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秦可卿之死是个迷,肯定不是病死。原文删过,语焉不详,但即使删过,仍能充分表明两点:一,秦可卿是非正常死亡。二,秦可卿与贾珍关系不正常。
关于第一点,秦可卿死的消息一传出,“合家无不纳罕,又都有些疑心”。“疑心”二字,意思已很明显。旁边更有脂砚斋评论““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之事,是不写之写”,那简直很明确了。
关于第二点,秦可卿死后,贾珍“哭得泪人一般”。脂评是“可笑,如丧考妣,此作者刺心之笔”。料理丧事时贾珍公然讲“尽我所有罢了”。脂评是“为媳妇是非礼之谈。。。吾不能为贾珍隐讳”。
当然,最明确的证据还是这段话——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各个钞本《脂砚斋评石头记》都有这一段话。靖应鹍藏钞本最全,提到了“遗簪、更衣”,寥寥四字,极有情节感。我手边的甲戌本没有这四个字。看来86版电视剧《红楼梦》是综合了各个版本来复盘了关于秦可卿的情节,其中用了“遗簪、更衣”这样的细节。我觉得其复盘挺合理。
二、
梳理一下秦可卿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第一次出场是在这年的年初,梅花开的时候。贾母应尤氏邀请,带宝玉去宁府玩。宝玉困了,就去秦氏屋里午睡,并梦到去了太虚幻境,还在梦里与乳名可卿、表字兼美的警幻之妹有了“儿女之事”。那时候秦氏一切正常,只是屋子陈设有意描写得很奢华,有种香艳感。
秦氏第二次出场是初春,凤姐应尤氏婆媳邀请,带宝玉去宁府玩。那时尤氏婆媳关系很好,融融泄泄,很是和乐。这一次走的时候,焦大骂了“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看来贾珍和秦氏关系的传言已经在宁府里留传。不过可能还没发生实质关系,比如贾珍只是挑逗,调戏,暧昧,就像贾蓉跟尤二姐、尤三姐调笑那样。所以秦氏听到“爬灰”这样的话仍能现表正常,尤氏也不相信贾秦关系有问题,所以能”装做听不见“。
我不成熟的推断是,秦可卿是在中秋节那天,或之后的五天内,被贾珍逼迫发生了关系。依据是9月初的某天,尤氏跟王夫人说,“她(秦可卿)这个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玩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日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待吃东西。”。发生实质性关系这件事给秦氏带来巨大的精神打击。贾珍可能还逼迫她同意经常发生关系。她有压力,有耻辱感,很难接受这样的自己,也看不到未来的出路,所以绝望之下生病。
当时尤氏应该是不知道的。她看上去比贾珍还着急,完全是婆婆对满意的儿媳的感情,不大可能是装的。如果尤氏知道了还能装成这样,那秦氏死了以后她应该高兴,应该继续装完这“最后一哆嗦”啊,何必以犯胃病为由拒绝为秦氏办丧事?有道是,丈夫出轨,妻子总是最后一个知道。反正当时的情景,就是婆婆尤氏比公公贾珍着急,公公贾珍又比儿子贾蓉着急。
有人说,秦氏与贾珍早就有不伦关系,她生病是因为这私情被发现。我不太同意。如果生病是因为被发现,那么自杀是因为什么呢?还有比被发现更糟糕的么?
我觉得,生病是因为被迫发生了实质关系,自杀是因为私情被发现,而且是被尤氏发现。八月中旬发生关系后,她一直在犹豫自己应不应该活着,所以她跟凤姐说,治得好病,治不好命。意思是,不是病能不能治好的问题,而是她应不应该活着的问题。同时,作为风华正茂的少妇,她一度也有过求生欲,比如在十二月初二凤姐去探病时,她说过喜欢吃枣泥馅的山药糕。
秦氏是在这一年的十二月底去世的。书里说,这年冬底,贾琏送黛玉回扬州看望父亲,有一晚凤姐和平儿睡着之后,秦氏来托梦,凤姐醒来后就是宁府的云板报丧了。在秦可卿极度郁闷和犹豫是否活着的这段时间里,也就是十二月初到十二月底之间,尤氏偶然发现了这件事。根据“遗簪”的说法,尤氏发现了一支簪子,从而发现了此事。秦可卿得知婆婆发现此事,羞愧无地,再无一点犹豫和留恋,便自杀了。
尤氏发现一度传言的“爬灰”居然是真,极端愤怒,拒绝管秦氏丧事。官方的说法是“犯了胃气疼的旧症,睡在床上,不能理事”。没错,受冲击而急怒,确实会犯胃病。其后,秦氏的丫头瑞珠自杀,宝珠自愿去给秦氏伴坟。这两人作为贴身丫鬟应该知道秦贾关系,贾珍此前一定威胁过她们,如泄露就以残酷的手段灭口,比如卖到妓院之类的。她们害怕,所以分别以死和走逃避,就像鸳鸯自杀其实也是恐惧贾赦报复。(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