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新浪博客发下宏愿,用写作为生命留痕,如今连账号密码都忘记了;曾经了解过王维审老师发起的21天写作行动,然而,那次我退缩了。所以,当惊觉“教育行走一起写吧”300天挑战已接近尾声时,我为自己感到惊讶。这一场长途跋涉,我终于跟着大家跌跌撞撞走到了终点线。这大概是除了读书外,我第一次坚持这么久的事情了!
回首去年暑假里几经犹豫联系小尘老师加入“写吧”挑战团队,那份踌躇忐忑、信心不足还在眼前。300天,总觉得是那样遥不可及,而现在,它却真真切切来到了眼前。有点儿不敢相信的梦幻感,有点儿小小的成就感,也有些滥竽充数的惭愧。是的,惭愧!和众多认真坚持、量与质并重的美仁们相比,我的300天是底气不足的。
首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月一篇的2000字精品文就没能完成了。按照规则,这是不能算作挑战成功的。
其次,我只是在数量上完成了日更300天打卡,自己知道并不能算作“写作”。这期间有很多时候是用阅读摘抄充数的。开始的三四个月应该说还比较认真,特别是暑假里闲暇较多的那些日子,每天很认真地读书、思考,选择素材,500字根本不在话下,常常能写到千字以上。那时也很有几篇更文被推荐官看重推荐置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常工作渐渐成为主战场,和大多数老师一样,我的白天是不可能有时间留给写作的,甚至读书也不行。而到了晚上常常就很疲惫了,这把年纪也不敢熬夜,又不愿放弃,急于在11点前完成,于是渐渐生了敷衍应付之心。于是乎,工作室的读书分享被拿来充数了,日常阅读的摘抄也搬了上来,樊登读书的听书内容成了救命的稻草,甚至特别忙的时候,过去的旧文、读书笔记乃至工作中的写作内容都被拿来应付了!所以,我这300天,只能说是掺了水的,实在不敢理直气壮的说“我坚持了下来”。只有惭愧!
有人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到最后的人没几个。”在教育行走的路上,我只是勉强没有掉队,但也没能走上“一起写吧”的成功之路。虽然一开始也并不是为了获得教育行走的线下活动名额而出发的,但现在想想,动力不足也许正是我没有成功的一个原因吧。因为一开始就不相信自己能够坚持下去,所以我的目标只是尽自己所能多坚持一些日子。对我而言,能坚持到300天的终点就是莫大的胜利。或许这只是一个小目标,做到了,也算差强人意。但是现在,反思自己的这种心理,想到自己曾经用来教育儿子的一句话:“如果目标是月亮,即使得不到,也会摘到星星。”如果我的目标是线下行走营员资格,而不仅仅是完成300天这个数字,那么是不是会离成功的路更近一步呢?有些目标看似切近,实际上却只是为自己设置了一个天花板。目标不够远大,不够坚定,于是动力不足,无法走远。“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万事皆然!
另一个教训是,人是不能放松自己的。最初对精品文的放松源于某个月的延迟,当发现可以随后补上之后,便不再汲汲于时间的限制了。当对命题没有感觉时,就开始放任自己一拖再拖,从月初拖到月底,从上个月做到下个月,从一个月拖到两个月……终于,账越欠越多,以致渐渐生了放弃之心。一时的放松,终导致整个300天的失败!可见,懈怠之心不可生!
码字300天,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内在储备不足,尤其是思考力的欠缺。读了许多书,听了不少课,唯独缺少自己深入的思考和感悟。很多时候,我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从书上搬到纸上,从家里搬到教室,从书桌搬到讲台……研究者说,我们的大脑天生趋利避害,追求简单。莫不是给我这样不愿动脑的人寻找“科学依据”?反正这300天,每天500字,我就像一个应付作业的差生,很多时候只是满足于完成500字上交,至于质量,连自己也不忍卒读。每天苦苦思索“写什么”“怎么写”,是开始两三个月的事,渐渐地就心生惫怠,忙碌的时候、疲惫的时候、有作文课的时候、有晚自习的时候,以读书摘抄来充数慢慢成了常态。
写作是梳理思想的过程,而我的写作,却是缺少思考的。没有思考的写作,如何能提高自己呢?只有量的完成,没有质的保障,这就是在诸多美仁们收获进步的惊喜的时候,我却行囊空空的原因。需要改变的还是自己对这件事投入的态度!
反思自己的300天,多是愧怍与不足。那么,我这300天是不是就毫无意义了呢?
当然不是。任何一件事,连续300天,其意义也是不可小觑的。这300天,更多的,还是收获。
首先,能够把一件事情坚持300天,于我,就是最大的收获。“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迈出第一步就是胜利”——完成,对于我这个缺乏行动力的人来说,至关重要。报名前的犹豫纠结就是对自己能否完成信心不足,挑战开始后也曾动摇徘徊,源于对坚持意义的怀疑。然而,终究还是走到了最后,没有半途而废,单是这一点,也值得向自己致敬。更何况,毕竟还收获了25万字,收获了一群优秀的简友。
更重要的是,这300天的行走,让我收获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在集体中,很多时候的我,更愿意成为一个透明人、边缘人,遇事常退缩,做事很被动。从最初犹豫忐忑地成为“行走者”,不敢接受群里分享活动的邀请,到寒假参与《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共读,并平生第一次以“抢”的姿势去主动争取到共读分享名额,在天南海北众多优秀的美仁面前亮相,顺利地用语音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所得,再到“抢”到“大夏书系”组织的“教师一日”书写资格,“积极主动”对于我来说似乎已不再是天大的难事。在参与的过程中,渐渐体会到,打开自己的感觉原来是如此美妙!主动投入,深度参与,让我遇见了未知的自己!
在这个团队中,每天流连于简书,拜读各位老师的作品,从文字中认识了那么多优秀的同仁,让我惊讶于这里的藏龙卧虎,也深感自己做了太长时间的井底之蛙。自此,每天都被这些孜孜不倦的学习者、意气风发的行走者鼓舞着,眼界被打开,视域得以拓展,精神得以滋养,300天的行走,让我踏进了一片成长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