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的,我很鄙视鹦鹉学舌,过去。
可是,我现在逼着别人鹦鹉学舌,就是现在。
为什么呢?我没有精神分裂。
因为我现在才知道学习的本质:基于模仿的刻意练习。
我曾经鄙视鹦鹉学舌,是因为那是单调、不知实际意义的机械模仿嘛,这样似乎也显得很高明。
我现在逼着别人鹦鹉学舌,我却觉得他很高明,是一种特别高效的学习方式。一切学习不是从模仿开始吗?
过去特别害怕别人说,你别死读书了。所以,学习时内心一直在告诉自己,不能死学,因死学会成为书呆子,所以,一直在找学习方法,甚至寻找学习方法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有要久,因为总是觉得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有问题的。
其实,连最简单的模仿、多次练习都没有做,就开始抱怨自己脑子笨。
是自己的思维被错误的观念所绑架了:一定要聪明的学习;真的高手学习一定是轻松的。
甚至显得很笨拙,比如李昌镐读书慢如蜗牛:有时候读个两三行就要5到10分钟,同一个句子,同一页文章,我会读了一遍又一遍,真是无可奈何的蜗牛读书法。
再如物理学大师理查德费曼,教给妹妹读天文学书的方法是:你从头开始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你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直到你完全读懂为止。就这样从头的反复读,让费曼的妹妹后来成为天文学家。
高手读书轻松吗?好像至少不都是一目十行的读书吧?而且上面两位高手的方法还显得如此的笨拙。
是的,笨拙反而读通了。
这里面有个秘密那就是重复,重复直到到懂,掌握。
我们过去理解的学习应该是很高级的掌握,那上面的读书例子,他们都是在简单重复、很机械的一遍又一遍的读,读,模仿到记忆当中,没有一点点发挥。还没有一点点发挥这已经足够了,只要你能把这些东西拿过来。鹦鹉学舌,就是简单的拿过来了。
可是简单的拿过来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要知道好多人是拿不到,拿了又不够清晰,拿来很快又忘掉了。哪里能等到融会贯通呢?
鹦鹉学舌是在模仿,那么鹦鹉学舌的好处是什么,为什么能达到掌握的效果呢?
模仿的过程,并不简单,先搞清楚被学习对象,即看清知识点,然后把知识呈现出来,最后要练习用起来。虽然只有三步,但已经足够简单但也足够的难达到。
重点说一下呈现的好处。呈现,让你检查自己掌握的情况,是否有模糊点。同时也是一种复习,还可以是一种测试。呈现,让学习变为真学习,而不是假学习。
比如考霸营的训练,在听课完成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做呈现工作:打卡。通过打卡大家发现自己不曾认识的自己。
而我最近的一次呈现是把客户的需求转换成提纲的过程。约谈完用户后,开了两次会,基本思路已经有了,但总觉得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会后,同事要我把所学内容烈成大纲吧。自己认为已经清楚,但在整理时发现大脑中关于眼前的事,没有记录,更没有清晰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