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是谓道

引言: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以水为喻,道出了天之道,并引申出了圣人之道,圣人之道即天之道。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有概述:天之道,利而不害;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里,水的品性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自己柔弱可以胜刚强,无形可以随遇而安、虚无缥缈以洒脱,而是利万物而不争的利他主义。

因此,利(他)和不争是天之道和圣人之道的共性,而不争最终包含了利(他),成为天之道和圣人之道的核心思想。

何为利(他)?

        简单说就是非利己。他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总结:

是 以 圣 人 后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

非 以 其 无 私 邪 。故 能 成 其 私 。

何为不争?

        需要摒弃四个自我: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同时,还要不囿于现状,立足现状,积极关注到事物的演变过程,向好的方向发展。因为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

不 自 见 , 故 明 ﹔

不 自 是 , 故 彰 ﹔

不 自 伐 , 故 有 功 ﹔

不 自 矜 , 故 长 。

曲 则 全 , 枉 则 直 , 洼 则 盈 ,

敝 则 新 , 少 则 得 , 多 则 惑 。

何为不争之德?

        古代多战争,老子在道德经中对用兵也提出了不争的思想:

善 为 士 者 , 不 武 ﹔

善 战 者 , 不 怒 ﹔

善 胜 敌 者 , 不 与 ﹔

善 用 人 者 , 为 之 下 。

是 谓 不 争 之 德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西湖边上,西泠桥畔,有一座小小的慕才亭,六角攒尖顶,半圆天地墓,精致小巧,相守相望。 相守即是西湖,相望便是天涯。...
    风中的挽歌阅读 898评论 0 5
  • 我眯着双眼 颠倒了这世界的黒与白 依稀看到了窗前的光 好像从蝴蝶翅膀穿过 扑棱两下 这世界又回到了黑暗
    大善若愚阅读 273评论 0 0
  • 念敏麦好:一起逛街,一起找吃,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毫不嫌弃的陪着我,耐心的跟我聊天,一路都照顾着我,敏麦是一个细心有...
    q晓琼阅读 167评论 0 0
  • 迎着晚霞走道路边,在那杂草中集满着盛开放的花朵。又一次唤起了我的童年回忆。小时经常玩过这种花朵!望有情人终身眷属!...
    胜者为王王臣森阅读 138评论 0 0
  • 空气,若有若无、飘忽不定、任性、傲娇的空气,谁在意? 正如少年的小时候,那么多的情愫,谁在意? 空气,或许在别人的...
    拥抱空气阅读 57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