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从各个角度来看,粗粮的「养生」价值都可以用科学 来解释的。
首先,粗粮在西方一般会被称作全谷类食物,只不过相对于精米白面而言,粗粮通常是采用谷类中的玉米、紫米、高粱、燕麦等进行加工的。其实本质上也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但是比精米白面稍稍多了一些不可溶性纤维素的成分。也就是吃了同等量的主食,就摄入了更多的纤维素。这些纤维素一般不会被肠道消化和吸收,因此就在让肚子吃饱的前提下,相应地减少了能量的摄取。同时这些纤维素还会促进排便,减少粪便长期停留对肠道的刺激。
2016 年的一项分析提示我们,在粗粮等谷类的高摄入人群当中,不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能够降低,各种肿瘤的整体发病率也会降低 6%。另外一项研究也发现,这些谷类不但能够降低 14% 的癌症风险,连感染性疾病、糖尿病的风险也都会降低。为什么我们不让糖尿病病人喝粥,而去啃窝头?正是因为这些被煮烂的米粒,经过肠液的消化,非常容易被肠黏膜吸收转化为血糖,让血糖一下子升得很快,对胰岛素和胰腺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特别是对于糖尿病的患者。这时候粗粮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也就是——吸收慢。粗粮的颗粒需要经过层层肠液的分解才能逐渐被展开,并且只吸收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不能被吸收的,就好像菜梗子一样,被排出体外,既能控制血糖,更能控制体重。
而别忘了,控制体重可以减少癌症的核心环节,这也是我们认为粗粮能够防癌的主要原因。但是也有一些人不适合在饮食当中加入过多的粗粮,例如,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还有青春发育期的年轻女孩,粗粮会影响人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会影响他们正常的生理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