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中班开始交往重心就是同伴了。在更小的时候,他们向往和比他们大的孩子一起玩,同龄之间的交往还不主动。到了中班阶段呢?他们不把小的放在眼里,叫他们小不点;对大孩子怀有即渴望又戒备的复杂心情,于是终于开始锁定同龄群体了。
记得中班暑假期间,豆豆每天都会反复地说:好想和我的好朋友一起玩啊。”、“我好想他们来我家呀”…… 这种期待不是无意义的,开始关注同伴交往时,孩子对自己的定位更准确了,他们也以同伴关系相互照见。
中班的他们不像小班那般盲目模仿,一个小朋友跺脚全体孩子一起跺脚的场景很难再现了。他们更在意自己的小团体,甚至会因为想要突出自己,特意做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同时,男孩和女孩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友谊的小船在风里游荡。
男孩、女孩
校车开到江湾校区园内,车里的孩子们降临到江湾大草原,接着便自动分组。一是以年龄和班级为单位分组,二是以性别为单位分组,在小班的队伍里还能见到男女混搭,中班就男女分开了,男孩子像风一样飞奔,女孩子像蝴蝶一样飞舞。而大班的孩子呢,在外面玩的就比较少了,大班的女孩就更加少见,偶尔能看见一两个,要么就是等人,要么就是今天没有啥课,一脸的无聊。
我试着让男孩子和女孩子一起玩个游戏,很难统一。在自由的情况下,男孩和女孩所喜欢的游戏也大相径庭。女孩子扮公主,扮仙女,摆pose和绕圈;男孩追打和扭扯,互相摆弄小玩具,偶尔也会坐在女孩子旁边偷笑。‘
有次我在某公园里,遇到一群陌生的小女孩,她们张开手臂在花树边翩翩起舞,动作和在江湾大草原玩的小姑娘们一模一样,都让我产生一种穿越的错觉。天天在一起的中班小伙伴行为差异甚大,而从没有进过面的小姑娘,行动如出一辙,很有意思。
提醒点:
这个时候男孩和女孩会以自己的性别来定位了。随着生理的发展,孩子对异性的兴趣,对亲密关系的向往甚至性接触都会有萌芽。我想,男孩想表现更多的男性特征,女性表现为更多的女性特征时,就要为孩子准备性意识教育了。与性意识相关的绘本有不少,比如:《小威,向前冲》;《乳房的故事》;《圆圆的肚脐》等,学校里似乎也有讲的。我也准备看《善解童贞》这本书,0-6岁的性教育书籍。哎,说道性意识,我发现自己都有过不去的坎,孩子在家说他做的梦,竟然和性有关,我第一反应是有点慌乱啊!嗯,为了科学和健康的成长,我还是准备一篇与此有关的专题吧。
2+2=4?
几个小伙伴一起放学归来,实在是舍不得分开,于是一起来到我家里。我天真地以为有了四个人,那个乐高玩具今天一定可以拼好了。一回来我就给他们分配拼乐高的任务。当然,现实和理想不一样的,有人开始偷偷拿自己想要的但是其他小朋友手里的乐高,另外以个人也不甘示弱,两个人开始拉扯。也有孩子对乐高不感兴趣,问好多无关的话题。只有一个孩子我同频,可惜我顾此失彼啊。
我首先把争抢玩具的人分开。这一分就彻底成了两个队伍。而且开始攻击了。孩子一边玩手里的玩具,一边商量着:“下次他到你家,你不要给他玩哈”;“下次看到他们拿我们的玩具,就要打他。“
我问:你们小伙伴当中现在有谁做错了吗?每个人都在玩自己的玩具,互相看了看摇了摇头,谁都没有错。我接着问:“那如果一个孩子没有错,却被其他人批评了骂了,那是谁做错了呢?” 他们好像意识什么,有所收敛,变成了小声嘀咕。
其实,我也是掉进了他们争吵的陷阱。和孩子辨是非,那是秀才遇到兵。哦,孩子和兵不一样的是,他们可以一方面答应大人的要求,一方面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做。这应该是大人最抓狂的吧。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孩子虽小,他也有强烈地自我行动的欲望,同时也需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反思后才能真正明白道理,多考验大人的耐心啊,做大人真不容易!
注意点:
孩子的争论,由大人来评价是非,那就是掉进陷阱。因为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正确的,就算在别人眼里他明显是做错的,也有自己的理由。所以大人不管说谁对谁错,都会“得罪”另一个人,关键是大人的参与无益于让双方和解,还不如装作不知道呢。
面对争执,我有两个心得:一是不问原因,以“我看见”开头,我看见地板上都是积木,我看见你们两个都拿着小棍子。然后孩子会说:“是他怎么怎么样?“接着大人看情况,如果值得讨论,就可以使用“发言权杖”讨论法;如果感觉无聊,直接”请教“他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为了了解孩子的友谊观。我有问过孩子“为什么和他做好朋友”。
我问丁丁:“你为什么喜欢和乐乐做好朋友啊?" 丁丁回答:“他不是我的好朋友了啊。”我说:“我看见你每次和她玩的很开心呀!” 他说:“现在不是好朋友了。我和他比赛跑步,我超过他了。他说我没有超过他。“噢!原来这样,超过了还说没超过。友谊的小船,翻一次。
前两天豆豆主动和我谈:“妈妈,我和涵涵不是好朋友了。”我说:“你不是一直都和他是好朋友吗?“他说:”我们在操场上做操的时候,他绊倒了我,他还没有道歉。“哦,绊倒别人不道歉,友谊的小船,翻一次。
当然,这艘小船还会不断地往前开,过几天又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只是,大人会有点不理解这么一件小事会引发如此大的后果。其实,现在正是孩子的人际关系中的体验期。不停地尝试和修正会帮助他们在以后更好的融入生活。
他们需要时间来会明白,小事不影响友谊,只是最好不是由大人告诉他,而是在他经历之后,大人再引导他来看到这个现象。
同时,正是因为大人觉得这是小事,所以有时候我们容易嘲笑他们或者急于改正。我以前也急于改正他的观点。“你怎么可以这么说呢?以前不是怎么怎么吗……”但是,实际上对友谊的感受是一种说不出的体验,他们虽然说不出,但是感受是很丰富的,大人无视这些感受,强行让他们接受势得必反。
我相信,当他们和朋友一起分分合合,在争吵过之后还能在一起玩耍,并且建立新的感情。这是能够让他们的体验更加丰富。
分享点:
最近,我发现豆豆跑步的速度快了很多,我把这个情况反馈给他自己,他也很欣慰地肯定了自己:“嗯,我比以前跑的快了”。现在他和丁丁一起跑步比赛,不会早早地放弃,总会努力地跟上去或者寻找解决这种尴尬的方法。比如:拉着我的手一起跑。那我当垫背的。
我发现丁丁比以前喜欢表达了,可能是因为熟悉了,也是因为他本身有表达的欲望,他会主动的举手说“我有话要说”。平常我只能在豆豆的嘴巴里听到的话,丁丁其实可以表达的更清楚。
我想起某些教育家说孩子要群养,虽然现在很少人会这么做,不过我也看到了这种好处。希望他们能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记录孩子放学归来的点滴,融入教育和心理系的一些知识!……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