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时,老人手里如号角般巨大的水烟壶吸引住了我的目光。早已年逾半百的老人丝毫不显龙钟,一身墨绿色的军装更衬得他精神矍铄,慈祥的皱纹掩不住杀伐果断的锐气,水烟袋有节奏的响着,一些老故事也随着沉重的呼吸声声娓娓道来。
老人和他的战友们来自荆楚大地,铁道兵一师四团十九连,是他们镌刻在生命里永恒不变的信仰,铁道兵四团,1948年11月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华北战场,四十年代的热血早已成为史书灿烂的工笔。终于在今天老战友们再聚首,当时年少早已白头。我有幸成为战友聚会台下一位小听众。
在一片热闹声中,一位姓韩的老者被推举上台“:老连长,难得聚齐,您给讲两句”。大家打着趣说。韩连长慢慢走上台,拿着话筒的手有频率的细微颤抖,他不说话,只是站着,静默着,瞳孔微微放松,好像只身走入了很深,很深的往事。他开口了,满头风霜掀开了厚重回忆的一角,我探头一望,只见满纸飞烟,满纸荒凉。“我也不满大伙,今天热热闹闹聚在一块,我准备了很多位置,但还是只坐满了一半……老钟,老黄,老夏……我,我想他们啊!”说至动情处,古稀老者微微哽咽,浑浊的眼球里闪着荧光,台下的老人们也都不住扼腕叹息。在稀碎的讨论声里,我脑中展开了一幅山河辽阔的画卷—— 战时的朝阳格外沉重,一群手握大锤,嘴衔螺丝的铁道兵正在清晨的白雾里忙碌,不知谁先起头惊恐大喊“敌机来了,敌机——”印着条纹星旗的轰炸机,从头顶隆隆飞过,炸弹如潮水般泻下,纵使训练有素如他们也如鸟兽般四散,慌乱间,尘土飞扬,血染纸行……
台上的老者紧握起枯瘦的手,我震惊于它所能爆发出的力量,但转而,那双手又轻轻松开,仿佛被注入了新的力量。韩连长缓声开口“现在多好,国富民强,百姓安康,我们当年的努力和牺牲,如今也值了”。台下想起热烈的掌声,其余的老人都应和着,高高的颧骨上满是骄傲的光。
台下的我被深深震撼,或许没有文字能够形容当时我内心奔涌的磅礴,激烈情感的化为一声声泣血的红歌,气势磅礴回荡在整个大厅,在老人们婆娑的泪光里,我看到了对一颗颗流星陨落的遗憾。对再见战友的喜悦和对和平时代的自豪,一切的一切。都燃起我心中熊熊燃烧敬畏之火。
“战友相逢,谊如汉水悠长,青春报国,功比武当雄伟” 在一位老人挥毫泼墨的对联里,友谊会迎来了尾声,有人提出“合张影吧” 墨绿色笼罩着我,军帽顶上的红心迎着夕阳闪闪发光,入目之处皆是苍颜白发,他们站立着,像极了泰山顶上覆雪的,终年不老的青松!
如果“英雄”二字有声音,那一定是今天场上高声响起的红歌;如果“英雄”有颜色,那一定是浆洗的泛白的迷彩色;如果“英雄”有温度,那一定是源于紧紧相握的一双双手,紧紧相拥的一个个怀抱。古稀不渝志,白发人也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人老心未老,他们终于能放心的将手中时代的火炬交付到青年人手上!我们一定会追随者生生不息的中国军魂,永远奔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