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差不多已有二十余年,从期望找到偏方、验方、秘方开始,到系统、深入学习《伤寒杂病论》,中间走过很多弯路,也曾因为始终不得入门而中断过。
回顾自学中医经历,感觉最近5年对《伤寒杂病论》经方的学习,才算是带自己略窥了中医大厦门槛内的风景。快退休了,有些闲暇时间,就想着把自己的学习经历、所想、所思,那些零乱笔记整理出来,一方面是自己学习的继续,另一方面想着这可能对那些和我一样想完全靠自学掌握一点中医知识,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把握在自己手中的人会有一点帮助。也是为充实退休生活做点提前的计划。
计划就叫“自学中医经方之路”,暂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杂话篇。聊为什么要自学中医、怎么自学中医、中医流派、经方与时方、中医历史、中医书籍等有关中医的话题的我思、我想。
第二部分,词话篇。自学中医过程中,常被一些中医名词、概念所困惑,因为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在同一个语境下不同的人还可能有不同的解释。比如“虚寒”一词,既可能是因为阳不足表现出的寒证,也可能是又虚又寒的证,这两种证的病机、治则有根本的区别。冯世纶在整编《胡希恕伤寒论讲座》时胡老授课时提到的“虚寒”多处做了特别的注释。《中医大辞典》收录了12000多条词目,很多词目的解释对于自学者来说过于简单和专业,不仅未能解释清楚,反而新增了困惑。我将对一些重要的中医“词”(概念)聊聊一个自学者的理解。
第三部分,读经篇。整理我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条文的笔记。这一篇是重点,不仅有逐条的剖析、辩证、考证补全,还有各方剂主证、应用的归纳总结,加减方法,经典医案。
第四部分,本草篇。就《伤寒杂病论》中应用的中药逐味考证基源、本经原文、在经方中的应用、药证、疏证。
第五部分,专题篇。讨论一些常见病,自己或家人“头痛脑热”问题的辩证施治,如感冒、便秘、肩周炎、鼻炎等,因为不是医疗从业者,不能为他人诊疗。法律不允许非法行医,我是一个守法的人,我想:我给自己配几位中药煮水喝了,或者给自己的孩子喝了,没人起诉,应该不会被公诉非法行医吧!所以这种临床的经验非常有限。但有限的一点经验却都是感触很深的。学习中医经方有否入门首先就看能否得心应手的给自己和家人解决感冒这种常见的头痛脑热问题。
我会边写边放出来,开始可能会有点乱,会不断的去整理完善它。这将是我退休后的工作。
常有人问自学中医应该先看哪些书,很多中医书,尤其是古书常有各种版本,为了学习和交流的方便,我会把我的笔记和用到的书籍的电子版放到“经方草堂”QQ群:852010282 中,有什么问题也欢迎大家到那里去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