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20日开始,喜宝正式来到喜宝双语之家,本周结束,小朋友完成了4天的出勤。记录下点滴,以作以后的怀念。
事实上在这之前,喜宝偶尔会来到喜宝之家简短的打酱油,效果并不好。因为他不能接受妈妈和其他小朋友的亲密,从而表现出故意捣蛋的模样-推翻小朋友搭好的积木,阅读的时候压根不听到处乱跑,英语时间自己躲进其他的房间,,,这些情况是之前从没有过的。我曾经一度很沮丧,认为这个平时规范性和理解力比较好的孩子,会在喜宝之家如此失控,以后还怎么好好的进入集体生活,我该怎么办?
好在这个孩子沟通能力还行,每天渗透一点点,发现他不是讨厌集体生活,而是不接受妈妈要照顾其他小朋友;他不是讨厌reading time,而是不明白为什么大家要一起听故事;他不是不喜欢小朋友搭的积木,而是觉得自己做不好。如果单纯的从老师的角度,小朋友进入新环境的种种表现,都是可以找到答案,可以应对的,无非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我,之所以曾经特别焦虑,我反省:我被“老师的孩子”的魔咒影响了。
因此,从这次喜宝来的第一天,我抱着他是所有新进孩子的其中一员的心态,来面对他。无须要求他会迅速的建立常规,也不再刻意的因为照顾其他孩子而忽略他。他,就是一位新成员,需要有更多的关照,也需要老师更多的耐心。虽没有分离的焦虑,但孩子有不知你是在以妈妈的身份,还是老师的身份与他交往的困惑。也许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对老师的感觉是从陌生,到感兴趣,到信任,最后到像妈妈一样。而对于喜宝,表面上像是跨过了分离的焦虑,却有着自己要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妈妈在我的眼前,我却不知道这个时候我是儿子,还是学生。最后我告诉自己:表扬你的时候,是老师;但批评你的时候,会是妈妈。你可以有自己某些方面的优越感,但不是因为你的妈妈是老师;同时,我尽量做到在面对所有孩子的时候可以平静的照顾你的情绪,避免你太过失落。
四天的时间,是小朋友有史以来哭的时候最多的几天,每天都会因为妈妈要求的“思考”而哭鼻子;因为跟小朋友玩儿“打架”而脑袋撞到窗框上哭鼻子;因为第一天睡觉觉得新鲜,从床上翻腾下来而哭鼻子;到第四天后悔不想去幼儿园,却被要求坚持要去而哭鼻子。从哭这件事儿上来说,与新来的小朋友的频次差不多。
当然,也有好的表现:每天午睡的时间比前一天都会提前二十分钟,第四天的时候已经是独立睡觉,并且很快入睡。可以稍微配合着完成每个环节,虽然还是坐不住,话太多。但是提醒过后略有成效。记住了大多数小伙伴的名字,虽然还没有交到好朋友。
搞怪的事情也不少:跟小朋友相互吹气演变到吐口水;听着听着故事自然的摸着隔壁小朋友的袖子(这是喜宝一直以来的习惯,睡觉前,听故事的时候,经常要摸着我的衣服袖口。至今无解。);做太阳做成了西红柿炒鸡蛋;离开座位再回到座位时,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小椅子;盯着小妹妹看原本为了彰显男子汉的勇敢,却被小妹妹几下推倒。
虽然四天下来我像是在妈妈和老师中又活了一遍,但想必孩子也有各种不易。我的喜宝宝,我们都放松心情,无论下周还会发生什么故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