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年9月份辞职到现在,15个月期间,我常常感叹仿佛过了三年,因为做了很多事情,这一年多的体验可能比前三、四年都多。所以也想记录下来,作为人生转折点的一个标记。人生的路还很长,每一个标记都异常珍贵。如果你也向往自由职业,不妨看看。
人生的两次巨大转折
从医学生到设计师,从设计师到自由状态
我是在2015年的9月份辞职的。辞职前我是阿里的一名视觉设计师,主要做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以视觉设计为主。之前毕业后也是一直从事互联网相关的设计工作。
大学学的是临床医学,很多人好奇问为什么走上设计这条路。三年前我写过一篇叫《走上设计这条路》的文章,最初选择医学纯属偶然。
从医学到设计,也并没有太多曲折,一方面我从小比较有主见,父母很放心和尊重我的选择。另一方面,我在最后大学的两年期间无意中接触设计,梦想之门突然被打开,像一道曙光落在了我迷茫的心上,从此爱上设计。然后我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在此非常感谢我的恩师,亦师亦友的陆老师)大学后两年一直自学设计。大部分是课余时间自学。然后也一直有机会帮学校做一些实践性的设计方案。
毕业后到了北京,工作后好几年都觉得选错专业是一种缺憾。每每想起都心有感叹。总是想如果当初怎么样,现在早就怎么样。
但现在来看,却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人生经验。我因此懂得自己所爱在哪,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梦想。不同的经历反而让我多重维度的思考。也让生命更具丰富和层次的体验。想起我现在这双拍照画画常年摆弄ps的手,也曾解剖过尸体和拿过手术刀。其实也蛮有意思。
几年的设计师的经验让我沉淀了一些不错的美学基础。所以后来学画画、摄影、书法都有了一个审美的根基。
在阿里工作四年,从最初开始的激情澎湃也慢慢进入倦怠期。但其实待遇、工作环境都算优越。只是,我的热情已转移。
真正促使我想辞职的根源要从一份小小的早餐开始。2014年的4月我开始每天自己做早餐,并在博客记录。在下厨房认识了很多朋友,在lofter上出版社找到了我,到2015年10月,出了第一本书。
我开始相信自己其实一直以来都不太自信的东西。认识了很多不同的人,也看到了很多种不同的活法。他们大多是自由的状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热情而精彩的生活着。
我才慢慢体会到,不是在大公司大平台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不是升职攀爬才有成就感。幸福也不是一个样子。保持好奇心和热爱更珍贵。我开始对生命的广阔度重新下了定义。要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离职前纠结了三个多月,因为还有部分期权未到期,后来还是等拿了期权后辞职。(梦想也得有物质的支撑啊)在经济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我其实也完全不清楚未来的生活会怎样,也没有任何详细的规划,只想给自己一年时间休息,顺便充下电。
抱着未来一定会更好,想像别人那样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乐观。因为有家人的支持,我并没有强烈的不安全感的感觉。然后10月去电影学院上了半年的摄影课。
上完课后我打算好好休息,好好练习拍照,半年后再做考虑下一步的事情。因为在10月份新书上市后,加上每天有在博客记录美食的习惯,很多合作机会随之而来。
开始是美食摄影的合作,了解到我的情况后很多客户希望我出整套视觉方案,从设计到摄影。还有之前的一些老客户朋友知道我辞职后也陆续找我合作,我开始慢慢为自己工作。
客户陆续找来,其实这样的生活并不比上班轻松,刚开始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自己去沟通解决。这期间注册了公司,解决了医疗保险等问题。自己慢慢有了掌控感。
忙碌了大概三个月左右,我突然觉得又陷入了一种可怕的倦怠之中,如果我还是一个接一个的项目去做,那和离职前的状态有什么分别呢?我想其实物质上自己并不需要太多,真正需要的是学习和沉淀下来的心。
当时离职的初衷不也是这样吗?于是我开始放下一些东西。停止了很多合作,对合作方有了筛选和要求。以及内心的衡量。比如,这个项目是否是我喜欢的,是带来成长还是重复的劳作。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精简之后留出更多时间给自己学习成长的空间。
无用之美让我开启的新世界
多维度的解锁想要的技能
美食开启了我的新生活,就像打开世界的一个大门,随后便看到了许许多多惊喜。同时也让我相信,无论在哪个领域,如果能持续的、热情的、专注的投入,必定会看到一个明显的结果。
在随后的一年里,开启了多维度的延伸,摄影、画画、书法。这些无用之美在不知不觉的滋养着我,它让我在烦躁喧腾的烦恼中沉淀下来,在呆久了的钢筋水泥的高楼夹紧的办公楼里狭隘的心,有了开阔平坦的可能。
美食是无心插柳,画画和书法是我一直内心深处的梦想,这些爱好不只是让我在浮躁的信息社会里很好的安放了自己,也成了我谋生之道的叠加技能。
除了这些无用之美。我觉得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人”。
木心先生说,一个人衷心赞美别人,欣赏别人,幸福最多——他是在调整自己,发现自己。你认识一位智慧的、高尚的、真诚的人,自然会和原来的亲戚旧识作比,一作比,如梦初醒,这个初醒的过程,不就是自我教育吗?
生活中需要榜样,和阅读一样,是一种观照内心的途经,完成自我教育。
我的榜样不少,介绍几个对我影响比较大的:
·李欣频
我上过李欣频老师的两次公开课,都给了我心灵层面的某种启发,16年2月份的梦想蓝图课,让我开启了画画的心念,同时也给我注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觉醒观念,先自由再丰盛。这种自由是心灵上的自由和开阔, 富裕和自由的顺序,不一定是串行,可以是并行,关键是思考维度的多样化。此后李欣频的一系列灵性观念对我影响都很大,归结为一点就是,去找回自己,丰盛的自我完成。
·潇洒姐
潇洒姐是趁早品牌的创始人。我很早就关注,我最初的健身动力都源于她这个榜样的力量。她一直在身体力行"精良的人生",包括身体和灵魂的精良。无论是健康还是自我实现,她总是用行动告诉我,"自律"是一种让生命根据稳固的品质。自律是一种更深刻的融入、享受生命当下的态度。
肉身和灵魂的美其实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和克制。我非常认同这种观点,现阶段的我比较欣赏的一种美是克制的美。我觉得克制是更深层次的表达。就像艺术上的自省和沉思。
·蒋勋老师
蒋勋老师是著名的作家、诗人、画家、美学家。是我的真正美学启蒙老师。我看完了他大部分的书,他一直再谈美,却又不只是谈美,在谈人生、生命的一体两面,他让我明白生命是从一点点小小的欢喜赞叹开始。
在坦然接受生命的无常中成长。某种意义上,他让我完善了自我的美学观,在艺术中扩大了对生命的理解。我因此也很想成为他那样的"美的布道者"。
我想我很幸运的是遇到了很多我衷心欣赏的人,包括我身边的朋友,我并不见得了解他们身上的全部,但我喜欢我所了解的那部分。
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对生命的深情,在不同的维度上延伸自己,延伸出万物万事的快乐。干净而明白的活着,生命形态各有不同,却都各自散发自己独特的光芒,照亮着我。是我成长路上的榜样坐标。
不同的人不同的特质汇聚成一股"甘泉",走在生命的旅途中可以汲水解渴,然后振作精神,继续上路。又如满月的光,孤独成长路上的陪伴和照亮,有时又突然让我看到自己,看到生命的真相。
我因此也想成为照亮别人的人,所以要去努力完成自己,发出自己的光芒。
所谓超人,就是不断超越自己。(木心)
自律给我的自由
自律的生活和每天脚踏实地的进步是我幸福的源泉
很多朋友说羡慕我的工作生活,可能更多的是羡慕自由职业这一状态,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误会,自由职业的核心是“职业”,而不是“自由”。
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沉淀基础,一个核心竞争力,可能并不适合。我说的沉淀还包括心态。让你自由的也并不是不用打卡、每天睡到自然醒的状态,而是能力和专业。
所以,这个选择的背后,不是辞职的自由,而是能力的自由,心态的自由。
如果有一个人有能成为一个团队的能力,和一个称之为梦想而去努力的“专业”,有一颗平实豁达的心,那即使是身处职场也是一种很自由的状态吧。
我很喜欢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桃花园,这是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种状态,恐怕移居到了大理洱海边,也还是会挂念北京的房价吧。
除了心态,我想自律应该是通达自由的必经之道。
很多人问我怎么管理时间。我觉得,经营生活,时间放在哪,怎么积累知识和金钱,最重要的,都是从懂自己的内在开始。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给自己列了每天的list,为了完成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因为,完成那上面的一条条Todolist,有种充实感和成就感。或者是种实现了自律的自豪感。
久而久之,很容易倦怠下来。慢慢产生一种自我对抗,也时常为了完成而完成,失去焦点,坠入虚无,拖延也严重起来。这种"放纵"自己的背后其实有一种很深的无力感。
我开始慢慢培养有觉知的自律,早睡早起,控制用手机的频率和时间,做读书笔记。把时间分段利用,减少事项增加时长。
后来,我发现时间是无法管理的,你只能利用它,与其管理无法控制的时间,不如管理自己的能量。全身心专注的能量,能够拉伸时间的长度与宽度。
同样的一小时,在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学习工作,产出的效果很有限。相反的,全身心的愉悦投入一件事,往往效果惊人,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工作四小时相当于别人工作八小时的成果。
李笑来老师说人做宝贵的不是时间,而是注意力。
他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说,钱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再生,时间也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本质上不属于你,你只能让它为你所用,注意力才是你所拥有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过多的关注那些明星八卦,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注意力在被消费?)
这点深表认同,我理解的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内在的能量层面,把最宝贵的能量投入到自己的"成长"上,才能源源不断的创造内在外在的财富。
而怎么去管理自己的能量呢?对我自己而言,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周定时健身、自己做好吃的美食、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都是点滴的外在能量来源。
更重要的是,内在的能量来源于我对所做事情的热爱。因为热爱,就会有很多好奇,从而激发探索之心。
"求知似渴,虚心若愚",只想吸收更多的东西。这时候,又怎么舍得把时间浪费在刷朋友圈、看娱乐节目和无谓的人际关系上呢?
每天大概11点睡觉,早上六点醒来会听一个小时的英文原著,然后练字约1个小时,接着早餐后进行工作。我的工作一般是做设计、拍照、或者做菜,边做边拍那种。还有偶尔写约稿。
下午一般三点去健身,如果不健身日会喝杯咖啡下午茶或者看个电影,然后画画,晚上一般是写文章(读书笔记)和阅读。
我好几年家里没放电视了,周末偶尔会看娱乐节目和刷影单。周末也会完全放松,去和朋友聚会或者拍照。
我通常不会给自己太大压力,一周当中有四天以上能做完这些,而有一天是完全随意安排的时间,可能这一整天都在看书,都在拍照。甚至什么也不做,我把这天当做”留白"。这小小的一段"虚",让我更有调整的空间去完成"实"的部分。
我的健身教练跟我说,如果疲惫的去运动,身体的反应能力会慢一大截,神经系统、肌肉关节等预激活能力也会减弱,效果肯定是差的。
所以保持好的心态,做到“念动一致”,所谓”念动一致”,在训练过程中稳心定神,专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肌肉的收缩。才能完成高效的训练。
看,所有事情都是相通的。
所以,我所理解的自律,不只是单纯行动的层面。并不是逼迫自己完成各种任务和计划,盲目的行动。而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后,有觉知的去行动,经常阅读,思考,自省、保持觉知,保持行动力,有效的训练,在喜欢的事情上稳定的投入和精力。这是我奉行的自律。
会不会懒的时候,当然会。我也不是每天百分百的能保障完成所有的事情,我也有想葛优瘫的时候,我会因为冬天太冷为自己找借口不去运动,每当这时,我会想到我的榜样,如果是他们,会因为拖延这些分内之事而放纵自己吗?
每个人也许都有一个小懒神,懂得怎么去安放它很重要。无以支撑,才会听从动物的本能去无节制的放纵和享乐。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样很辛苦,没有实践过也就无从享受它所带来的不同的生命感受。对我来说,自律的生活和每天脚踏实地的进步是我幸福的源泉。
做生活的设计师
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
做为一名设计师,其实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设计自己的生活。无论是工作还是艺术,最终回归到生活,无非是衣食住行的点滴琐碎。
我喜欢简洁的事物,日常家居是日式简约北欧风,饮食清淡简单、衣服大部分是黑白灰。消费上爱笔墨餐具大过于包包,大部分是爱好的支出,在能力范围内选择最好的。
每天的日常琐事会占据很大部分,生活处处都是修行,一蔬一饭,早安晚安,午后阳光,书架上的花草和书,慵懒的小宠,这一切都是我所爱。
有一首樊发嫁的诗我非常喜欢:
生活是水,水不等于诗,
在阳光的照耀下,水化成气,变成虹。
这五彩的虹,
才是诗。
如果把这点滴琐碎过得精良了。那生活就是精良的。平凡琐碎皆是诗意。
3月份画的自画像,如果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处处皆风景。
以前看到很多职场方面的书,教我们怎么调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对于很多人来说,工作和生活是完全放开的,对立的,所以才需要调节和平衡。
对现在的我来说,因为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并能从中获得快乐、意义和满足。界限也没有那么明显,慢慢融合起来。
本质上来,我的工作都是我读过的书、画的画、拍的照。有时候,我感觉自己是在生活,却又突然有了设计的灵感放到了作品中,有时候我在工作,但是和生活也并无分别。
最后我想说的是,生活从来都不是完美的,我也有半夜被客户叫起来改稿的时候,也有跑过大半个北京去谈合作而无果的时候,也有被骗策划方案的时候,也有被拖欠项目费而无奈的时候……
只是这样的时候因为自己的成长能掌控调整而越来越少。生活的美妙是因为它总是一体两面。心境的转变只是一念而已。
专注的过好每一天,好好工作,不断学习成长,饿了就吃饭,胖了就减肥。累了就休息,回归到最初的本质,如此简单而已。但在觉知中做这些,却是一种善用生命的态度。
至于未来会怎么样,我是个安享于当下,也寄予未来的人。还有很多梦想要去践行,还有很多广阔的世界去看,一边享受生活,一边努力。
这两者从来不是冲突的。所以我也会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努力。
没有一个人的路是一样的,现在的状态是看似自然而然,却又是经过漫长的探索、积累和沉淀。痛苦喜悦皆有吧。
我也相信,每个心怀自由的人,都很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从事自由职业。而我觉得,无论是否自由职业,都不是那么重要,生活,本来就是不受限的风景。
如果你是那只关不住的鸟,请相信,你的每一片羽毛都会散发着自由的光辉。
在飞翔前先让自己成长起来,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打开这个美妙的世界吧。
生活,是不受限的风景。
不知不觉断断续续写了五千多字,选择在生日这天发出,是想对这一年多来的”重生"做个珍贵的记录,同时,我觉得心的自由是另一种"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