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其中有“阴阳五行学说”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它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
现代社会是生活压迫、紧凑的社会,人们或迫于生计而加班加点,或为了一时娱乐而熬夜通宵,吃饭不正常,把酒当水喝,滥饮无度,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而求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和起居作息,毫无规律,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然而,正是这些坏习惯,使人面容苍老,身体状况愈差,提抗力下降。
正如黄帝所问“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就是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
黄帝内经提到,我们需要懂得养生之道,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房事,保持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才能保持青春活力,当然就能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了。
关于精神养生: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保持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内,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愉快地生活,社会地位无论高低,都不相倾慕,这样才符合养生之道。
关于睡眠养生:
“春三月,天地俱生,夜卧早起,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春季的三个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保持万物的生机。逆春气则少陽不生,肝气内变。违逆了春生之气,少陽就不生发,以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三月,天地气交 ,万物华实,夜卧早起,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夏季的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节,人们应该入夜就睡眠,早早起身。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 逆夏气则太陽不长,心气内洞。违逆了夏长之气,太陽就不能盛长,以致心气内虚,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气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秋三月,早卧早起,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秋季的三个月,人应早睡早起,收敛神气,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逆秋气则太陰不收,肺气焦满。违逆了秋收之气,太陰就不能收敛,以致肺热叶焦而胀满,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泄泻病。
“冬三月,早卧晚起,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冬天的三个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人应该早睡晚起,不要妄事操劳,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逆冬气则少陰不藏,肾气独沉。违逆了冬藏之气,少陰就不能潜藏,以致肾气不蓄,出现泻泄等疾病,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
关于饮食养生:
若饮食过饱,阻碍升降之机,会发生筋脉弛纵、肠游及痔疮等病症。
若饮酒过量,会造成气机上逆。
若过度用力,会损伤肾气,腰部脊骨也会受到损伤。
关于味道养生:
过食酸味,会使肝气婬溢而亢盛,从而导致脾气的衰竭;
过食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
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
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胃气壅滞;
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
风是引起各种疾病的起始原因,人们需要保持精神的安定和劳逸适度等养生的原则。风邪侵犯人体 ,伤及陽气,并逐步侵入内脏,阴精也就日渐消亡,这是由于邪气伤肝所致。
春天伤于风邪,留而不去,会发生急骤的泄泻。
夏天伤于暑邪,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病。
秋天伤于湿邪,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并且可能发展为痿厥病。
冬天伤于寒邪,到来年的春天,就要发生温病。
有客官说,那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活着有什么意思?我想说:“好像也有点歪理?!那说得好像你卷得起,躺得平一样!”。其实,现在的人大部分是:想卷却卷不起;想躺却也躺不平的样子!这种不上不下的日子,只能是:“只有活着,才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