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离电影有多近?
《双子杀手》于昨晚凌晨12点全国首映,4K、3D、120帧的放映规格在全中国仅有80多家影院配置,而在美国,并没有影院配置达到放映120帧《双子杀手》的版本,所以李安中国连续跑了三个城市的路演,一直在谈论技术的变革和自己作为导演的初心。
他也一直保持着自己谦逊的态度,声称自己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对创作仍然保持着充沛的热情。
尽管北美上映以来《双子杀手》并不尽如人意,但他还是对中国市场抱有很大的期待,自己的文化根源在中国,表达方式也是东方式的委婉和克制。
杜克也在首映场第一时间观看了120帧的《双子杀手》,看完后,我和大家有同样的疑问,120帧幅的《双子杀手》到底值不值得观看?或者说,为什么李安对于这项革新的电影技术有一股执念?
李安的电影语境里,人文是最显著的因素,从《推手》到《断背山》,他一直把人物当做主题的符号,在他的造梦空间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侠者般的气度。
也是从《少年派》开始,他转而对技术和环境进行新一轮地探索,《少年派》的唯美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人物之中,被哲学所包围的。
而自从李安迷恋上4K120帧的拍摄技术后,他的语境开始有所变化,《比利·林恩》当初同样被人们所质疑,好莱坞的固有形态中,是很难适应李安用如此技术来拍摄一部隐忍克制的战争题材电影的,索性他们对这部电影根本没有摆好脸色。
不过《双子杀手》的形成也很有趣,在之前盛传的拳击题材被搁置后,《双子杀手》的项目成立了,自威尔·史密斯加入后,这部电影一直都保持着颇为神秘的色彩,我们只知道三个动向:这又是一部技术电影,这是一部动作电影,这是李安的一部新电影。
紧接着,《双子杀手》在北美上映,半温不火,根本无法匹敌《小丑》的狂热。
李安拍片似乎有个定律,一部扑街,预示着下一部电影的大热。这样的说法实属不公平,作为观众,看他的所有电影都会深有共鸣,且他所有的电影都是自己耗费心血而拍成的。
玩技术他并不是行家,总会被骂,但他一如既往的坚持,并说:只要有人给我钱,只要有人愿意看,我就会继续拍,也会不断地摸索。
这个杀手很疑惑
看完《双子杀手》之后,我发现我原先的设定想错了,我原本以为他会把形式玩出另一种韵味,但没想到他在很真诚地讲一个陈词滥调的故事。
没错,这个故事并不值得赞扬,好莱坞已经把存在主义和克隆人的概念玩到吐了,《环形杀手》《银翼杀手2049》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就连吴宇森的《变脸》也都在这样的故事模式中。
一个即将退休的杀手不得不和“克隆版”的自己进行交战和对话。
“我”和“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这是一种对自我的解读,索性李安也没有过于冷静地描绘,反而非常直白式地剖析了两者之间的脆弱和不安。
这在他过去的电影中几乎是看不到的,就像《断背山》的第一次离别,恩尼斯连哭泣也都是躲在墙角,让观众迅速产生情感的纽带。
可《双子杀手》的故事综合性实在经不起推敲,一个十几年前的剧本,无论怎么打磨也都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它的滞后感。(听说有《权力的游戏》的编剧参与)。
李安这次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在技术和故事上做平衡,他还要转换自己的观念,怎样把“以大见小”流畅地表达出来,又怎样化繁为简?从而留给技术足够的空间。
这一点李安一直很清醒,看《双子杀手》你会发现其中没有太多多余的镜头,也没有太多刻意的镜头来突出人物的表现。
李安在这个故事中赋予的“人情味”已然是最大程度了,奈何这个剧本存在太多问题,观众看后全然不留情面地抨击。
那么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李安要继续采用120帧的技术来服务于《双子杀手》?
120帧下的威尔·史密斯
我们不否认影片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几率因素在于威尔·史密斯,当初李安选择他的原因也很直接,希望找一个演技和商业号召力并存的男演员,那他便成了首选。
其实这个角色对于他自己来讲, 并非没有挑战,一人在同一场景下分饰两个自己,现在的自己和年轻的自己。
观众要在120帧高清晰的银幕下看到一个年轻的威尔·史密斯,用化妆技术显然会有明显的破绽,李安后来决定通过特效创造一个数字化人物,把威尔·史密斯的脸部放大6000倍细细研究,每一个细节几乎都在他的脑子里定了形。
所以当我们在120帧/秒的银幕下看到另一个威尔·史密斯时,很难发现太大的端倪来指出任何年龄上差异的不适。
这样的两个角色在故事的烘托下形成了两个独立的人物,这是颇为神奇的一点,也是李安继续采用革新技术的原因,他想让观众感受到技术可以让人物更加鲜明,我们不会把两个角色当做一个演员在看,而在高清晰的屏幕上观看,则更为立体和沉浸。
同样的,在电影技术大于内容时,我们无法承认《双子杀手》是一部跨时代的作品。它不似《阿凡达》,让3D开创了新一轮的观影模式,更不似《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全然在李安的语境中找到一种久违的熟悉感。
此李安,非李安
如果你不喜欢这个故事,我的建议仍然是自由选择帧幅的观看,3D、60帧、120帧——三种播放的规格模式并不会让你更关注于技术上有哪些不同,因为你总会站在电影本身去置评。
但120帧最大的存在意义我想是真实感,这是你在其他版本所无法强烈触及到的。
李安有李安的无奈,李安也有李安的坚持。
《双子杀手》是一部技术服务故事,故事服务环境的电影,片中采用大量的夜景弱光来营造一种压抑和紧迫感,从追车到枪战,从肉搏到激光,都在120帧的高清晰频率下渗透你的感官。
这样的真实感有很多李安的真诚在其中,他仍然是拥有大格局的导演,放弃了本身电影的固化模式,去追求类型上的不同,技术上的革新。
电影发展至100多年以来,我们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从3D到4K,多少先行者在其中栽了跟头,又有多少行路人在其中曲折往返。
李安只是一个不愿在原地踏步的那个人,对于他来讲,库布里克是一个伟大的实验家,在各种类型片当中极尽完美,但他不愿做库布里克,也不愿做詹姆斯·卡梅隆,更不愿做回从前的李安,现在的李安,恍如回到数年前,从最简单开始,也从最繁杂开始,充满对电影无限敬意地讲述一个《双子杀手》的肆意人生。
更多精彩内容和电影资源,关注微信号“杜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