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收复河西》阅读笔记(上)
一、秦国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遇
马陵道大战的消息迅速传开,各国顿感轻松,天下拍手相庆。
公元前四世纪中期,超强的魏国发动中原大战,力图攻灭赵国韩国。大战正酣之时,东方齐国介入。
魏齐两次大战,魏国先败于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再败于围魏救韩的马陵之战。魏国精锐主力毁于一旦,上将军庞涓,死于非命。
魏国自此陷入了龌龊的内耗,日渐衰落,战国初期形成的格局发生变化,为战国中期争雄的新局面拉开了序幕。
马陵大战后,齐国内政动荡。上将军田忌与丞相邹忌相互倾轧,邹忌给田忌设了一个谋反圈套,田忌被迫逃亡到楚国去了。兵家奇才孙膑深感失望,秘密离开临淄,去山野隐居了。齐国的强国优势,因为失去两大名将而大为逊色。
马陵道大战后,最感轻松的是秦国。卫鞅对秦孝公提出:抓住时机,迁都咸阳。
马陵道魏国大败,秦国朝野一片欣喜。
百年以来,魏国将秦国封锁在关内;又越过黄河攻进函谷关夺去河西千里之地;又纠结六国企图瓜分秦国;还策动秦国内乱鼓动民众逃亡,派商人大赚秦国血汗。
自从三家分晋有了这个魏国,秦国就一直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秦献公和魏国血战而死。秦孝公被魏国压迫得立了国耻碑。
这个百年夙敌一朝大败,热衷于灭国大战的庞涓也已死,压在秦国头上的大山终于没了。
卫鞅与秦孝公密谈,提出了一个惊人主张:收复河西。
秦孝公担心:秦国新军只有五万,还没有统兵大将。魏国的河西守军八万,稍一凑集,十几万大军对魏国不是难事。
卫鞅分析:目下情势,魏有三弱,秦有三强。全面权衡,出战河西可行。
其一,魏国朝野沮丧颓废,丧失斗志;秦国富强,士气高昂,雪耻复仇,朝野战心大大强于魏国。
其二,魏国庙堂昏暗,相互掣肘,力不能聚。秦国朝局清明,举国同心,将士用命。
其三,魏国河西守军虽有十余万之多,但战斗力远不及庞娟的精兵。河西将军龙贾与当道的太子申和公子卬不是同路。而秦国新军五万战力强大,全军上下合力,如臂使指。
更重要者,是时机。目下,魏国知秦国正在迁都,绝不会发兵河西。魏国必是漫不经心。秦军突袭作战,胜算极大。
卫鞅自请领兵,收复河西。
原来卫鞅乃鬼谷子之徒。老师以为卫鞅有兵学天赋,定其学兵。卫鞅五年学完,自请转修法家治国之学。
秦孝公豁然醒悟,连连拍案,大笑不止:上天哪上天,何其佑护秦国也!拜将卫鞅。
君臣二人彻夜密谈。
三天之后,秦国的五万新军在夜间分路秘密东进,集中到咸阳北面百里左右的云阳山地,秘密驻扎。
旬日之间,卫鞅的幕府将领便配置完成:车英为副将;景监为行军司空,专司辎重粮草;全军精选的十名军吏,做了幕府司马。
卫鞅婉言辞谢君臣们的壮行。
因为一场长途奔袭战,要收奇兵之效,就要尽量隐秘,才能打魏国一个措手不及。
九月二十三夜,月色朦胧。
卫鞅带领中军将佐并二百名铁甲骑士,赶到了云阳山谷。勘合兵符后,大军立即开拔,沿途绕开了县府城池,经高奴洛水一路北上。
旬日之后,秦国新军在洛水西岸一片河谷地带秘密扎营。
二、魏国河西军遭遇最大惨败
龙贾已经七十三岁,是魏国仅存的三朝老将,也是列国闻名的老将军之一。
在魏文侯时期,他少年从戎,一刀一枪苦挣功劳,从伍长、什长、百夫长、千夫长,一步一步锤炼成了军中猛将。
秦军来犯,龙贾精神大振,决意要让天下看看吴起麾下老将军的战力。
龙贾从安邑飞马赶回营地。
想到那两个贵公子竟然成了名将,竟然成了河西统帅,龙贾当真哭笑不得了。
老龙贾实在不知道,如果两个饭桶要指挥他胡乱打仗,要拿十万将士的生命瞎折腾,他还能不能忍受。
兵谚云:“一将不良,窝死千军。”
老龙贾不禁打个激灵,一股老泪夺眶而出。
洛水东岸的高山顶上,卫鞅和车英、景监正在凝神东望,观看魏军的阵营布置。
卫鞅将目光转向了大河西岸的魏军营垒,心中不禁赞叹龙贾的老辣。
龙贾的河西大军,分别驻扎在大河西岸的三个山头。这三个山头东距大河五六十里,西距洛水五六十里,在两河中间地带形成一个天然的品字形,互为掎角之势。中央山头是龙贾的幕府营垒。北面前出的山头上是龙贾的骑兵右军。南面前出的山头是龙贾步兵左军营垒。
……
卫鞅吩咐行军司马,寻找几个当地老秦人。车英一说这是大良造,三个老人一齐拜倒,唏嘘流泪哭诉起来。
原来魏惠王即位后,秦献公连年发动收复河西大战,魏国君臣认为河西之地是“兵家战区”,撤回了官吏和魏国民户,任这里的老秦人自生自灭。
龙贾大军向河西老秦人征赋征役,散兵游勇欺压老秦人。河西老秦人部族相结,纷纷逃亡山中自保。
近十几年来,河西老秦人听说秦国变法,想逃向关中。不想山口要道都被魏军封锁,虽零零星星逃走了一些,大部分老秦人还是困在山中,过着半匪半民的日子。
近日秦军开过洛水,龙贾收缩兵力,撤回了封堵山口的军兵。老秦人方才得以偷偷出山打探。
老人告之:魏军扎营的三座山,他们叫三熊山。中间那座黑熊,北边那座白熊,南边那座灰熊。
山后有小路可以上去,但很难走,魏军并不知道。他们哥仨常爬到后山看魏军操练。
天色暮黑,乌云遮月。秦军营寨依旧灯火连绵,卫鞅三万步军分成三支,悄无声息地开出大营,沿着隐秘的山道急行。在三位采药老人的带领下,疾行一个时辰,各自到达三熊山背后,散开队形悄悄开始登山。
天交四鼓时分,两万骑兵摘去马铃,包裹马蹄,马口衔枚,在漆黑的夜色里开出大营,秘密行进到三熊山正面的山谷里埋伏下来。
秦军营寨依旧灯火连绵,不时传来隐隐的战马嘶鸣。
天交五鼓,正是天地最为黑暗的时分。
山顶倏忽涌出连天火把,呼啸着呐喊着冲入山腰营垒。魏军山后拦截野兽的鹿角木栅早被秦军悄悄挖掉。
秦军步卒俯冲杀来,如滚滚山洪势不可当。魏军没有丝毫战事准备,立即陷入了无边混乱,营垒成了漫无边际的火海。魏军懵懂窜突,自相践踏,完全溃不成军,慌张之中如蝗虫般拥向山口。
半个时辰内,三座大营的魏军残兵狼狈地拥进了正面谷地之中。
秦国的两万铁骑在晨曦雾霭中两翼展开,赫然堵截在谷口。
就在这时,老将龙贾率领百人骑队赶了回来,突进山谷了。
卫鞅道:老将军尚有四万之众,我只用两万铁骑,一个时辰全歼魏军。
龙贾哈哈大笑:卫鞅,狂妄至极!
然,一个冲锋,魏军便被分割成许多小块,挤压在山根,完全成了秦军骑士剑下的劈刺活靶。
纵是龙贾率领的百人铁骑,也被一个秦军百骑队猛烈冲散只三四个回合已经死伤了大半。
秦军对魏仇恨由来已久,加上新军首战,锋芒初试,人人要奋勇立功,剽悍猛勇之气势不可当。
不到一个时辰,四万魏国步兵,已没有一个能够站着的了。
魏军败,龙贾拔剑刎颈。
此战,秦军大胜!
作者语:各国混战最苦的是老百姓。
一个王朝的强大需要君臣合力,济思共策。以前一直只知卫鞅变法,以为卫鞅善长治国之道,没有想到卫鞅兵法更甚。
魏国老丞相公叔痤多次向魏王举荐卫鞭,然魏王好大喜功,不愿重用卫鞅,才让秦国捡漏。
正如秦孝公所言:真是天佑秦国!
当然,卫鞅入秦,首先是秦孝公品行正,吸引人才;其次,也离不开百里老人的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