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11)
芒格的成功秘诀源于他找到了一种系统地把握商业运作的方法,虽然他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商业课程,但持续、广泛的自学让他建立起他所说的“网络状的心智模式”,这就是他之后做出商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我一直都认为任何一个所有聪明的人都能学会的体系都要比大部分人用来认识世界的方法好,而这个体系只需要你心存一个网络状的心智模型,并且运用这个方法,事情会逐渐地以一种更高的认识度契合起来。
正如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诸多因素一样,从多元化的规律中衍生出的综合的心智模式是理解一个系统的必要因素···你需要理解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观点背后的真谛,“生命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关联”。也就是说,人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一个关联中看到其他的关联以及其影响···
I(用自己的语言重塑知识)
- 什么是心智模型?心智模型是用于解释个体为现实世界中之某事所运作的内在认知历程。这是一种外在现实的内部标志或表示方法,被假设于大部分的认知心理学。这想法据信是由Kenneth Craik在1943年所著的《The Nature of Explanation》(解释的性质)书里所提出。(维基百科)
- 芒格:巴菲特的投资伙伴,著有《穷理查德宝典》,被誉为投资界的圣经之一。
- 如何自学形成知识系统?为何大家都喜欢上商学院,可能是因为商学院可以认识更多的人,同时,收获的知识更加的系统。自学的弊病就是知识碎片化非常严重,如何将碎片化串起来?芒格的理解就是,找到其中的关联,然后更有效率的学习。
- 网络状的心智模型还有一个理解方法就是有一个中心点,把握住点就可以向四周发散,而发散也是基于互相关联的。最后,虽然系统内内容很多,但是相互之间有单点乃至多点的联系,就是一个非常稳固的系统。若个人知识系统能成这样,就达到中国的触类旁通了。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 如何处理学到的知识或者读到的书是个纠结的问题,外行人很难形成一个完闭的知识系统,碎片很多,缺少一张网把他们围起来。
- 解决办法之一,首先建立框架,再向框架里填东西。这个方法的好处就是列提纲或者广泛阅读让自己大脑里有个大致的框架,然后在根据各个框架的点点具体内容往里面填充知识,这样,有骨头有肉之后,系统就丰满了。
- 解决办法之二,发散思维。很多时候跨界的触类旁通也要,灵光一闪也罢。都是因为你在思考的时候跳出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开始在不同的知识、乃至知识系统里寻找契合点。这样的好处就是随意,约束性不强;缺点就是效率低下,如古代高僧一样,可能需要走很多弯路,然后在某一天,通过不断的思考将这些弯弯曲曲的路径闭合了,这样就得道了。
- 方法论能侃侃而谈,实际上较难操作。
A2(以后我怎样应用)
- 想要系统的学习就用第一种,先框架后充实,这样整个时间跨度很长,但是系统性很强。比如对经济学、信息科学技术的学习。同时,学科的整体性也好一些。
- 平时的广发阅读形成的跨界的知识只能用第二种方法了,效率低。但是,应该多做笔记,多喝大家讨论,然后争取让大家刺激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书中、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获得更快的厂长。
- 芒格的心智模型的运用就是多去考虑生活中事情、知识的联系,内在联系,然后找出其中关联。在哲学层面,找出联系才能看到共性,这样处理问题的效率才是最高的。
链接
心智模型(维基百科)
芒格演讲:生活的智慧
来自拆书帮
我的博客