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子石头,两岁半,身体和智力发育良好,外向,好动,喜欢动画片,偏爱奥特曼打怪兽,动不动就摆个挑衅性的“格斗式”。
小石头在家里的地位貌似很突出,但由于有一个姐姐的压制,因此并没能成为为所欲为的“小霸王”,相反,倒是十分乖巧听话,特别是对姐姐小宝的发号施令威逼利诱,多数情况下都是俯首称臣。在姐姐小宝眼里,他有一个缺点:太粘妈妈,而且粘的时候还哼哼唧唧巴巴黏黏。这一点小宝很是看不惯,以致于她经常笑话他是一枚“娘炮”。
其实他一点也不“娘”,而且还很MAN很仗义,每次他姐姐被妈妈吼的时候,他都会出面打抱不平:“你为什么吼姐姐!”
有一次不听话被他妈妈打了,他来向我告状,我开玩笑说:“那还得了啊,谁敢打小石头!你记住,今后除了爸爸之外,谁也不能打你!”
这句话他记住了。
你现在问他:“妈妈能不能打你?”“姐姐能不能打你?”“伯伯(带她的阿姨)能不能打你?”“外面的人能不能打你?”他都会坚定地回答:不能!你问:“谁可以打你?”他会回答:“爸爸可以打我。”
在暗自得意的同时,我发现,我这偶然的一句玩笑话,也许可以作为关于孩子自我保护及规则意识养成的理念和大家分享。
谁也不能打我,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暗示,本人的身体和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爸爸可以打我,说明我也不能无法无天,爸爸代表规矩、规则,犯了错是要挨揍的。
2
校园欺凌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一个孩子,脱离父母的保护进入幼儿园,实际上已经开始独立面对社会。而3--6岁,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老是被同学欺负会对孩子形成极大的心理伤害进而形成社交恐惧;或者,因为被欺负而学会拉帮结伙,反过来成为欺凌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进而有可能形成叛逆甚至反社会人格。
人,毕竟是社会动物而不是野兽,作为父母,不能像野生动物对待幼崽那样,任其独立完成适应残酷的自然和社会的过程,所以,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父母都应该在这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
我问过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宝,你在学校受过欺负没?她说:我是女汉子,谁敢欺负我。某某同学看起来很柔弱,我问有人欺负她没,小宝回答:谁敢惹她呀,还没碰到她她就怪叫。我问哪类同学比较容易受欺负,小宝回答:当然是那些胆小怕事的人。
研究表明,以下这几类孩子更容易在学校受到欺负:
1,弱小或者残疾。
2,内向,自卑,胆小懦弱。
3,智商、情商低,不善于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爱告状。
而长期遭受欺凌的孩子有一个共性:不敢反抗或者反抗不力。
恩格斯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毛主席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恃强凌弱、欺软怕硬是人类所共有的特性。
完全依靠老师的管理和同学的友善是不靠谱的,只有自己足够强大、强硬,才能免遭欺侮。
所以,我个人非常赞同某位犯罪心理学及儿童教育专家的观点:勇敢地打回去!
当然,以暴制暴不是现代文明,特别是法律所提倡的。但是,不可否认,对于单纯的未成年孩子而言,反抗绝对是最为有效的反暴力手段。
网上有很多看起来令人发指的校园欺凌视频,其中的受害者,无一不是像木头人一样,不说话,不反抗,不求饶,任由施暴者肆意伤害。
孩子毕竟是孩子,施暴者无非是追求打闹刺激或者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而不是以致他人伤残为目的,一般情况下,在施暴过程中,都会对家长和老师心存畏惧,只不过是受害者的沉默忍受滋长了他们的肆无忌惮。
不知进退的殊死反抗是愚蠢的。面对暴力侵害,反抗也要讲究战略战术。首先要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勇于反抗,但是在战术上要重视对手,为避免被极端伤害,在寡不敌众的情形下,可以巧妙地进行外交谈判或者采取“敌进我退”的游击战术,装腔作势的寻死觅活甚至投降认怂也是允许的。
心胸狭隘的睚眦必报同样是愚蠢的。大家都还是孩子,心智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同学之间的打打闹闹和人身欺侮的界限本来就很含糊,对此一定要正确对待,只要不是自己觉得委屈得难以接受,还是要坚持团结友爱的原则,保持宽容大度的姿态。学校也是个小社会,“冤家宜解不宜结”“多个朋友多条路”这些古训同样适用。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基于法律,有节制的反抗(正当防卫)非常重要,提倡肉搏,不使用笔尖等锐器,不打击面部,是基本原则。
3
规则意识、法律意识要从娃娃抓起。
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规则意识,稍大一点,要让其树立明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要让他们知道,规矩就像是高温的开水,偶尔突破,或许只是被烫一下;而法律则是要命的高压线,一旦触碰,非死即伤。比如,打人是犯法的,打伤人是要坐牢的,打死人是要偿命的。
对于十岁以前的“熊孩子”,讲大道理是没有用的,只有“打”才能让他长记性。
但是,这个“打”一定要理性而不能情绪化,不能乱打。
“打”毕竟是一种暴力行为,说重一点也属于家暴。我所说的“爸爸可以打”其实只是个比喻,同时也是建立在本爸不会乱打的前提之下。比如,三岁的石头不好好吃饭,十岁的小宝偶尔偷偷玩一下手游,这都属于口头教育而不属于该打的情况。
“养子不教如养虎”,“惯子如杀子”。
有时候在网上看到那些惯坏了的孩子对父母拳打脚踢,而父母居然一声不吭,任其所为,我真不知道那些父母脑子里装的是什么。
这就应了网上的那句话:“缺少社会的毒打”
当然,规则意识只是一种理念,而不能片面、僵化地对待。因为,除了不管合理与否我们都得遵守的法律以外,其实很多社会规则、规矩根本就是不合理的,打破这些不合理的规则、规矩恰恰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
仗着家长的权威,以一种世故的观念,对孩子过多干涉和约束,乃至滥用暴力,将会压抑孩子的天性,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这是另一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