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出版发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结合乡镇工作实际,更能感受到乡镇对人才的渴求。乡镇要引进、培养人才,更要用好用活,以此生“才”之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要引进人才,打好“引才牌”,不拘一格降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乡镇虽不比省、市、区,但它同样拥有各个部门单位、行业企业,是具体工作落实、执行的急先锋,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第一线,因此,更需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要主动出击,以响应汕头市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结合我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聚焦“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打造特色乡镇品牌,吸引博(硕)士人才、华侨青年前来就业创业。要支持人才回乡发展,深入挖掘并推动有致富能力的退役军人、有农技特长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等能够助力乡镇发展特色产业的人才回归家乡、建设家乡,使多领域、多专业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汇聚一堂,共同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要培养人才,打好“育才牌”,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打铁还需自身硬,乡镇要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对人才的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为乡村振兴做好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让人才来自于群众、用之于群众。“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培养乡镇人才成为工作上的多面手,关键在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完善乡镇人才培养计划,找准乡镇发展特色,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乡镇交流会、前往乡村振兴示范区调研走访等活动为乡镇人才提供交流与进步的平台;建立人才帮扶需求清单,以“老带新”“传帮带”等结对形式推动青年人才在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产销对接、疫情防控、普法宣传等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总结经验、理清思路。要畅通晋升渠道,为年轻有为的优秀乡镇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他们以更加饱满的工作活力在岗位上大展才华、尽显身手。
要用好人才,打好“用才牌”,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成长起来了,培养出来了,关键还是要用。”当前大部分乡镇条件有限,人才引得进、培养得起,却留不住、用不了成为了乡镇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因此,乡镇还需在做好人才引进培养的基础上用“好炭”加把“火”,将“好钢”用在刀刃上。要完善落实相关政策待遇,营造用才爱才的良好环境,优化食宿,做好保障,让人才感受到乡镇的支持与关爱,看到长远发展的希望,无后顾之忧。要加强基层人才队伍的管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深化党史教育学习,弘扬老一辈优良传统、革命精神,提高历史使命感、个人荣誉感,增强乡镇人才的归属感与服务基层的信心和勇气。要合理使用人才,结合人才的长处和短板、优势与劣势,有计划地开展多岗轮练、关键岗位磨炼,确保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做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