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爱还有很多种形式
然而,时间终是最有力量的,年龄对于一切情感自有一种奇异的腐蚀作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是小说集,这本书里一共有4部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情感的迷惘》、《一颗心的沦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在此之前我并没有读过茨威格的作品,而这本小说让我打开了对爱的认知的大门——原来爱还有很多形式,同时这本书也给我很多思考。
一、陌生女人自我毁灭式的爱
那个陌生的女人之于R不过是短暂的露水情缘,而这露水情缘确支撑着她的一生:从信中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她对于爱情的小心翼翼、开心、失落、纠结、矛盾还有坚定不渝的爱!我甚至在怀疑:如此为爱不顾一切的女人是否真的存在?她的爱慕竟然可以如此无私到可以不要名分抛却羞耻,只求在R脑海里留些一丝丝印象。好似她是潜伏在R身边的一只蝴蝶,在R需要她时翩翩起舞,在R不知道的地方衔来一知玫瑰放在R家的兰花瓶里,在R不需要她时绕着屋顶扑闪翅膀等待R的踪迹。
这封陌生的来信写于女主儿子死去自己也快死去的时刻,想起中国一句古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译文则用了“人之将死,其言也真”,她对R的爱超越了对儿子的母爱,但这种爱必定会将自己推到深渊:不计名利、不奢望其他只求留下一丝痕迹的爱对自己未免太残忍太不善了,这样的爱是自我毁灭式的,我想女主聊以慰藉的是这毁灭的只是自己的儿子和自己,并未伤R分毫。
反观R,在收到信之前没有收到丝毫的影响与干扰,这对于女主来说值得吗?
这部小说让我想起了《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否流世的爱情小说中的情感都是能够超越世间俗见最终得到读者的认同?
二、教授与学生,男人与男人
——爱的本质不会因为性别而改变
第二部小说《情感的迷惘》,讲述一位大学教授回忆起大学时代与自己的老师发生的超越师生情感的故事。直接来说就是男老师对男学生产生了超越师生的男男之情。在茨威格的描写中,教授种种异常足以让人怀疑他的某种心思,在读的时候,隐隐约约能够感觉的到教授对学生的不同于其他学生的心思。而当我最后看完时,我的猜想也得到了证实:这是一部关于学生发现男同教授对自己存有爱慕之意的过程之书。期间还牵扯到教授夫人,三个人剪不断的纠葛使得这部小说更多了生气。
不禁惊叹于茨威格的大胆,也不禁感叹爱的形式的多样化。虽然以前在微博上看过一些相关微博但都是一闪而过,远没有直接阅读书籍来得震撼。这部小说让我懂得的是:即便爱有不同表现形式,但是爱的本质是没有改变的。小说里的纠结、痛苦、欣喜、羞愧、沉默、疼痛、绝望,这不正是爱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和经历到的吗?
三、二十四小时里一个女人的爱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讲真人的一生有多少个二十四小时?
讲真,我的确被C太太那种抛却所有外在束缚,只是想纯粹的去拯救一个沉溺于赌场的青年的勇气吓到。遗憾的是,事实总是与人物想法南辕北辙:那位青年再次沉溺于赌博最终自杀死了。C太太的24小时抛弃财产、名誉、姓氏去挽救一个素昧平生的异性、她疯狂吗,荒唐吗?的确疯狂也荒唐,慢慢去理解后又觉得情有可原:本能——害怕死亡而去挽救的本能和渴望爱的本能让C太太飞蛾扑火般地投入。她付出了24小时的热情、满腔的爱和奉献最后却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结果,是因为她的汹涌的本能使她缺乏判断地去认为她的对象有足够的力量去走出赌博的泥淖。
最让我感动的是:当那个年轻人离开后,年轻的C太太是如此失落、失望、了无生趣。甚至幻想如果年轻人抓住她,她也会一起去私奔的。百般纠结、不顾一切、抛弃名誉财富——这不就是爱的原般模样吗?二十四小时就体验的多少人不曾体验到的爱和勇气,即便是如此荒唐不堪又如何。
很后悔为什么不早一些看到茨威格的书,这本书让我知道的是:爱还有很多形式,并不是只能苦苦纠缠于过去才能证明是爱,只要在一段感情中体验体会到了爱该有的滋味就足够了,如果当初早一些看到这本书,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困于爱的泥淖里无法看见身边风景了吧。
女孩,如果你还不懂什么是爱如何去爱,推荐你看茨威格,你会找到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