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孝经·纪孝行章第十》:
原文:“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释义:身居高位而骄傲自大的人势必要遭致灭亡,在下层而为非作乱的人免不了遭受刑罚,在民众中争斗则会引起相互残杀。骄、乱、争这三项恶事不戒除,即便对父母天天用牛羊猪三牲的肉食尽心奉养,也还是不孝之子。“居上而骄则亡”,
《正义》说:“不去骄则致危亡也”。因为上位是靠人来撑着,你在上面,你不帮忙别人,瞧不上别人,别人就不会撑你,想把你赶下来,自己做主。
举例1: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到了春秋末年,四个卿大夫家族并立,智氏一家独大。智瑶,是四卿之首。这个人能力还是很强的,据说他“仪态不凡、箭术高超、技艺出众、巧文善辩、坚毅果决”,是一位男神。他在继位之后,也确实做了一些事业,他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扩大了晋国的领土,掌管了晋国政事,把智氏变成四卿中最强的势力。
但伴随着这些成绩的收获,智瑶越发骄横。一次,他与另外两家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举行宴会,在宴会上,他就公然向两家索要地盘,而且要万户之邑,按当时的人口比例,那就好比今天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了。韩康子和魏桓子当然不想给,但他们的谋士劝说道:如果不给,智瑶一定会讨伐我们,不如答应他。他得到了土地,一定会更加狂妄,会再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一定会兴兵讨伐。他因骄傲而轻视敌人,我们因恐惧而互相团结。果然,智瑶又向赵氏索要地盘,赵襄子不给。智瑶就发动韩氏、魏氏两家,一起攻打赵氏。赵襄子一打三很吃力,就退守到了晋阳。智瑶包围了晋阳城,并引晋水灌城。眼看赵氏就顶不住了,智瑶很高兴到晋阳城外巡视。巡视时他说:“吾始不智水之可以亡人之国也,乃今智之。”我还不知道水可以让一个国家灭亡呢,我现在才知道。
就这句话,点醒了韩康子和魏桓子,怎么回事呢?因为韩氏和魏氏的都城都靠河,今天赵氏的下场,明天很有可能就轮到韩氏和魏氏了。正好赵襄子派家臣张孟谈去游说韩康子和魏桓子,韩、魏、赵三家一拍即合。到了约定的日子,赵襄子先派人杀了智瑶守大堤的士兵,将大堤扒开,使河水反灌智瑶的军营。智军阵脚大乱,赵军则从正面冲击,韩、魏二军趁机从侧翼进攻,大败智军。智瑶被抓、处死,首级被赵襄子作成首爵,用以饮酒。智伯(智瑶别名)家族全部被杀,领地被韩、魏、赵三家所瓜分,并称三晋。正是因为智瑶的狂傲,最终导致自己不得好死,还拉着一大家子陪葬,身死族灭。
举例2:在上位的人如果产生了骄傲,马上就漏洞百出。古来朝代更替都是如此,一个王朝被推翻,大都是因为最后一个皇帝骄奢淫逸。不仅对国家、一个政党,对个人、家庭都是一样,骄慢就会灭亡。
身居上位,有很高的名誉、很高的地位、很多的财富,这样的人一傲慢,马上惹人厌恶,缺失了德行,丧失福报,再大的家族都有没落的时候。如果旺盛的时候不懂得谦让恭敬、积德行善,骄奢淫逸,还看不起别人,欺负别人,就必定加速灭亡。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中西智慧在这一点上的认识是一样的。因为从来没有人愿意和骄傲自大的人相处,傲慢是一种得不到支持的尊严。讨人嫌离不得骄字,千罪百恶,皆从傲来。人一旦有了骄傲的心,必然会在各个方面放松警惕,祸乱、失败也必然接踵而至。
其次“为下而乱则刑”,身居下位,却不愿意受约束、悖乱不法,就会招来刑罚处分。触犯法律,就会受到法律制裁,触犯企业组织的规定,就会受到单位的处分。所以为人部下,最重要的是恭谨之心。
“在丑而争则兵”,“争”是争夺,后来又引申为争辩或竞争。在鄙俗的群众中与人争“则兵”,器曰兵,兵又引申为战士、士兵。处在卑俗的大众之中,跟人竞争,最后就导致兵刃相加。一个人在社会上跟人家争斗,如果遇到对方心怀怨恨,还会引来杀身之祸。如果是国家争,就变成了战争。我读过一篇文章记忆深刻,作者是白领精英,他自己的小家庭非常幸福,他写这篇文章忏悔。他的原生家庭很贫穷,母亲很小就抛下他走了,父亲一个人带他非常不容易,就靠每天晚上在街上摆摊卖烧烤。他上学也很努力,一直名列前茅,终于考上了大学。假期不上晚自习了,他就帮爸爸去卖烧烤。结果,当天晚上有一伙人喝多了酒,一直在那呼来喝去的,他父亲陪着笑脸鞍前马后地跑来跑去,他就看着很不顺眼,父亲让他不要这样,但他认为:他们素质太差。终于,有一个人发现他目光中的不屑,就问他:“你看什么?”他就和那个人争了起来。没几句话,那个人就动手打了他,他父亲赶忙去拉,可是对方人多、又喝多了酒,就一起上来打他,他的父亲在旁边求他们别打了,也没人理会,于是他父亲掏出一把刀上去,捅进了那个疯狂打他儿子的人的身体,直到有人喊杀人了,大家才停了下来。事后他父亲被判三十年的刑期,一直在监狱服刑。他现在已经是大公司的白领,有一个女儿,一个太太,可是他一直在忏悔。因为他当年的“在丑而争”,导致父亲一直在蹲监狱,是他断送了辛勤养育他的父亲的晚年生活。
圣人说:“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古代吃肉的机会很少,能够吃上牛肉、羊肉、猪肉是很难得的,用三牲每日供养父母,是对父母在物质上最丰厚的供养了。可即使每天用这么好的物质来供养父母,骄、乱、争这三方面不除,也是不孝。因为孝是以不毁伤为先,骄、乱、争这三项恶事,就是毁伤之道。“居上而骄”则亡,亡身,就是毁伤。“为下而乱”受到刑罚,也是毁伤。“在丑而争”则兵刃相加,这也是伤害。不仅毁坏身体,有家业也毁坏家业。亡身、亡家、亡国,这都是危身取祸之道,随时有祸及自己和殃及父母的可能。
孝亲有三个层次:最基本的是养父母之身,第二层,是养父母之心,就是让父母快乐,第三层,还要养父母之志,照父母希望我们做到的努力去做到,这是真正让父母欢喜的。但如果骄、乱、争三项恶事不戒除,父母就不安心,会一直担心。父母身心志都会遭到败坏,即便你再怎么用物质供养父母,也还是不孝之人。
总结一下:本章前段所讲的,事亲五事“居致敬、养致乐、病致忧、丧致哀、祭致严”,是孔子指出顺的道理;后面“居上骄、为下乱、在丑争”,是孔子指出逆的道理。由顺德上边去做,就是最完全的孝子。由逆道上边去行,就受到社会法律的制裁或得到不幸的结果。“事亲五事”是顺道,是光明大道;“事亲三不”是逆道,是险路,是万万不能行的。而“事亲五事”当中,“居则致其敬”尤为重要。我的老师说:“敬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凡夫之所以为凡夫的关键所在。”我们平常一定要注意涵养自己的诚敬之心,不骄、不乱、谦卑、礼让,好好修养这些品德,哪怕不能够对父母有三牲之养这样好的物质生活供养,但能够真实地增长学问、道德,父母也是欢喜的。
(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
思考题
1.“为下而乱则刑”为人部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身居下位,却不愿意受约束、悖乱不法,就会招来刑罚处分。触犯法律,就会受到法律制裁,触犯企业组织的规定,就会受到单位的处分。所以为人部下,最重要的是恭谨之心。
2.事亲五事中哪个尤为重要?平时要注意涵养哪几个方面?
事亲五事“居致敬、养致乐、病致忧、丧致哀、祭致严”,是孔子指出顺的道理;后面“居上骄、为下乱、在丑争”,是孔子指出逆的道理。由顺德上边去做,就是最完全的孝子。由逆道上边去行,就受到社会法律的制裁或得到不幸的结果。“事亲五事”是顺道,是光明大道;“事亲三不”是逆道,是险路,是万万不能行的。而“事亲五事”当中,“居则致其敬”尤为重要。我的老师说:“敬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凡夫之所以为凡夫的关键所在。”我们平常一定要注意涵养自己的诚敬之心,不骄、不乱、谦卑、礼让,好好修养这些品德,哪怕不能够对父母有三牲之养这样好的物质生活供养,但能够真实地增长学问、道德,父母也是欢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