列的物理学家 兼企业管理大师、“TOC制约法”的发明人—— 高德拉特 的三种思考工具,分别是“分支图”、“疑云图”和“远大目标图”。
关于高德拉特,书中还记录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在高德拉特的书在世界各地畅销时,日本却迟了21年才引进到书的版权,因为高德拉特觉得当时的日本人太勤劳太上进啦,他害怕日本人实践起他的方法的话,会很快把他的祖国——以色列,甩开一大截。他对自己的理论得有多自信啊,哈哈。
说了这么多,该让我开始介绍这三个被我说得越来越玄乎的方法了!
在解决问题之前,我需要先介绍一个知识点: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大致都可以归结为R型问题(落差型)和A型问题(冲突型)两种
R型问题such as :“这次考试我本来应该考100分,但是我只考到了80分,为什么?”这里的“100分”和“80分”之间就存在落差。
A型问题such as:”我应该是上清华好呢?还是北大好呢?”这里的“北大”和“清华”就属于一对冲突。
解决A型问题和解决R型问题需要到不同的思考工具,接下来让我们化身问题解决大师,帮助小明同学化解他的难题吧! (小明内心os:怎么老是我?“)
1、让问题变得一目了然的整顿工具——分支图 (R型问题)
近日,小明的朋友——小红和小刚都相继转行,走上了知识变现的道路,小明对此非常羡慕。小明上一年在知乎浏览了接近两千多万字,收藏夹里也收录了各种干货,按理说,小明也算注重知识的累积了。奇怪的是,当小明问起自己“上一年,自己究竟在知乎收获了什么?”的时候,小明他一点都回答不出来,看过的那些干货仿佛蒸发掉一般,一点都记不起来了。小明很疑惑,为什么朋友们通过平时对知识的累积能走上变现的道路,而自己看过的知识就像水过鸭背,“哧溜”一下就没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运用分支图,找出让小明的症结所在吧!
小明的问题是:为什么我看了大量干货,却跟几乎没看过一样,积累不下来呢?
现状:记不住书本上,和手机浏览过的干货。
目标:积累下知识
通过小明对自己的自我剖析,他发现自己虽然在知乎上浏览了大量文字,但是,输出却寥寥无几。等于说他一直在接受别人的观点,而自己既没有做读书笔记,也没有自己的观点。
根据小明的情况,我们很容易就能画下这样一个分支图:
最后,小明发现自己长期接受碎片化知识,已经好久没看过书了。他决定今后要每周看一本书,并且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用自己的语言重塑知识点,真正把知识记牢并落到实处去实践。
2、打破两难局面的解决工具——疑云图 (A型问题)
疑云图是一套让问题双方获得双赢的思考工具。其有效性逻辑在于解决了冲突背后隐藏的假设,也就消除了冲突存在的前提,从而解决了问题。
3、看清障礙,朝目標前進的實現工具──遠大目標圖
远大目标图,和我以前的看过的“梦想清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把一个大目标拆分为一个一个小的目标。
不同的是这里还列出了“障碍”,让你做事前先三思,如何才能克服这些障碍去完成最终目标。因为通常制约我们坚持下去的大部分理由,都是因为我们遇到了障碍。但如果我们做之前已经考虑到了可能会阻碍我达成目标的因素,我们就可以一边做一边想克服的方法,而不是遇到障碍后变得停滞不前。
其次,这里还列出了“中间目标”这一空格项。这是为什么呢?你们会不会有一种感觉,做一件事,你越坚持,就越能坚持。这就是[投入成本],当你辛辛苦苦达到了某一个值的时候,你会选择前功尽弃还是咬咬牙坚持下去呢?我想大多数人会选后者吧。因为我们的前期投入成本太大了,我们舍不得放弃。
[投入成本]有两面性,当你做着正确的事的时候,投入成本起着正面作用;当你发现你这件事不适合自己的话,那还是早点放弃吧。总之,追随自己内心。
一点感想
关于这本书,我在豆瓣看评论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书本评分6.0,有的人说这本书根本没什么用,浪费时间;有的人却说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有趣的书。
我分析了一下评价两极分化的原因:
1)这本书篇幅不长,主要是插图和字间行距占据了很多空间,按我的速度大概2个小时左右就能看完(只看,不思考的情况下)。所以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这么快就看完了不值得。
2)本书采用是童话式的举例说明,可能一部分喜欢生活事例的人群会不喜欢,但是是像我这样喜欢看轻松一点的书的人会比较喜欢。
3)本书可以说是一本逻辑思考非常入门级别的书了,而且是一本解释别人理论,而不是原创理论的书。如果看过高德拉特的《目标》或者已经比较熟悉TOC制约法的人群会觉得这本书太基础了,不适合他们。但像我这种刚入门的小白就会比较喜欢。
总之,如果你像我一样,希望通过学习逻辑思维,利用思考工具慢慢培养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的话,这本书值得一看哦。
我是竹子,一周一本书,一年就是四十八本。
这是今年的第3本书。
喜欢我的人或者我的文,给我送小心心哦!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