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博物馆《到公园去》主题展览

说明:文章中斜体代表引用(搜来的文字、别人的文字或自己之前的文字)

        最近一直在弄《我与来今雨轩》的手札,更博直接陷入停滞,本来就越来越被各种事情分散精力,有点儿动力的时候全搞手札了,真的很花时间。

        这个展览也是因为做手札查东西的时候搜到的,但是一直斗争去不去看,为啥斗争呢,因为实在是远。我现在已经习惯了出去溜达坐地铁公交,但园林博物馆这地儿不光要倒好几趟地铁,下了地铁还得坐公交,总时长要两个小时,开车也要1个小时。为啥又想来看呢,因为这个展览的主题是北京最早对公众开放的10个公园儿,中山公园位列其中,我的目标有三:1)想去翻拍中山公园的老照片;2)想去盖展厅的章(总共6枚,其中有一枚是中山公园的保卫和平坊);3)有个AI合成照片的体验区,可以把自己合成到公园的老照片里去;4)原来保存在中山公园的名石青莲朵现在在园林博物馆。

        就这么斗争来斗争去,突然间就在12月4日晚上做了决定,本想第二天就去,但是要盖章的《走进中山公园》手札放在了公司,于是第二天去上班、6号去看展。展看的挺好、章也盖了、AI合成照片也下载了一大堆,但是写文儿上官网查信息的时候发现博物馆里竟然有地方没逛到、有照片忘了拍,给我这个天蝎座的完美主义者给难受的呀。然后你说咋就那么巧,盖章的时候怕不清楚按的比较使劲儿,又赶上那章印油比较充足,回家之后有几枚就开始慢慢yin,最后成一团了,得,这下给了我再去一趟的完美理由,12号又去了。

        关于园林博物馆会另开篇,今儿这篇只发这个展。

展览所在的第四展厅在二楼,这是一楼通往二楼的楼梯口附近挂着的一张巨大宣传幕。
楼梯的立面都是诗词
二层楼梯口的巨型宣传画,照片中山公园南坛门的红墙和银杏。

        从清晚期北京第一座皇家园林“万牲园”的开放,到近代北京第一座公园中央公园的筹建,百年禁苑成为民众公园,公园渐渐走进市民生活。新中国成立后,紫竹院公园、陶然亭公园、玉渊潭公园等陆续建成开放,此后的几十年,北京不断拓展绿色空间,如今,北京成为“千园之城”,实现了从一园到千园的巨大转变。

        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办的“到公园去”展览通过老照片、历史档案、老票证、视频资料等200余件展品资料,带观众沉浸式感受公园的次第开放,回顾百余年北京公园演进发展,探寻公园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历史印记。

展览入口
序:天下为公。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近代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西学东渐之风影响下,中国传统园林受到了西方“公园”理念的冲击。此时,“公园”作为欧洲“公共性”觉醒的产物首次引入中国,打开了开放人士的视野,在与民主进步人士的思想相融合后,推动了“公园开放运动”的生发和壮大。

        “公园”指设在城市中的专门面向公众游览的区域,是为民众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其"公共性"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思想不谋而合。晚清时期“开眼看世界”的首批国人打开国际视野,认识到“民主”“共和”的进步,将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对接与转化,助推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皇家禁苑、坛庙园林首次对公众开放。

入口处右边有一辆还原19世纪30年代的铛铛车。作为当时北平城的主要交通工具,它串起了北海、景山、中央公园、太庙等公园。
铛铛车里选取了每个公园的各一张照片
中央公园的公理战胜坊
北海公园白塔,那时候的旗袍小姐姐们可真好看,感觉我们现在才是越活越抽抽。
展厅外面过道儿上的飞行棋,是以一辆行驶的铛铛车“奇遇园林”号来串联起北京公园次第开放当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来探寻那些公园开放历史中被岁月沉淀的文化故事。
开始观展,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开京畿名胜、启文明风尚、忆名人往事。

        前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公园”概念传入中国,具有公共性质的公园先后在我国多地的积极响应下生根发芽,1905年,无锡公花园的免票开放,开历史之先河,为公众提供了独特的新型社会空间。其后,有着丰厚历史文化遗产与自然资源的北平陆续改建并开放了皇家禁苑,从清晚期第一座皇家园林“万牲园”到1928年皇家御苑景山公园的开放,短短20年间,北京城内公园次第开放,园内除了赏玩、游艺、茶饮等功能外,大部分公园都设有公共图书馆、讲演厅、陈列所、博物馆、音乐堂、公共体育场等服务设施,公园从诞生之初就承担了教化的功能,这与清末民初的启蒙价值观不谋而合。公园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在对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变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进步思潮的普及,从而加速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1907万牲园、1914中央公园、1915城南公园(先农坛)、1918天坛公园、1918海王村公园(厂甸)、1924和平公园(太庙)、1925北海公园、1925京兆公园(地坛)、1928颐和园、1928景山公园。
第一部分:开京畿名胜;①公园先声

        开京畿名胜:1907年,以“开通风气,振兴农业”为使命的清农事试验场首开“京师万牲园”,为开放“公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1914年,时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铃呈文书《请开京畿名胜》:“我国建邦最古,名迹尤多……何如纵台沼之观,与民同乐”,力求通过开放公园为市民提供更为宽阔的游息之地,启教化民智,导市民风尚。在朱启铃的主持下,京都市政公所发起“公园开放运动”,中央公园、城南公园(先农坛)、天坛公园、海王村公园(广甸)、和平公园(太庙)、北海公园、京兆公园(地坛)、颐和园、景山公园等次第开放。自此,百年禁苑成为民众公园,开启了御苑由“”私”到“公”的时代转换。

        ①公园先声:为挽救衰颓的国运,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光绪三十一年(1905),五位大臣走出国门考察西方政体,形成《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称:“各国导民善法,拟请次第举办,曰图书馆,曰博物院,曰万牲园,曰公园。”1906年清政府为振兴农业而着手修建“农事试验场”,“万牲园”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公共设施,1907年在农事试验场内率先建成开放,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面向公众开放的动物园,吸引大批市民参观,孕育出了“公园开放”深厚的民众基础。

万牲园-农事试验场,就是现在的北京动物园。
大天鹅和松鼠猴标本(现代)
1908年,农事试验场正式开放,成为清末开放的第一座皇家园林。园内展出大量动物及标本,“设桑蚕学堂,并气象、动物、博物、病虫害、化验等科”,进行农作物的试验及优良品种的推广,极大的扩充了民众的知识。其风景优美,服务周全,又富有珍禽异兽、奇花异草,远超“示范农场”的范畴,成为了供人游览玩乐、令人赏心悦目的公园。
中央公园,就是现在的中山公园。
中央公园展区全景

        ②公园初现:晚清的北京,皇家园林高墙环绕,山水秀美,亭台楼阁,步移景异,只是这一切都与普通人无关,甚至是市民的禁地。辛亥革命后,随着市政运动的发展,创办公园成为各地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由社稷坛改建的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于1914年率先开放,它的初现不仅代表了“民主”性的实践,也体现了皇家禁苑对市民开放的划时代意义。中央公园的开放帶动了其他皇家禁苑、私家花园和寺观坛庙的开放。

1913年前后,朱启钤前往社稷坛踏勘时见到“一片荒寂”而“地址恢阔……处内外城之中央,交通綦为便利”,是开设现代城市公园的不二之选,便萌生了改建其为北京第一座公园的想法,于1914年3月得到政府批准。
初创时期的中央公园仅具雏形,十分简陋,却为市民提供了公共休闲的空间,对当时城市建设的开创性意义不言而喻。从仅有的五色土和拜殿,到先后建设新式赏花的温室“唐花坞”,传教礼仪的“习礼亭”,新式茶座“来今雨轩”,公园已经具备一定规模。
公园营建一草一木都需要银两,政府拿不出富余的钱,就由仕商阶层组建了董事会,仅半年时间,就募款4万余元。
③次第开放

        ③次第开放:在朱启吟的大力推动下,全城乃至全国都掀起了“公园开放运动”的热潮。“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近代初期的公园运动中,仅仅至1928年的近20年间,北京城内10家皇家御苑及坛庙园林在历史的变革中次第开放,成为人们认知并体验城市新生活、新风尚的开放空间和社交平台。中国园林从此走向为民所建、为民所用之路,推动着北京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城南公园(先农坛)、天坛公园

        辛亥革命后,荒废已久的先农坛常有市民百姓私自进入游玩,并呼吁早日开放,致使政府逐渐开始动议筹办开放事宜。1915年6月17日,农历端午佳节,在京都市政公所的主持下,先农坛辟为“市民公园”正式售票开放,成为经过精心选址和规划后在北京南城开放的第一座公园。坛内新辟鹿囿、花圃、书画社、球场、茶社等,还不时施放焰火,放映电影,成为公园特有的景观。

        1913年1月1日至10日,天坛与先农坛向公众免费开放10日,"是日各处一律开放,不售入场券,凡我国男女、吾界及外邦人士均可随意入内观览。"这是官方第一次对民众开放皇家祭坛,游人如织,轰动一时。直至1918年1月,在政府内务部的主持下,天坛被辟为公园,正式向民众开放,祈年殿、斋宫、皇穹宇等处均向游人开放,任人购票参观。

海王村公园(厂甸)、和平公园(太庙)

        海王村公园旧址即为厂甸,原为明、清琉璃窑前一片空地,逐渐在乾隆年间发展为庙会集市。辛亥革命后,集市规模逐渐增大,秩序也变得杂乱起来。1917年,由京都市政公所在窑厂前空地建公园以规整商贩及交通秩序,并打通南北道路,以故地海王村为公园命名,于1918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海王村公园是仅此一处与市集相结的公园,每年旧历正月初一在此附近设摊售货,游人云集,即所谓“逛厂旬”。它是近代北京唯一一处拨地新建的公园,为南城增辟了游观之所,其装饰古朴,不尚华靡,与原有展览陈设、工商经营互不相扰,往来游者盛极一时。

        太庙作为皇家祖庙,辛亥革命后被辟为清室私产由清室负责管理。直到1924年,太庙由清室移交北洋政府,后被改建为和平公园,正式对社会放。

北海公园、京兆公园(地坛)

        北海肇建于金代大定六年(1166), 是我国现存历史上建园最早、保存最完整、文化沉积最深厚的古典皇家园林。1916年到1925年近10年间,北海公园先后五次提议开放却屡遭失败,直到1925年8月,终于成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开放后的北海公园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增设了文化、娱乐、体育等服务设施,园内茶座、咖啡馆,皆位于风景优美的名胜中,可供游人品茗就餐之时,观景怡情。园内夏季举办赛船会,冬季举办化妆滑冰舞会,逢公园开放纪念日、民俗节日放焰火、举办灯彩游园晚会等。

        辛亥革命后,地坛渐渐成为一座废墟。1925年,时任京兆尹的薛笃弼向内务部呈文请求将地坛拨归京兆,辟为公园,经过整修一新的地坛命名为京兆公园,于同年8月正式开放。1925年《京兆公园纪实》中记载:“因京畿北郊一带人民文化程度较为低下,卫生素不讲求,得此公园可以陶淑其性情,开拓其眼界。附近儿童尤得体育之所。”京兆公园不仅是供市民游赏的公共空间,同时也发挥着传播文化知识、提升公共美德、宣扬体育运动和普及爱国教育的功能。

颐和园、景山公园

        近代颐和园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1912年辛亥革命后政府将“移居颐和园”作为优待皇室的条件,此地成为逊清皇室私产。1914年,“于开放游览之中,寓存筹款之意”的“限制性”开放,以补充资金,但未形成社会公共事业,尚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开放。1928年8月15日,交北京特别市政府进行管理,至此,颐和园完全脱离皇家管理,正式成为公园,对市民敞开了大门。

        早在1925年,就曾有120名北京市民致函清室善后委员会,“请即开放景山,公诸当世,以免胜迹荒颓”。1928年,景山正式开辟为公园,建筑修葺一番,成为游人登览之所。至此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大内御苑已经向公众全面开放。

继万牲园、中央公园之后,次第开放的另外8个公园。
第二部分:启文明风尚;①开公共事业之先河

        启文明风尚:近代北京公园的开放集中出现在新旧思想激荡的历史时期,为我们探究中国新文化、文明新风尚和城市现代化打开了一扇窗。随着公园的次第开放,“到公园去”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了近代公共文化空间的培育和社会美育理念的形成。公园逐渐成为公共事业、文娱游乐和历史文化的汇聚地,起到了“导民善法”的重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近代化发展的进程。

        ①开公共事业之先河:近代公园的出现,使民众有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建设初期的公园普遍设有公共图书馆、阅报室、演讲厅、陈列所、体育场,大力发展文教卫生事业;推出各类文娛游乐活动,游赏憩居、陶冶民德,在丰富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孕育科教文卫等多领域公共事业发展的摇篮。

②辟文娱游乐之地

        ②辟文娱游乐之地:近代公园水木明瑟、开敞明净的空间演足了社会和民众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便于各种活动的开展、也激发了民众创造性的生活方式。人们在此?船赏景、烹茶品茗,读书阅报、观荷寻幽,使得公园的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功能逐步拓展、成为颇受市民追捧的游乐园地。

一张大照片搭配一条木船,还配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旁边有一个AR眼镜,可以戴上体验在北海水面荷塘中穿行的感觉。
随着公园的次第开放,“到公园去”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公园成为公共事业、文娱游乐和历史文化的汇聚地,对推动社会文明风尚起到了重要作用。
照片墙旁边放了个衣架,挂着一些旧时的衣服,但也没人说是干嘛的,我总感觉最初的设想是让人换上坐在这张长椅上拍照的。背景照片是中山公园的习礼亭。
③展历史文化之菁华

        ③展历史文化之菁华:近代初期开放的公园多为皇家御苑和坛庙禁苑,虽经改造,却始终保留其独特的历史风貌。面向公众敞开大门的皇家御苑,让第一次走进皇家园林的普通民众得以感受其恢弘壮阔的山水格局、金碧辉煌的琼楼玉宇,同时通过该时期举办的各项展览、展示的原状陈列等,链接起不同时代的文化脉博。

用颐和园长廊的形式展示了很多老照片册
中国之天然美及艺术美影集(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1930)
中国建筑美影集(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1930)
北京美观(英文、1920)
北京风景相册(容光照相馆/1930)、颐和园风景照片明信片(1912-1949)
中国营造学社考古建筑照片图册(梁思成、林徽因等/1921-1949)
中国的北部与中部摄影集(罗宾斯/福斯特,1930)
第三部分:忆名人往事;①进步人士

        忆名人往事;新生公园的出现,满足了城市建设、古迹保护利用和服务社会公众的需求,不仅是市民休闲游玩的场所,更是社交活动、文化交流、思想碰撞的重要载体,是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的培养基地。无数文人志士组织社团活动、举办演讲集会,发出青年一代的时代呼声,大批实业救国人士以爱国之志投身传统古建保护与文化传承,在公园里留下了一处处革命足迹和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①进步人士:近代公园中,除了赏景休憩、烹茶品茗、宣讲集会等日常活动外,还开展了许多创作活动,文人雅客在公园中寻找灵感,著书论诗。进步人士以公园为公共舞台开展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众思想,提高了民众凝聚力、民族认同感,公园由此成为普通群众表达政治立场的重要场所。

这个路标挺有意思:“到公园区”指向的是上面那些关于公园的介绍的方向,“看电影去”指向的放映区,关于公园的老资料片;吃包子去指的就是去来今雨轩吃东菜包子。
藤制茶几上的冬菜包子是“捏捏包”,可惜当时不知道,没上手捏一下。
这张茶座的照片在中山公园的园史展里也被放大了正面墙高,这是公园里西路的茶座。
试听区:公园里的鸟鸣声、划桨声;公园里的戏曲、音乐会;《庶民的胜利》演讲音频(来自电视剧《觉醒年代》)。
高君宇与石评梅、沈从文的文学情怀、
鲁迅爱冬菜包子、文人墨客与来今雨轩、
公园中的婚礼、李大钊的爱国志。
全景
②社会团体:少年中国学会、文学研究会

        ②社会团体:公园的开放为民众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更为开放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批有识之士开始了救国救民之路的艰难探索,在公园中开展早期革命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央公园来今雨轩、陶然亭公园慈悲庵等处都留下了革命先驱的身影,革命先辈在此发出了一声声振聋发聩的呐喊。由朱启钤发起成立的营造学社,聚集了以梁思成、林徽因为代表的一批进步青年、十余年间,他们踏遍祖国各地.为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五团体会议、
营造学社、进京赶考之路。
来个远景儿,长椅就是观看影片的座位。
寄·新中国的回想

        结语:“心怀国之大者,情系亿万人民”,百年前,自“公园开放运动”始然,北京皇家禁苑、坛庙园林、王府宅邸次第向公众开放,实现了由“私”到“公”的时代转换,使公园成为链接传统与现代的枢纽,融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新阵地,促进了近现代社会文明风尚的发展。这背后,正是“天下为公”的时代呼声,是古都园林风貌保护与传承的使命,更是万众一心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愿景。如今,北京成为拥有8处世界文化遗产,25家历史名园和1065座公园的“千园之城”。苍翠林海,拱卫京城,生活生长在这山环水绕的生态之城,满眼皆绿的城市底色与传统新生的中华文明交相呼应,不觉呼朋唤友:"走,到公园去!"

最后再拍一张
展览上盖的章。章挺好看,就是盖章台设计的太不友好,观展之后在在留言簿上写建议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084评论 6 50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62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450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322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370评论 6 39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274评论 1 30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126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80评论 0 27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414评论 1 31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99评论 3 33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73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70评论 5 34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80评论 3 32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713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52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865评论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89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