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从野外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题记
夜幕还未散去,小山村笼罩在黑暗中。村道上静悄悄地,狭长的村中小柏油路上,此刻显得沉寂而寂寥,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啸。蛐蛐或蟋蟀在弹奏黎明前的交响曲。
走到一户人家门前,看到房前已飘起袅袅炊烟。一位早起的大娘正往屋里抱柴禾。厨房里红红的灶火映红了窗棂。这一幕勾起了我对母亲的怀念。
从小到大,都是母亲做饭。无数个黎明,母亲“闻鸡起舞”早早起床做好早饭。中午,下地劳作回来的母亲顾不上歇息,就又赶做午饭。晚上亦如此,待洗刷净已是月上柳梢头,母亲才能坐下喘口气,但手里还是不闲着。或缝补衣裳或纳鞋底。尤其是在高温闷热难耐的夏天,母亲围着灶台,辛勤地忙碌,汗水滴滴答答从脸上淌下,身上的衣衫被汗洇湿如水洗。当时没有体会到母亲“一日三餐”的辛苦,只是看到母亲的腰逐渐弯了。至今想来,体会到母亲劳作的艰辛,内心溢满了感恩、愧疚之情。
柴米油盐,是这一生和母亲最亲密的事物。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即便在艰苦的日子里,母亲也总是认认真真地做饭,从来不对付。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母亲却不一样,没看见她用了多少食材,却总能变着花样地做出许多可口的饭菜来。母亲在厨房里劈啪作响,把贫苦颠得上下翻飞,把日子炒得香滋辣味。灶台底下的火焰,总是忍不住窜出来为母亲鼓掌。
而从灶台下欢快地跑向屋顶的炊烟,是缠绕在母亲手上的戒指,一生都未曾褪下。因为,在母亲的指缝间,我总能闻到葱花的味道,家的味道。
所以,我家的炊烟是有着葱花味儿的炊烟。我家的炊烟也是最好客的炊烟,总是微笑的。或是点头,或是招手,欢迎你,挽留你。
炊烟,就这样在我的目光里一茬一茬地熄灭,又一茬一茬地升起。
袅袅升腾的炊烟里有我对母亲的思念,虔诚地遥望天堂,亲昵地喊一声:“娘,你可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